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探析论文_唐正国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探析论文_唐正国

广西建工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关键,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加强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键手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施工管理的主要作用,对建筑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及其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作用;策略;措施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施工质量要求也日益严格,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常用施工技术及其施工管理进行分析。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施工管理的主要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施工管理指的是利用科学方法,实施计划、决策、控制、指挥、组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的每项技术活动及构成施工技术各要素,并对其工作进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施工管理并不是指对技术本身进行管理,而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素,比如技术装备、技术标准、技术人才、技术信息、技术责任制及技术规程等进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活动包括熟悉和会审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开展技术专题会议、对于重大危险源进行专家论证、重大危险源施工方案监测监控、技术管理工作计划、新技术及新工艺的使用、工程资料收集、检验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和竣工验收等过程的每项技术工作。其主要作用表现为:(1)有利于实际施工条件与工程特点的结合,以便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更好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2)有利于合理配置施工资源的和优化的施工方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速度,缩短工期;(3)有利于结合实际工程开展技术研究与技术改革,并且创造新的施工方法,方便教育培养作业人员,不断提高技术能力管理和技术素质。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法规、技术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决定与指标,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规程、规范以及规律的要求,以便能全面提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从而使进度与技术、经济与质量、技术与生产达到辨证统一。

二、建筑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分析

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基层施工是建筑工程的关键部分,关系到后续建设的稳定性。在施工前要对基层土壤情况做出全面调查,了解其松软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加固处理,可采用灌浆、回填等技术,若基层由沙土组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承载重力时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通常针对沙土基层以及垃圾较多的混合基层土壤采用换土回填的方式进行处理,简单的松软型不稳定基层经过夯实、灌注便可完成加固任务。基层施工要注意水平准度的测量与控制,局部出现凹凸可进行填充处理。

2、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建筑工程深基坑由于深度较大,挖掘过程中周边的土壤受到震动出现松动,很容易出现坍塌。支护结构的搭建是为了保护基坑周边不出现掉落,这种基层加固方式在多层以及高层建筑中最为常见。深基坑支护施工前首先要处理好地下水层的问题,避免发生回渗,影响结构稳定性,处理标准为基坑底部的1m以下。若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多台设备同时作业,则要将各机械设备之间的间隔控制在10m范围之外,避免相互造成影响。支护结构要具有挡土功能,可在基坑中埋设预制桩来实现支护目的。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边缘土壤的变化情况,挖掘出的废土堆放位置要尽量远离基坑,避免再次掉落。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要做到对称,以中心点为轴心,横向纵向进行测量,深度与宽度要做出一致。支护结构的修筑材料通常选用钢板与钢筋,地下层需要使用混凝土浆料浇筑加固,浇筑时间与量由技术人员进行掌控。

3、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建筑工程的钢筋材料经过预制环节后可应用在承重结构中,以增强结构内部应力。钢结构施工前要对材料的规格进行核查,其长度与横截面积关系到承重性能,并根据结构需求对其弯度做出调整。裸露在外部的钢筋结构在施工前对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并保障堆放环境清洁无污染。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以及一些外加剂经过振捣制作而成,材料强度可通过改变比例来控制。该类混合材料在搅拌过程中要对水分与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浇筑后需要在其表面铺设一层防护膜,帮助在养生阶段减少表层水分的蒸发,避免外部出现细小裂缝。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常作为承重部分出现,造价成本相对低廉且施工过程简单,但有害裂缝一直是困扰施工的首要因素。为避免这一危害情况的发生,在浇筑前要对温度进行检测,避免结构内外部产生明显的温差。拆模再次测量温度与湿度时,施工现场环境适中时可开展拆模工作。发现细微的裂缝要及时填补,避免湿气侵入后造成内部钢筋材料氧化。

5、加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1)加大截面加固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混凝土的构件是受力最大的部分,所以为了保证建筑筑的稳定性, 我们可以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对混凝土构件,如梁,柱进行加固,用以保证施工效果,提高建筑物质量 。这种加固方法的具体流程是先彻底清扫原有构件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和颗粒性物质,并将其表面的凹凸处整平;再在表面浇上一层新混凝土,让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让两层混凝土共同承担重量。这样就增大截面积,增加了混凝土构件的承重能力,大大改善了构件的性能。这种加固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易操作,所需成本低,并且适应性很广,基本上能在任何地方施工;但它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严重干扰施工区域周围人群的正常作息。(2)包钢加固法。包钢加固法指的是用乳胶水泥或 环氧树脂化学灌浆 将型钢或钢板包裹在混凝土梁柱外面。虽然其原理与加大截面加固法基本相同,但效果却完全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这种方法不能明显增大原构件的截面积。但包钢加固法的优势在于它比加大截面加固法的效果更好,因为它是直接对构件进行加固,因此受力更加可靠,用这种方法对构件进行加固也是最能提升建筑物质量的。(3)粘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与上两种加固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部分加固,而不是全局加固。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承载能力比较薄弱的构件,通过对薄弱构件进行粘钢处理,增大它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1、严格图纸会审。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明白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位置。在工程中标之后,施工单位就需要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业主要求进行设计、建立、施工单位进行图示会审,更要认真做好审图工作。通过会审,可以更为深刻的理会到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所在,明确施工要点。对于设计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施工单位要及时提出,做好协商工作,在保证工程功能、质量的情况下,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对施工的要求。此外,通过审查图纸,了解与工程相关的地质资料,检查设计图纸是否完备齐全,总平面图图与施工图中的相关几何尺寸、位置以及标高是否相符合,建筑图与结构、给排水、电气等相关专业的图纸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也是技术管理的重点。要有专人担任,定时查看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和补救。

2、完善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决定了施工工程的质量水平和工程施工的进度,是技术管理中的主要工作。无论是工程整体的施工还是部分的施工, 及时准确地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向下一级的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技术交底,项目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应向下一级的工程施工组长技术交底, 工程施工组长向施工工段技术交底,这样一级一级紧扣的技术交底,使工程施工人员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更加及时地明白了解施工工程的质量要求与设计的意图。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 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与合同的范围;设计的意图;施工设计相关的施工计划、部署、方法和技术手段;设计变更;新技术工艺的引进采用,要建立实施和完善技术交底制度。

3、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设。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促进施工进度。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就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要在项目施工作业之前,对工地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结合经验预测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做好图纸会审、平面图设计、技术交底等前期管理制度建设。

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合理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就是指导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其主要根据施工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当地的实际条件而确定。并且施工方案要科学概括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搭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工程造价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施工方案也需要投入不同的资金,进行不同的成本管理。因此,施工前,应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相关人员,一起采纳与研究施工计划的制定,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2、严格施工原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基于原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切实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同时还应确保配比的科学性,相同材料的配比不同,其所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所以必须在控制原材料质量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原材料配比的控制,尤其混凝土配合比,必须得到的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机械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更新施工机械设备,对大型机械设备也可采用租赁或融资租赁的方式以缓解一次性投资过大的压力,并切实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促进施工机具安全高效的运行,从而通过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为施工质量的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土木工程中的重点工作,需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部门、班组的安全职责。各类专业岗位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时所搭设的支架及平台必须牢固可靠,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建立的安全网、护栏等必须安全有效,并且不得擅自拆除或移动。

4、强化隐蔽工程验收。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一旦隐蔽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整个工程质量的控制将毫无意义。因为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往往是难以能够及时有效发现的,使得这不仅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还有可能由此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就应加强对隐蔽工程施工环节的控制,并强化旁站监理,切实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对隐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及时的停工,在分析和总结导致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并确保类似问题今后不再发生。

5、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主体的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技能强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要定期的开展专业性培训,满足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由此保证建筑企业良好的发展。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更多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这就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其次是要采取措施强化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基础管理,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三是要采取措施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安全施工教育,逐渐地消除建筑施工中潜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并且基于建筑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而且交叉施工、工序搭接较多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婷.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措施[J].施工技术,2012.

[2]庄锦江.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分析[J].科技风,2017.

[3]李红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绿色画报,2017.

[4]赵文静.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探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6.

[5]张敏.解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6.

论文作者:唐正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探析论文_唐正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