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学青春期教育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春期论文,关于加强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青春期教育:中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当代儿童少年由于营养充足,体格发育和性发育明显早熟,加之开放型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在性意识觉醒、独立性及个性特征等方面,与过去相比大不相同。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客观上要求年轻人推迟合法婚姻的缔结,推迟作父母亲的年龄,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为个人的将来发展打基础上来。这就意味着年轻人的社会成熟性和经济自立年龄后移,从而加大了他们生理上可以有性生活的年龄与社会化要求允许他们有性生活的年龄两者间的时间差距,形成很大的矛盾。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虽然学生可以学到各科知识,但他们却很少得到怎样生存、如何做人的知识,正是这些知识往往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开展青春期教育是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内容。青春期教育不仅提供给中学生认识自身变化的知识,以及正确对待这种变化的心理准备,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它课程的接受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并影响到其未来恋爱、婚姻和幸福家庭的组成。因此可以说青春期教育是青少年了解和把握自己、获得完整的教育的需要,是使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青春期教育至少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帮助中学生解决生理发育的困惑。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自身的发育变化都有疑惑不解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性知识教育,能使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生理发育,解决由此产生的困惑和疑虑,促进其健康成长。
第二,及时消除中学生青春期的一些心理障碍。大量观察表明,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心理冲突明显加剧,约三分之一的中学生有心理异常。若能早些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对自身存在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进行自我调节,就可能使问题在萌芽中得到消除或缓解。
第三,预防青少年犯罪。据统计,全国在校生犯罪人数,1993年比1984年上升了3倍,且以初中生为主。近年来我国侦破的刑事案件中, 青少年已占犯罪人数的80%以上,而这一比例在50年代不到10%。青少年犯罪中,各种性犯罪又占较大比例,尤其是女青少年犯罪者中90%是性犯罪。目前,许多地方已成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专门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这是史无前例的。青少年犯罪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也与他们缺乏青春期科学知识有关。
第四,奠定计划生育工程基础。专家认为,在两性问题上的愚昧无知是造成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早婚早育、未婚先孕仍是冲击计划生育的重要问题。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下未到法定婚龄的妇女生育达264万多人, 近年来青少年怀孕及未婚人流也在不断增多。这不仅严重影响基本国策的贯彻和青少年自身的健康,而且关系到第二代人的成长。改变这些状况,需要扎扎实实从教育做起。而青春期教育在其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第五,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由于涉世未深,青少年对社会文化和世态人情信息的接受选择能力很差。当代青少年正处于多元价值取向的“性环境”中,政治道德对性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有限,婚前性行为、婚外恋、未婚同居等现象在舆论上越来越不追究,卖淫嫖娼、淫秽书刊录像屡禁不止,影视文艺作品越来越热衷于打“擦边球”,这些对青少年的生活情趣和修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容易造成他们性观念的混乱。对于改变社会大环境,学校是无能为力的,但可努力的是通过教育,特别是青春期教育,培养青少年抵抗外在诱惑的能力,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性道德观。
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同时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步骤。近些年来,虽然各地对青春期教育有所重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工作上看还有很大缺憾,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探索,从实践上改进和加强工作。
2 青春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青春期教育是一项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工作。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一定要掌握适时、适度和适当的原则。具体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依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考虑不同年龄的需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总体设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2.1 处理原则
第一,正视和面对青少年需要,不是否定和回避青少年需要
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变化,必定会引起青少年的骚动与困扰,假如不以科学的性知识去指导他们,则很容易被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有关性信息钻了空子。与其让青少年透过不正当途径去接触错误的性知识和被扭曲的性观念,倒不如让他们从正当途径去学习有关知识。这里,关键是如何处理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心问题。实质上,性的好奇心和其它好奇心一样,满足后即可消除。所以为预防青少年为“性”所迷,最好的办法是告诉他们所想知道的事情。
第二,青春期教育应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信息
多年来,学生在校能正面获得性知识的渠道,仅是生理卫生课本的一个章节。而作为健康教育课引入的有关性知识内容,也很不全面。并且这两个章节内容大体相同,知识容量过于狭窄,如对引起遗精、月经的原因,对精卵结合是受精必要条件及子宫孕育、阴道出生等都没讲;甚至没有出现性交、性行为、妊娠、早婚、未婚怀孕等词汇。因此,应当让青少年了解与他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足够的信息,以实现控制自己行为和作出理智的选择。
第三,不能实行“等待教育”
青春期教育不是被动地为解决已发生问题的教育,而是一门主动地关心青少年,引导他们来学习和理解有关性知识的教育。由于一些原因,不仅中国的学校,而且家长们也没有树立从小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观念。如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提出的性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那么在中学阶段除了讲授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做矫正性工作,去努力纠正学生以前累积的错误观点。特别是,有些问题的后果是无可挽回的。如果少男少女对“性”不能采取慎重态度,一旦有了一次或几次性体验,其性价值观念可能就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走向性罪错。
2.2 青春期教育内容的基本框架
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于1988年8 月联合下发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青春期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等三个方面,以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核心。”这是因为,青春期生理发育是以性征发育为基础,青春期心理发育是以性意识觉醒、萌动为主要特征,而恪守性道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所以青春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性,而且通过对性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什么是人之性。从这一点说,青春期教育是不折不扣的人性教育。总的看,中学青春期教育中性生理的内容是较为有限的。青春期教育内容绝大部分是生理与心理的交叉,两性之间态度的发展与指引更重要,这是整个教育的重点。例如:青春期性生理和卫生;青春期性心理及保健;青春期性道德的培养;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等等。
2.3 青春期教育内容的完善
虽然性教育较早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各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大都经历了一个由禁到放的漫长过程。传统的性教育是妇女型教育,如月经初潮指导、贞操教育等,因妇女是新人的创造者,所以侧重于讲授生育原理等。由于青少年在性行为方面引起的问题不断增多,一些国家现在都侧重于教授一些敏感问题,如避孕和堕胎等。国际计生联十分强调青少年需接受避孕知识教育,以防止不必要的怀孕和人流。当然,对避孕知识该不该教的争议仍然存在,但这个问题很难用肯定或否定两极来简单评判。关键在用什么方法教,如何掌握住分寸。在青春期教育内容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识是,不能只教一般的很肤浅的东西。要用科学知识来破除愚昧和偏见,如果只向学生传授青春期生理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加强两性交往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恋爱、婚姻、家庭是年轻人最具普遍意义的人生大事。过去的婚姻大多由家长操办,婚前男女极少交往或根本不相识,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明显。当代年轻人对选择配偶有相当大的自由,情人可以自由约会,并在婚前有足够的机会进行性接触,这样正确处理婚前交往的教育就变得非常必要。
现在,性教育被许多国家改为“家庭生活教育”或“家庭生活与性教育”,它包括生育的基本知识,怎样与父母、同伴相处,怎样理解自己的感情,知道和正确对待性病、艾滋病,并把婚前禁欲列为重点内容;另外还包括恋爱、婚姻、家庭的价值观教育。这门课程的演变,使性教育从贴近青少年需要,从他们熟悉并易于被接受的家庭人际关系出发,从“爱国始于爱家”出发,使他们思考和体会作为社会成员应遵循的社会规范。
3 青春期教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3.1 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方法至关重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青春期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我国属社会敏感问题,因此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分寸感,把握好“度”。过头不行,不足便达不到效果。打破性禁忌、性神秘,应该走向性科学,不是走向性随便。在教学中如何避免出现负面效应,教师的态度、方法至关重要。在讲课的态度上,教师应真诚、大方,直面学生,是什么就讲什么,而不应半遮半掩。青春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教师因地制宜把握情况,从而达到影响学生的教学。教师应及时了解到有关教学的信息,如学生有什么样的性观念,他们掌握了多少性信息,有哪些是不正确的,这样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由“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传递”。
3.2 生理课应适当早开
开展青春期教育,首要任务是进行性生理知识教学。生理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上不可,并应适当早上,最好在青春期以前基本完毕,使少男少女知道自己在青春期将发生什么变化,做到有备无患,避免因发育带来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和身体上的痛苦。实践表明,如果性生理教育过迟,现代少男少女会从其他渠道获得可能被歪曲的性知识,并且很可能已经开始形成对性的不正确的情感态度。但青春期教育应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目前尚有争论。笔者认为从初一年级开始较好。
3.3 青春期教育应配套实施
青春期教育教学和其它课程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不仅是因为青春期教育的敏感性,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个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的知识,学生马上就可从自身得到体验。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心及青春期咨询、辅导等方式,以帮助解除学生的一些性困惑和心理障碍。要达到青春期教育的真正目的,除了课堂用的教材,还应选择经教育主管部门审定的教学挂图、教学录像等,配合课堂教学,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关心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和校外活动,要采取妥善措施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从整体上搞好青春期教育。
3.4 应重视对预防性传播疾病及禁毒的教育
在目前开设青春期教育的学校中,不少学校缺少对预防性病、吸毒等内容的教学,认为其与青春期教育无关。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目前,我国每年的性病患者和吸毒人数都在上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对预防性传播疾病和禁毒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必须从在校学生做起,初中就应开始,高中还要强化,以增强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任何可能感染性病、爱滋病的途径,养成良好习惯。国外禁毒教育的成功范例表明,以学校为基地的宣传教育,是当今最主要,也是最好的禁毒教育形式。
4 进一步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建议
目前,我国青春期教育工作远远跟不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远远跟不上青少年性成熟提前的现实。开展青春期教育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在这一点上不仅广大教育工作者,而且各国政府都已形成共识。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对青少年,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中学青春期教育,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4.1 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自1988年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联合通知下发后,至今青春期教育已被我国政府列入《德育工作大纲》(1988年试行,1995年正式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1922年1月1日施行),《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1995—2000年)》(1995年2月发布)等政令法规。 青春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学校的德育工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教育工作等方方面面,但同时又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主要由于事实存在的升学竞争和社会对性的禁忌。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全新的认识是关键。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有关部门应组织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工作特点,把青春期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并从本地区本校实际出发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精心研究部署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这项工作。
4.2 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
目前,青春期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生理卫生、健康教育、德育,以及心理、审美教育等都有涉及,但零星而分散。尤其是由于各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限定时数,加之对“性”的敏感,使青春期教育变得表面化和空泛,不能切实满足青少年需要。因此,单独设课的青春期教育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可能的,何况中学生对这门课程更感兴趣。建议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学者充分论证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纲要,为这门课程的建设奠定基石,也利于把这项教育坚持下去、深入下去。教材出版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
4.3 加强师资培训
青春期教育的成败、教学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当前,青春期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师资力量不足是突出的矛盾。主要原因一是各师范院校至今很少进行这方面教育;二是由于普遍存在的性禁忌使一般教师的性知识都较为贫乏;三是由于单打一各自为战,青春期教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仍处在较低水平。为此,政府和决策部门必须重视青春期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确立青春期教育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督促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将青春期教育列为必修的独立课程。并尽快地建立全国及省级青春期教育专业学术团体,更广泛地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4.4 指导家庭教育
在我国,家庭中大多数父母包括年轻父母的性知识较为缺乏,家长自己对许多性问题也是稀里糊涂,有些甚至还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性观念,所以家庭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和生活指导很不够。事实上,在目前社会上片面追求升学的情况下,许多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很少与他们交流,对他们进行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指导。学校连结着千家万户,自然应该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即指导学生父母学习掌握教育规律,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子女,在生活和做人的态度上更要对他们进行指导,懂得关心子女的生、心理发育变化和观察子女思想情绪变化,提高对子女进行青春期教育的能力,同时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这样,青春期教育这门课程将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