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创新链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研究_服务创新论文

基于循环创新链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物流企业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传统的物流企业大多是功能型服务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它们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规模较小,物流服务开展往往局限于某一地域,主要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可达160万亿元和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4%。与上年同期相比,社会物流总额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额增幅提高近1个百分点。预计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幅18.3%,占GDP的比率可能升至18%,略高于上年17.8%的水平,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1]。但是,我国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落后和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区域物流企业集群的形成,譬如天津保税物流园区、北京空港物流基地、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山东盖世冠威国际物流园区等,为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区域集群的规模效应、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整合创新的要素资源,实现服务创新提供了可能。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集群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区域企业集合,集群内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尚不完善,有序的合作创新缺乏,无序的恶性竞争频繁,使物流企业集群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同时,随着物流产业链一体化的形成,物流企业服务功能不断整合延伸,物流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其合作的重要内容是服务创新和资源共享。因此,在深入挖掘物流企业集群内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物流企业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服务创新协作过程,提出一种基于集群内组织边界开放、组织相互协作的服务创新链,构建面向区域的物流服务创新体系,促进物流企业间的创新协作,是推动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创新链概念内涵及模式演化

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ehumpeter,1912)提出创新思想开始,创新理论逐渐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基本态势从过去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化为整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创新链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发展演化;同时,随着企业创新活动的增加和复杂化,创新链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即从线性向非线性以及循环结构系统演化。

(一)创新链概念内涵

关于创新链,罗斯韦尔(Rothwell,1992)认为创新链的思想源自技术推动、市场拉动,通过反馈环来实现研发和营销的耦合[2]。蔡翔(2002)基于知识创新视角,认为创新链是围绕某一个创新核心主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创新活动将相关的创新主体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经济化与创新系统优化的功能链接结构模式[3]。结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创新链具有如下特征:

1.多个节点构成的链状结构。在创新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发挥功能作用的上下游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都可以称作创新节点,这些节点中必有一个核心主体来管理创新链上的相关活动,其他创新节点则为“协作主体”。“核心主体”与“协作主体”的工作不能是孤立的、简单线性的、序列式的,而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交互作用过程,他们通过分工获得不同类型或片断的知识,同时分工的结果也导致节点之间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2.各节点存在相互协作关系。创新链各节点上的不同主体拥有共同目标,即实现知识的经济化与创新系统的优化,使得各节点通过创新为纽带形成相互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指导创新链上各类主体不断进行分工协作,保证了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缩短了创新时间和成本。创新链各节点之间的协作良好与否,直接决定创新链的衔接与整体高效运作。

3.创新链依赖创新资源平台并受到创新环境影响。创新资源包括相关人力、物力、财力、科技、信息等资源,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配置、利用机制等,都直接影响创新链的运行效率。创新环境包括法律、体制、政策、教育、文化、社会等软环境及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可以为创新链提供政策激励和机制保障,促进人才集聚和团队合作,激发创新链运作的动力和活力[4]。

(二)创新链模式演化

1.线性创新链模式。这种创新链模式更多强调技术推动的重要作用,包括正向线性创新链和反向反馈线性创新链,前者起始于基础科学研究终结于商业化应用,描述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开拓一个新市场或占领现有市场的线性过程;后者强调市场的反向反馈,显示了市场是如何影响基础研究的,即需求是如何影响供给。相对而言,后者体现出了比前者更短的周期性,以及早期的非线性化特征[5]。

2.非线性创新链模式。这种创新链模式更多强调市场拉动的重要作用,链内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反馈,呈现出多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多重互动和学习类型。非线性创新链包含基本的研究开发,具体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技术的市场示范、商业化、市场积累、扩散等阶段,呈现出复杂系统特征,大多数创新技术及其支持机构都是共同演化的。

3.循环创新链模式。这种创新链模式中,组织的边界变得更加开放,链中的不同环节被打散到不同的组织中运行,并通过系统整合实现互融互通,这是一个有利于组织持续变革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创新链,呈现出互融互通、循环开放、网络化的特征[6-7]。在循环创新链中,尽管各创新主体之间是能够相互合作和学习的,但仍需政府提供资源平台、创新环境以及技术支持,这类创新活动主要靠大学、科研机构和行业技术服务中心来完成[8]。

三、基于循环创新链的物流企业集群的服务创新链

(一)服务创新链结构

1.物流企业集群。物流企业集群不是物流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以物流企业为核心主体,以大学与科研机构为合作对象,以政府、物流行业协会为支撑机构,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目标是实现物流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2.服务创新链。在物流企业集群内,组织的边界更加开放,物流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政府、物流行业协会等组织通过合作创新形成了集群创新链,创新链中的不同环节被打散到不同的组织中运行,并通过系统整合实现互融互通,这是一个更加利于物流企业持续变革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循环创新链。

3.服务创新链构建。基于物流产业链一体化目标的驱动,物流企业集群的服务运作是一个涵盖客户服务需求、服务战略设计、物流资源整合、物流功能衔接、物流流程再造、策略方案制定等多个环节的过程,同时服务创新贯穿于整个过程,形成了一条跨越物流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政府、物流行业协会等多个组织,包含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战略创新、服务组织创新、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技术创新、服务体制创新等的循环创新链,其结构如图1所示[9]。

图1 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的循环链结构

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链上的各节点组织在创新过程中,各尽所长,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当客户提出服务需求时,物流企业提供“客户需求至上、提升客户价值”服务理念的创新;在政府机构支持下,物流行业协会不断加强物流企业合作、整合物流资源,突破传统物流单一功能服务的局面,促进不同物流功能的有效衔接,建立物流一体化战略联盟,实现服务组织创新和服务功能创新;大学与科研机构提供服务技术创新,指导物流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物流行业协会为物流服务的建设、计划、组织、协调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战略创新和服务体制创新,譬如成立物流园区领导小组、设立物流处等专司物流管理部门,专门用于为客户制定物流策略方案。如果提出服务需求的客户和最终客户是同一对象,那么服务创新链将形成环状的创新链;如果服务创新链上的各节点组织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之间存在协作关系,则物流服务创新链将会形成网状的创新链[10]。

(二)服务创新链节点模型

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链体现了物流企业在服务创新过程中,与其他节点组织的协作关系,节点之间有效协作是完成物流服务创新协作过程的基础,构建服务创新链节点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由节点组织、服务创新流、服务创新流通道等组成。

图2 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链节点模型

1.节点组织。节点组织是指参与物流企业集群创新协作过程的成员组织,包括物流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政府、物流行业协会等,这些组织之间的创新合作机制和服务创新过程是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链形成的基础。

2.服务创新流。服务创新流是指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过程中,各节点组织围绕服务创新过程传递的资源和信息,譬如物流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人才、物流知识、物流策略方案、物流服务创新要求等实体或非实体对象。物流服务创新流是连接各节点组织合作创新的桥梁。

3.服务创新流通道。物流服务创新流通道是物流服务创新流传播的途径,该通道负责对传播的服务创新流进行筛选、过滤、匹配、转化等多项操作,使服务创新流能够转化为节点组织可识别的形式。服务创新流的传播可以通过物流企业间及其与其他组织间的业务合作、技术交流、人才流动、创新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其载体一般是合作协议、技术合同、会议资料、文档文件、设施设备等。由于影响物流服务创新流传播的因素十分广泛,因此服务创新流的传播具有多通道性和多向性。

(三)服务创新链节点的创新能力势差

在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链上,两节点之间存在创新能力势差,这种势差反映了两节点组织之间在具体物流服务运作上存在创新能力差距,是服务创新流流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物流企业集群进行服务创新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差距与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包括技术、设备、管理)、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物流创新知识、政府的物流政策法规、物流行业协会的物流策略方案,以及各节点组织之间的创新合作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创新能力势差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其中,服务创新水平和创新合作关系是形成创新能力势差的两大重要因素。

1.服务创新水平。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差距是形成创新能力势差的最主要因素,譬如高服务水平的企业可以对低服务水平的企业形成某种压力,从而迫使或推动低服务水平的企业提高服务水平。节点组织之间服务创新水平的差距可以形成创新扩散效应,使物流创新知识从大学与科研机构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低服务水平的物流企业,使物流策略方案从物流行业协会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低服务水平的物流企业。因此,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注重对合作伙伴创新能力的考察与评价,尤其是服务水平低的企业愿意同高服务水平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创新知识的大学与科研机构以及提供物流策略方案的物流行业协会进行合作。

2.创新合作关系。创新合作关系决定了节点组织之间进行物流服务创新合作的地位。一般处于创新合作关系上游的组织,容易获得创新能力势差的高位,譬如物流企业可以对大学与科研机构提出具体的服务技术创新要求,也可以对物流行业协会提出具体的服务战略、服务组织和服务功能等创新要求。

四、基于循环创新链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

(一)服务创新体系结构

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是集群内物流企业共享创新资源,与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物流行业协会等协作完成服务创新过程的公共平台。图3所示是基于循环创新链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的结构模型,由创新主体、服务创新链、资源平台和创新环境等四部分组成[11-12]。

图3 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结构模型

1.创新主体。创新主体是指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中进行创新协作的组织单位,包括物流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政府、物流行业协会等,其中物流企业是核心创新主体,它与其他主体相互协作,不断提高物流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物流企业在政府颁布的物流政策指引下,广泛吸纳大学培养的物流人才,应用科研机构提供的物流研究成果,根据物流协会所提出的创新指导方案,充分进行物流服务创新全过程。

2.服务创新链。服务创新链指明了物流企业集群的服务创新过程和各主体的创新协作关系,提供了服务创新流传递的路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的建设,可根据服务创新链的特点,有重点、针对性地配置创新资源,从而推动和促进物流企业集群特色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创新资源平台。创新资源平台包括物流硬件设施、物流信息平台、人才培训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物流咨询公司等,它们为物流企业集群的服务创新分别提供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信息服务、物流人才资源、物流投融资服务、物流行业标准等。

4.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包括物流企业集群服务模式、产业竞争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地理区位环境。物流企业集群服务模式和产业竞争环境给物流集群提出了服务创新的压力和要求;社会文化环境和地理区位环境为物流集群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了政策激励和机制保障,促进了物流专业人才的集聚和团队合作,激发了物流集群服务创新的动力和活力[13]。

(二)服务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策略

根据图3所示的结构模型,构建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一方面需要重点建设和培养服务创新链,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创新优势;另一方面,结合物流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趋势与要求,要在资源配置上实行重点保障。因此,可采取下面相关策略进行服务创新体系的建设。

1.建设和培养优势服务创新链。建设和培养优势物流服务创新链,涉及到链中每一个创新环节。首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其次,利用集群效应优势,整合物流资源,打破传统物流单一功能模式,有机衔接各个物流功能,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再次,依据政府政策支持和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指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实现物流集群整体最优和各物流企业多赢的目标;最后,征求物流咨询公司指导,成立物流领导小组、建立物流协调会议制度,研究制定物流企业集群创新发展方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2.建设和完善服务创新资源平台。根据优势物流服务创新链在资源上的要求,物流企业集群通过与外部资源缔结战略联盟,或者集群内物流企业与其他主体合作创新等方式,建设物流企业集群创新资源平台,完善创新资源的配置。譬如,与银行等投融资机构合作引进创新资金;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物流人才和技术研发的资源平台等。

3.构建综合型的物流服务创新中心。综合型物流服务创新中心的建立,是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高层次物流专业技术人才与创新平台支持的物流技术研发中心,专业化物流人才培训的教育服务机构,以及物流行业动态与信息技术支持的信息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该中心可以提高有限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供给能力,为物流企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4.发挥政策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在物流产业资源配置上,结合政府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和激励政策,有意识引导创新资源向区域物流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服务创新要素集聚。在政策上实现从对物流企业的“点”支持向物流企业集群创新链的“链”支持转变,以提高产业政策对创新资源的调控与放大作用。

五、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实例分析

(一)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创新环境分析

1.地理位置优势。滨海新区同时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京津冀经济圈,地理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滨海新区所处的天津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陆空综合性交通枢纽,其航运能力在国内领先。滨海新区是铁路货运的枢纽,连接了全国的铁路网络;同时也是连接内陆地区的交通动脉,其高速公路连通全国各地。借此优势,天津滨海新区2005年已拥有运输、货代、物流信息咨询、第三方物流等700余家的物流企业集群,其中包括DHZ、OPS、EXEL、三星爱商、丰田物流、大田物流、冈谷物流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物流企业和一大批运营情况良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

2.经济环境良好。滨海新区自建设以来,经济实力提升迅速。2011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6206.87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年均增长23.2%。随着滨海新区的国际出口贸易呈现强势的增长势态,其国际物流需求量逐年攀升,其物流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天津市的核心服务产业,所占第三产业的增值比例逐年升高[14]。

3.政府政策支持。2006年4月,滨海新区被国务院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同时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为天津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重大机遇。借力国家政策优势,滨海新区提出了“政府投入引导、行业协会主导、大学与科研机构指导、物流企业参与”的“四位一体”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策略,形成了循环结构的物流服务创新链,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取得了良好的集群创新效果。

(二)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创新策略分析

1.响应政策、完善物流服务创新协作链。在国家政策和市政府大力扶植支持下,针对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创新的实际要求,滨海新区管委会积极引进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国际著名物流企业,譬如丹麦马士基、瑞士名门、美国UPS、日本丰田、新加坡叶水福、香港嘉里等;同时不断加大新区内物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创新合作的力度,积极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服务创新协作链。

2.寻找创新势差、发挥著名企业引领、行业协会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新区内国际著名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辐射效应,通过新区已形成的国际物流中心内服务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势差,实现服务创新流的有序流动,带动和促进其他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提升新区国际物流中心整体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物流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加强政企联系沟通、增进对外创新交流、促进产学研创新合作,有效提高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15]。

3.集中资源、建立物流服务创新资源平台。在滨海新区设立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资源平台,建立包括物流信息中心、物流技术研发中心、物流人才培训中心、物流装备展示中心、物流产学研合作基地、物流金融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公共服务创新体系,实现了物流企业集群创新资源的集中配置,提高了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益。

六、结论、建议与展望

传统的线性创新链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考虑企业内部的基础研究、战略和应用研究,以及最终的应用。在循环创新链中,链环特性决定了作为核心创新主体的企业想要获得的持续竞争优势,链的强度取决于创新链中最弱的链条,任何创新活动如果只加强其中一个链条,譬如物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而忽视其他链条,那么创新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本文正是基于循环创新链的这种创新优势和特点,在分析和构建物流企业集群的服务创新链、创新链节点模型以及节点创新能力势差的基础上,建立了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结构模型,并提出相关建设策略,用于支持和持续物流企业集群的循环创新过程,并最终引导创新活动的实施和采用。

服务创新是物流企业集群持续开拓市场,形成新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也是提升物流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正是紧紧围绕这种“武器”和“手段”,坚持“物流企业为核心、政府投入引导、大学与科研机构指导、行业协会主导”的“四位一体”建设策略,形成了物流服务循环创新链,建设了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取得了良好的集群创新效果。建议国内其他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企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创新优势,构建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寻找创新链节点的创新能力势差,挖掘物流集群服务创新的根本动力,促进物流企业之间的服务创新协作。

在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循环创新链运作过程中,需要一系列进行技术转移的组织来协助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来完成知识转移的实施。所以,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的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我们将来的研究重点。另外,基于物流服务循环创新链联结的非正式组织之间,需要建立基于协同性伙伴关系的、有利于促进持续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亦是我们将来研究的重点。

标签:;  ;  ;  ;  ;  ;  ;  ;  

基于循环创新链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研究_服务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