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论文_张德胜

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论文_张德胜

陕西春晓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在生态环境需水在规划中的应用中,分别从生态环境分区,生态环境需水的目标确定,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对策分析等方面阐述。进一步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比例配置,不同规划年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的变化趋势,提出新型的“必须首先满足生态环境需水”的水资源配置管理,实现生态环境需水和人类需水的协调配置。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

引言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21世纪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是当代的主流。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需水的重要性。由于生态环境需水问题目前尚未被广泛地认识,同时还有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需要研究与探索,为此,目前在各市、县、镇开展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通常只从人类需水为出发点,认为需水量主要由农业需水、工业需水和生活需水三部分组成,却忽略了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水要求,这将会造成人与自然争夺水的现象,从而带来生态失衡与环境恶化,最终限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1、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界定

广义的水资源就是大气降水。在特定范围内它消耗在两个方面:一是构成河川径流,通过水平方向排泄到区外;二是以蒸发和散发的形式通过垂直方向回归到大气中。因河川径流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将它作为狭义水资源。在天然状态下,广义水资源量中去除一部分有效蒸发和无效蒸发可得到狭义的水资源量。生态环境需水广义上是指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诸如水热平衡、生物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所消耗的水分,狭义上是指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进一步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从中可看出,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量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和被包含关系。降落到地面的一部分水资源的蒸发行为维持了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的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平衡,属于生态环境需水。狭义水资源中用于维持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转的那一部分也属于生态环境需水。狭义水资源中的那部分生态环境需水称为可控生态环境需水,而有效蒸发中的那部分则为不可控生态环境需水。

2、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及生态环境需水的确定

2.1一致性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的是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建设工作如植被建设,水土保持,防荒漠化等来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从而使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生态环境需水协调的是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即满足人类的需求,又满足了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水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使得生态环境得以保持、恢复、改善。故两者具有一致性,最终是保护建设好生态环境。

2.2生态环境需水的确定。按照“生态系统的参考状态”可分为现状、天然、目标生态环境需水。按照“保证生态系统优劣程度不同所需水量”划分生态环境需水类型,可分为最优、较好、中等、较差、最小生态环境需水,其中最小生态环境需水作为刚性指标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天台县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例,计算现状年及规划年不同目标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规划年的近、中、远期目标是根据天台县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对象和现状质量等分析结果提出。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3.1配置足够的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篇章,水的各种问题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也早就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全流域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植被恢复、泥沙控制、径流调蓄都要以生态环境需水为依据。特别是在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区,对现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首要原则是生态环境需水必须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环境不至于进一步退化,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因此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应将需水按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四大类划分,河道内与河道外需水分别考虑,毛需水与净需水分别估算,满足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需水要求,使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得以重新计算,使需水更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需水。

3.2引入生态环境需水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新思想、新途径,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施生态环境需水为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管理框架,放弃了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水资源管理观念,强调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协调,重视生态环境和水的内存关系,并将此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新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将遵循“必须首先满足基本生态需水”的原则。当供水量大于生态环境需水量时,生态环境需水得到一定的保障;当供水量小于生态环境需水量时,应权衡利弊,保证重点,压缩某项用水,以确保生态环境需水,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

3.3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现目标生态环境需水不只是一种动态范畴,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环境建设所调整的正是生态环境中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各要素间的合理整合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需水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态,实际是水资源在生态环境各要素间的合理配置的一种格局,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健康模式。所以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水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实现目标。

结束语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应从民族生存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高度来研究中国水资源战略。乘借生态浙江建设的东风从规划入手,将生态环境需水应用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当中,从高层次大范围调配水资源,以战略的眼光和提高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来解决问题,重新分析规划区域内部人与自然的水量供需平衡,提出新型的“必须首先满足生态环境需水“的水资源配置管理,这将是对整个地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迈进。

参考文献:

[1]左其亭,周可法,杨辽.关于水资源规划中水资源量与生态用水量的探讨[J].干旱区地理,2015,25(4):296-301.

[2]全达人,马春花.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J].宁夏农学院学报,2012,22(3):39-43.

[3]高太忠,陆长福,李克荣,等.河北平原生态环境用水量估算[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3,24(1):1-5.

论文作者:张德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论文_张德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