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434020)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的有效护理模式。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的64例患者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18.8%,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2±1.8)d、(14.6±2.1)d,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3.8%,较对照组患者家属的71.9%高(P<0.05)。结论 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脑室引流后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疾病康复。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室引流;护理效果;感染
脑室引流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常用治疗措施,该种治疗措施不仅能够促进颅内积血有效排出,还能降低颅内压,减少伤后脑脊液渗漏,在患者术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价值[1]。然而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由于脑室引流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因此患者存在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提示应加强接受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2]。本研究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获得了较满意的应用效果,现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的64例患者,排除未成年患者。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将64例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16例,年龄23~72岁,平均(52.4±4.9)岁。对照组总,男18例,女14例,年龄22~74岁,平均(53.1±2.7)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均衡性良好(P>0.05)。本研究在获取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用药指导、环境护理等。
给予试验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加强引流管理:术后嘱咐患者保持平卧位,加强对意识不清、躁动患者的巡视和监管,必要时给予患者肢体约束,避免患者过度肢体活动造成引流管脱落。合理安排引流袋位置,避免过高或过低,造成引流不畅。引流早期注意引流速度的设置,避免引流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颅内压骤增或降低过于缓慢,造成脑损伤。引流期间严密监测引流管使用情况,避免发生弯折和堵塞。(2)加强引流物性状管理:定期检查患者引流物的颜色和性质,正常脑脊液颜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d脑脊液略带血,呈橙黄色,属于正常现象,若术后3~5d,脑脊液颜色仍呈橙黄色,应考虑存在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诊断,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3)拔管后护理:拔管后早期对患者实施体位管理,严格限制患者肢体活动,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包括机体营养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两组患者家属发放,问卷中共包括16个问题,总分100分,评分高于90分为满意,60~90分为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SPSS2.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组间样本差异检验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和x2,P值小于0.05为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
2.结果
2.1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1%,较对照组患者的18.8%低(P<0.05),见下表所示。
2.2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2±1.8)d,与对照组患者的(14.6±2.1)d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4;P=0.000)。
2.3家属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本研究为两组患者家属发放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家属(P<0.05),见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n(%)
3.讨论
早期去骨瓣清除颅内血肿为我国临床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血肿的常用方法,伴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各大医院开始开展应用微创穿刺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引流[3]。我院已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较长一段时间,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由该种治疗措施引起的并发症也受到了我院的高度重视。因此,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我院一直在探索该种治疗措施的有效护理模式。
综合护理干预是近年来我国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目前已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发挥着较满意的应用效果[4]。本研究应用该种护理模式对是试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发现,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高。分析本次研究能够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中融合了综合护理和护理干预两种有效护理模式的护理理念,在制定护理措施前,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患者疾病康复的风险因素,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还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常规护理存在的盲目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脑室引流后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疾病康复,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各大医院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蒋艳,韩慧,樊朝凤等.Hybrid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93-895.
[2]董剑,金奕,纪红等.37例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4):298-299.
[3]徐德丽.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护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1):1162-1163.
[4]谢翠娥,王海燕.1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持续脑室冲洗引流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9):52-53.
论文作者:杨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患者论文; 脑室论文; 术后论文; 血肿论文; 颅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微创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