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水口乡第一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那么,如何将语文寓德于教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呢?
一、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德育熏陶
语文教材内容是文本作品,在文本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文本形式,文本形式决定表达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文和道的统一。大家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材中往往都不是直接显露的,而是隐形含蓄的。它借助文本中的文学形式而表现出来,融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而我们运用信息资源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领会那些隐藏在文本中的人文品质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去升华语文的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从而找到文本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很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例如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时,我们也可巧妙地运用信息资源创设情境,适时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真正地做到以“情”入手,升华情感,同时让道德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共鸣,如人教版第四册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导入,我就以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作为导入,当学生听完歌曲后,我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心中的雷锋形象,学生们马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雷锋好多的事迹,等他们说完后我便向他们介绍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做一个热爱帮助别人的人。由于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雷锋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感染和教育,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都主动去帮助别人,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资源支撑德育渗透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很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要从“知”入手,运用信息资源并结合文本内容营造德育情景,给学生人文德育的土壤,让德育如春雨细丝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入学生心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强化体验,增强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而又内容丰富蕴含思想道德的课文,如《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画家和牧童》、《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等,通过这些故事的启迪让学生得到德育的熏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如《三个儿子》文中,通过写三个儿子在看到各自的母亲艰难地提水后却只有一个儿子跑上去接过母亲的水桶的事,赞扬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德,启发学生从小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画家和牧童》通过写画家作为一个名人却虚心接受一个牧童的建议和批评,赞扬了画家谦虚、勇于承认错误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牧童勇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启发了学生要勇于承认错误,虚心接受批评的品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支撑语文学科德育,它能良好地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辅助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就不应该仅仅是文本信息的呈现,更应该是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的一场个性化的生活体验。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课文所意蕴的思想情感,再以我之感受去演绎生活中的“麦田守望者”,找到生命的意义,创造和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2、拓展层面,感性德育
课后拓展它是通过自我的学习训练,拓展实践,巩固新知,形成自我认知的阶段,也是渗透德育的好机会。我觉得要以“行”入手,落实行动,在体验中播种美丽的心灵。如学完人教版第二册第8课《月亮的心愿》这篇文章后,我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向文中小女孩学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我让孩子们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发生过的趣事,当孩子们讲得滔滔不绝时,告诉他们母亲的不容易之处,引导他们利用周末为母亲做点什么,并以小短文的形式写下来。经过了我的一番指导,周一孩子们很快就把小短文交上来了,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为自己的母亲做了很多事,有的为母亲洗脚,有的为母亲做家务,有的买了一束康乃馨送给母亲……孩子们也在文章的后面写上了母亲的反应。看到这些后,我特别感动,我感受到了我的引导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感受到了孩子在掌握课本知识,锻炼写作能力外真正地用自己的行为去做事、做人。
三、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德育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我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课堂德育活动,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度的体现,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发展而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充分利用各类语文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之一,也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比如我在上阅读课时,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受到了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边看书边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愿作亡国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的气氛中。然后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苦难历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更加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有效体验。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运用信息资源结语文课堂以德育教育的土壤,让德育教育在可行的环境下渗透,随进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论文作者:王秋筠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信息资源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母亲论文; 情感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