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巴中分公司 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在现阶段的岩土工程施工中,因为工程施工技术的尚未完善,现实中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里行为等方面的个体素质有所差异,同时工程施工地质条件的千差万别,加强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对提升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刻不容缓。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岩土工程施工原则分析
1.实用性的原则
因为岩土工程施工中受到了诸多条件限制,工程施工技术成熟与否以及对岩土工程施工图是否完全理解吃透等影响较大,特别是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成熟度及其施工天气、职工资金是否到位都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施工中,工程施工单位通常不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及设备,而是采用了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匹配的施工技术及设备,特别在山区丘陵地质地带表现得最为明显。
2.实践性原则
目前岩土施工已经存在的技术形式非常多,在众多的技术中,有些是通过模拟以及实验室中计算出来的,在实践上还是存在差距,因此对于岩土的施工技术要建立在实际的运用上。然而目前很多设备以及机械都是建立在实际的实践基础上,给岩土的施工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同时对于岩土工程成本控制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特点
(1)岩土施工的产品质量是具有一次性定型的硬件产品质量特性。施工产品是最终产品,不论是振冲碎石桩还是瘫注桩、深层搅拌桩,成桩后其质量就定型了。如果经检测发现桩质量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是没有办法来提高或改善桩本身的质量的。因为勘察的作业施工提供的不是定型的最终产品,其质量是具有中间性,软件产品质量特性,所以这些中间性产品要经过技术人员的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取舍和统计计算,进而提供可靠的最终产品――勘察报告。经过校对、审核人员的工作还可以不断提高勘察产品的质量。岩土工程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一定要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在特别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施工体现得最为重要。
(2)岩土施工质量检验的不完全性。岩土施工质量检验的不完全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由于岩土施工是一个特殊过程,其产品质量不能通过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来完全验证。例如对某种复合地基进行载荷试验,检测了承载力,但不能检测地基在拟建建筑物长期作用下的地基最终变形参数。二是在数量或整体上不可能完全进行质量检验,这是显而易见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有对工程施工方法进行质量检验数量规定,对各种施工方法都作了质量检验数量的规定。
(3)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确定之后,各施工工种和施工人员(包括雇用的民工)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或直接决定了施工的工程质量。因为岩土施工产品是过程的结果,过程的工作质量决定了产品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是施工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这一点是岩土施工与勘察成品质量形成的根本区别。勘察的产品质量虽然与野外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或其中间产品质量有关,但勘察的最终产品质量取决于技术负责人、审核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它是一种智力成果。技术负责人的技术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提交的勘察报告的质量就越高。技术水平是勘察产品质量的支撑和保证。
三、加强对岩土工程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的措施
1.提高工程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岩土工程要想达到高质量水平,施工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使得工程顺利进行而且质量有所保证。工程施工管理的主体是人,所以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管理水平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就管理队伍来说,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很重要。要了解相关部门的各种规定、章程,详细了解给岩土工程施工各个系统包含哪些内容,熟悉相关专业的相关设计规范和验收规范以及施工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岩土工程与很多专业需要配合协调,例如对机械设备工程要有所了解,才能在岩土、设备等交叉施工及管道综合布置时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协调各专业关系的能力,做好合理的避让。
2.进行严格管理,强化各项防范措施
加强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管理及设备防护、电气、各种机械设备要做好防雨以及安全保护装置,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和保养。施工现场所架设的各种电力线路的悬挂高度和线路间距要符合各项安全规定。配电柜、配电箱、变压器前要有绝缘垫。手持的照明灯要使用安全电压。在检修电气时,要确保停电作业,必须带电作业时要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并确保有专人监护。加强对现场民工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3.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每道工序施工前向班组作技术交底。将工序质量或分项工程质量的有关技术标准、设计和规范要求,以及施工中最容易疏忽的薄弱环节作出书面交底,使每个成员在具体操作时有章可循,胸有成竹。如:成孔、夯实的质量要求等。实行工序间交接检查和班组互检制度,层层把关。上道工序未经检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序完工后项目部及时组织检查评定,自检合格后通知业主(监理)方检查认可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上道工序的施工班组与下道工序的施工班组应办理交接手续,即下道工序施工前上道工序要进行必要的复核,并在交接记录上签署意见。如:成孔与夯实之间、拌料与夯实之间的交接等。
4.对施工工艺过程的质量进行跟踪监控
专职质检员和工地技术员要对照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抽检。如:成孔过程重点是检查成孔的孔深、孔径、斜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拌料过程重点检验其土料的配合比、含水量、均匀度等是否合适;夯实过程重点检查填料、速度等是否均匀;还要在成桩后用轻便触探进行检验等。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一经发现要及时整改或通过后道工序弥补。对较大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应按事故处理程序提供原始资料、施工记录及事故详细情况,组织专人对事故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并提出初步处理方案,在有关各方研究确定处理意见后,付诸实施,处理完毕后重新组织检查验收。
四、岩土工程的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1.岩土工程质量控制
首先岩土质量控制体现在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工程师在充分考察了地质地貌之后再进行施工,设计的变更以及设计的不足需要提前的告知,技术的交底以及施工之前定的技术讨论环节是非常关键的。其次,施工的质量控制还包括施工中各种材料和机械的准备,对于材料的准备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材料经过试验之后才能够进行使用,每一批材料要试验检验之后,有相关的检测报告才能投入到加工使用中。最后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监理人员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实际的监督过程中,要如实的反映施工现场情况。
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将不断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向海洋进军,修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与之相应的技术方法也将不断的出现、完善、更新。
结束语:
随着建设市场秩序日趋好转,依法加强对建设市场的管理,企业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技术的进步,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有所提高。一个岩土工程企业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建立、执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岩土工程技术水平,与时俱进,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志芳. 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
[2]李红梅. 牟仁德. 试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1,(10).
[3]刘进波.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
[4]宋继国. 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中华建设,2014.
论文作者:杨绍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岩土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工序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过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