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第七中学 266600
一、更新观念,转变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的讲解,缺乏有效的互动,使得学生难以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起兴趣,而且这种生硬的讲解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有限。因此要想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生活的元素,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或者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来对教学进行改善。比如在学习《走进法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意义以及与其他规章制度的区别。在讲解完法律的意义后,教师可为学生举几个例子:1.违反学校的规定,迟到早退。2.违反商场的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3.违反公共治安条例,打架斗殴致人重伤。然后问学生哪一条属于违法行为。这样通过生活例子的融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违法的概念以及法律与一般性规定的区别。
二、理论与实践并举,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实践力
当前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仍然注重对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行为实践,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为空谈,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讲解中需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比如在讲《为正义高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正义的理论涵义,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播放关于正义的生活事例,如敢于与歹徒搏斗的路人、勇于提醒被盗者的同行者等。从而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的含义。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举出在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说过的关于正义的事例。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将道德与法制教育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提升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力。
三、提升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制环境
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引导者,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需要提升教师的素质,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学的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法制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还需要注意校园风气和环境的营造。首先在教师的素质提升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对道德与法制教育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注意对生活中关于道德与法制事例的收集和整理,进而在教学中能够多为学生讲解案例,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上,可以通过粘贴道德与法制相关的标语或者板报等来加强宣传,同时还可以设立“道德与法治光荣事例园地”,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践行中的事例利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塑造榜样力量。
四、启发诱导,回味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适当时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循循善诱,“引出”学生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生活片段,使学生有话可讲、有感可发,从而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不知不觉地让学生在回味生活中受到了教育。
五、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道德与法治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思想的倾向和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情境,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要关注时事、更新素材。道德与法治教材在设计上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导致一部分教学素材相对比较滞后,有的甚至已经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因此,选取的素材在时间点上应该是相对较新的素材,将学生正在关注的时事新闻结合到教师涉及的课题中加以呈现,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更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其次留心生活、捕捉素材。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或者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既可以辅助学生理解较为枯燥的知识点,又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同时要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提高能力。通过对一个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判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把典型的教学素材引用到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改变学生形成消极心理的心理定势,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的探究学习;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六、活动参与,探究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外,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来看,道德与法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生活,社会规范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
七、课外延伸,拓展生活
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共识。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我们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践行能力。
论文作者:赵广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学生论文; 道德论文; 法治论文; 教师论文; 事例论文; 理论论文; 素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