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特征分析论文_戚武

戚武

(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医院内科 541004)

【摘要】 目的:对经源性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频发室性早搏5例,室上速1例,结性逸搏1例,房颤2例,室速1例,频发房性早搏1例,肥厚11例,不齐7例,过缓8例,过速10例,ST低平13例,T双目4例,S-T下移16例,Q-Tc延长2例,T倒置15例。经对症治疗,31例好转(31/40,77.5%),9例死亡,(9/40,22.5)。1例结性逸搏患者经抗胆碱药物治疗24h后心律正常,其他10例异位性心律失常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48h后心律正常。结论:心电图异常是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作为重要的临床诊疗指标。

【关键词】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55-02

当前神经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是一种由病变刺激植物生境中枢引发的心血管反射,继而引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在这个过程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期待传递刺激的作用[1-2]。临床上可通过分析心电图变化来确诊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本文特以40例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患者为例进行论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出现异常心电图的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接受治疗,治疗时间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均经临床CT确证为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1~76岁,平均(55.47±4.68)岁。脑损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梗死12,脑出血18例。患者入院前发生心率失常,入院后出现心率失常的原因有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根据《临床心电学》的标准,采用EDAN1020心电工作站(深圳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对40例患者行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入院前检查1次,治疗中每周检查2次,出院前检查1次,并进行记录。每个患者的每次心电图检查均由同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统计治疗的转归情况并分析心电图异常的特点。

1.2.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原发性疾病的特点以及具体的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方法有降颅压治疗、控血压治疗、手术以及扩血管剂治疗等,综合运用。

2.结果

2.1 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特征见表1。

2.2 治疗转归情况

经对症治疗,31例好转(31/40,77.5%),9例死亡,(9/40,22.5)。1例结性逸搏患者经抗胆碱药物治疗24h后心律正常,其他10例异位性心律失常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48h后心律正常。

3.讨论

中枢神经出现ST-T改变、Q-Tc延长与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密切相关[4]。本组实验9例死亡病例均发生ST-T改变,再次表明心电图改变会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疾病预后。有学者指出,室颤的发生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切相关,本组实验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2例室颤,表明神经源性心律失常与中枢神经疾病相关,而心电图监护可防止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5]。在治疗神经源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根据患者原发性疾病的特点以及具体的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大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主动性心律失常除了抗心律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原发性疾病的控制[6]。在本组实验中,频发室性早搏5例,室上速1例,结性逸搏1例,房颤2例,室速1例,频发房性早搏1例,肥厚11例,不齐7例,过缓8例,过速10例,ST低平13例,T双目 4例,S-T下移16例,Q-Tc延长2例,T倒置15例。经对症治疗,31例好转(31/40,77.5%),9例死亡,(9/40,22.5)。1例结性逸搏患者经抗胆碱药物治疗24h后心律正常,其他10例异位性心律失常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48h后心律正常。与上述观点一致。总的来说,心电图异常是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作为重要的临床诊疗指标。

【参考文献】

[1] 曲长海,何凡,曲方.神经源性心脏综合征与神经调节偏侧化[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124-125.

[2] 石继红.急性脑卒中的神经源性心电图改变--附181例患者的心电图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2-13.

[3] 李小荣,曹克将.肺动脉源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特征[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23(1):1-4.

[4] 陈亚东,庞京,罗军等.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51-53.

[5] 张镝,曹淑玉.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J].武警医学,2013,24(1):41-43.

[6] 陈颖敏,李敏,徐瑾等.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18(1):57-60,75.

论文作者:戚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  ;  ;  ;  ;  ;  ;  ;  

神经源性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特征分析论文_戚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