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孟钰杰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孟钰杰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及优化方向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材;课堂

本文认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贴近生活,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1、生活化的解读

解读文本是优化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与根本。而生活化的文本解读要求明确教学的中心,教师需要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当中的不同视角,来对教材内容、方法以及价值观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文本来清晰地列出课文中心,从而能够确定相对比较合理的教学中心。例如,在《寒号鸟》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然后将学生的观点一一列举出来,并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想一想自己是从哪些方面得到这些道理的,进而找出课文中心的主次。这种方法使得自然的阅读变成了自觉的阅读,也就是让学生从“我读出了什么”变为“我从什么内容中,运用了什么方法,站在什么立场上读出来了什么。”这样使得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到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目标之上。

在确定教学中心之后,还需要进行文本解读的双向行走,分别是“向内走”和“向外走”。所谓向外走,即走向文本所表达出来的显性内容,以及走向文本涉及到的生活现实。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面向生活,但要注意不能走得太远,而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味道;向内走则是走向文本所蕴含的内隐,以此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向内走”相较于“向外走”来说,更加考验教师对于教材的领悟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把握,教师也更应该在教学实践当中尝试“向内走”。

2、整合创生

整合指的是整合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主题,相比于过去的教材版本更显系统性。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以主题为引,选择文本内容,形成了一条明线,将语文素养中的各个要素拆成了不同的训练点,而这些点又分别安置在了单元引导和课后习题当中,便于教师更加系统、有序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整合教材时就可以根据新教材中体现的语文知识体系建构理念,更加灵活地让教材为教学所服务。例如,在二年级上册中,各单元以其内容的相似性组成了专题,分别围绕儿童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方面进行了编排,体现了教材贴近学生生活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单元主题来探析单篇文本之间的异同,从而找到单元明线与课后练习中的暗线,相互配合来辅助教学。此外,需要教师明确的一点是,整合教材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内化为语文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创生相比于整合,有一定难度,在于教师对教材是否有深入的理解,也体现着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教材的创生如果使用得当,则能够有效地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之则会形成累赘,偏离教学中心。常见的方法有拆分、联合和增添等等。例如,在《我要的是葫芦》中,教师可以针对本文的教学重点来将课文拆分成为三个部分,先让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再读第四自然段,最后重点分析中间的两个自然段;再如,在讲《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联合其它课外相关文本进行教学;增添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教学资源,可以是与文本中人物或事物的同类项,也可以是直观的图片和视频等等。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后练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参照图片思考还有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增添。

二、创设符合学情的生活化情境

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结合点,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进行“顺应”和“同化”,从而达到知识的平衡。例如,在《坐井观天》中,“井沿”一词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多少有些困难,因为他们缺乏对于井的认识,但对于床和碗等物品很熟悉,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物品来让学生知道“沿”就是“边”的意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制造矛盾、设置悬念等方式来创设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例如,在《难忘的泼水节》中,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做“难忘的泼水节”?如果去掉“难忘的”三个字,你觉得怎么样?

三、开展生活化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指的是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开展生活化的小学语文第二课堂,首先需要教师依据教材来建构教学内容。例如,讲一篇课文,然后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课外阅读文章,还可以开展“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活动。此外,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中还设置了选做题、阅读链接等板块,这些新增内容的意图很明显是在将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延伸。例如,在《找春天》一文的课后,“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赵州桥》一文课后,“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宝贵历史遗产,与同学进行交流。”《守株待兔》课后也设置了阅读链接《南辕北辙》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展语文生活化的第二课堂。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要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生活化情境以及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等方式,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存在诸多不足,仅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杜新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5.

[2]夏仰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44.

论文作者:孟钰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孟钰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