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探讨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探讨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心理素质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素质论文,中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我校成立了中学生素质调查研究小组,通过追踪了解、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等工作,对中学生心理特征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一、以考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引发学生道德的衰颓

当今社会考高分才能进重点、上名牌、拿学位,才能有好工作、拿高薪,这只无形的大手拨偏了学校、家长的教育重心:考高分就是优秀生,学得好就是好孩子,使我们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德育工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使当今中学生只知读书,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当今社会上追求金钱享乐的不良风气,影视剧中充斥暴力、色情的情节,无疑又雪上加霜。加之近年来网吧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学生道德情操的衰颓:中学生犯罪率升高,抢劫、偷盗剧增。重视德育工作,加强世界观、道德观的培养已成当务之急。为此,我们认为让中学生多接触和认识社会,针对学生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的特点,加强正面教育,开展有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宣讲,挖掘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学习比赛,搞一些切合学生实际的法制讲座,把学生带出去参观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纪念馆,无疑比干巴巴地说教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学校、家庭的大包大揽导致中学生能力素质偏低

现在的中学生,在家是“小皇帝”;在学校,班主任从早到晚死死地跟随着。他们只是学习的奴隶、填充知识的机器,从早到晚埋头于听课和做作业之中,没有自己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在家庭,父母包揽了全部的家务活,家长只知让学生做作业,学习音乐、书画、美术,导致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也一无所知。对此,我们认为应改革教育模式,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劳动锻炼,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样才能培育出能力完整,适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人才。

三、封闭式的教育管理,导致学生人格、性格的不完整

如今的城市,高楼林立,在像火柴盒一样的城市人家中,学生被一个个孤独地圈在里面,每天的生活只是从家到学校的两点一线。家长怕孩子与社会上的坏人来往学坏,严格限制了他们的生活空间,缺少了朋友和伙伴,失去了群体活动中的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没有了自己的个性。要改变这一格局,就应加强课外活动,重视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社区活动,使他们有一个全面发展的宽松环境。

四、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于形成独立的个性和思想

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听得最多的词就是“听话”,上了学父母嘱咐最多的是“听老师的话”。学生长大后说的最多的是“这是老师说的”。事无巨细,都由老师教、父母安排。上辅导班、兴趣班和提高班,无一不是教师、家长的单方面意愿,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背起书来一套又一套,但要他们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来则难上加难。语文课上,老师讲了有一个人做好事,拣到一只鸭子后交还给失主,课后让学生写作文,结果全班作文中拾到了几十只鸭子。美术课上,外国教师是看学生画得“好不好”,我们则是看学生画得“像不像”。实验课上,学生的行为稍不合教师的规定,便被斥之为捣蛋分子。在这种教育方法教育下,学生心灵中进发的一点点火花都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势在必行。只有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主见,才能培育出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

标签:;  

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探讨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