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智填髓推拿法治疗儿童智力低下48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单娥仙,余恒希,闵彦清,李尹,王愿望,邰先桃[1](2022)在《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小儿脑瘫是指孕期至出生后1个月内大脑病变引起的以非进展性中枢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脑损伤综合征。其发病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临床治疗难度大。推拿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中医疗法,通过通调督脉、滋养脑髓、培补肝肾、疏通经络、理筋整复、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氧量,修复受损神经元,改善患儿功能障碍,提升患儿智力和心理发育水平。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的文献,对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研究作综述,分析优势特色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运用奠定基础。
王锦涛[2](2021)在《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为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提供临床依据,同时为推广应用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门诊选取合格的脑性瘫痪患儿42例,记录其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予患儿以针刺疗法及推拿疗法。针刺疗法采用靳氏头针四项,取穴为: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推拿疗法采用健脾通督推拿法,取穴为:脾经、板门、三关、腹、中脘、气海、足三里、脊柱。治疗周期为隔日1次,一周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9个疗程。患儿在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9个月后分别接受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评分。将患儿治疗前后的GMFM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分析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是否显着。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观察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疗效差别,以进一步探索此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2例,脱落2例,最终完成本试验40例。性别构成:其中女性患儿17例,占比例42.5%,男性23例,占比例57.5%,显示小儿脑性瘫痪男性居多。年龄分布:6个月至36个月28例,占比例70%;36个月至72个月12例,占比例30%;提示36个月(3岁)以下患儿为主要患病群体,占比高达70%。2.GMFM各分区评分结果:GMFM量表各分区评分在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患儿的各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大。其中改善最为迅速的是仰、俯卧位和坐位的粗大运动功能,其次是爬与跪的粗大运动功能,站立和走跑跳的粗大运动功能需坚持长期治疗后方可明显改善。3.GMFM总分评分结果:GMFM量表总分在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提升。且分析得脑瘫患儿治疗初期便可收以一定疗效,但需坚持,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也不断提高。4.Wee FIM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Wee FIM评分均有显着提升,提示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明显。分析得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改善越来越明显。5.疗效分析结果:脑瘫患儿经治疗3个月后,疗效显效4例,有效31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10%,总有效率87.5%,治疗6个月后,患儿疗效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显效率37.5%,总有效率95%,治疗9个月后,患儿疗效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显效率60%,总有效率97.5%。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对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姿势异常有显着疗效。其中治疗6个月后的显效人数较治疗3个月后有显着提升,治疗9个月后较治疗6个月后显效人数也有一定提升。提示小儿脑瘫的治疗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症状不断改善。结论1.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姿势发育异常的症状。2.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在改善脑瘫患儿仰、俯卧位和坐位运动功能方面较爬与跪、站立、走跑跳方面疗效更快更显着。
唐雅妮[3](2021)在《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和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差异;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和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血清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差异,探讨不同疗法的代谢组学效应差异,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5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肉毒素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肉毒素治疗,以改良Ashworth量表、关节活动度(内收角、腘窝角、足背屈角)、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等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2周后评价两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2.在入组时和治疗12周后采集脑瘫患儿的血清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UHPLC-QE-MS)检测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和肉毒素治疗前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血清样本,同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差异代谢物的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治疗前后潜在的差异性代谢物,分析其涉及的代谢通路。结果:1.组内比较:针刺组和肉毒素组治疗6周后较治疗前肌张力下降,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肌张力、足背屈角下降,内收角、腘窝角、GMFM总百分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比较:肉毒素组较针刺组治疗6周肌张力下降得更多,针刺组较肉毒素组治疗12周肌张力下降得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针刺组较肉毒素组内收角、腘窝角、足背屈角、GMFM总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按病情程度分层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肌张力Ⅰ级、Ⅲ级比Ⅳ级下降得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GMFM总百分数Ⅲ级比Ⅰ级提高得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素组GMFM总百分数Ⅲ级比Ⅰ级、Ⅳ级提高得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精氨酸、鸟嘌呤浓度升高,磷酰胆碱、烟酰胺、L-缬氨酸、丙酮酸浓度下降,参与的代谢通路有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嘌呤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柠檬酸循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酵解或糖异生。5.肉毒素组治疗后较治疗前D-谷氨酰胺、波维酸、2-羟基乙磺酸酯、顺乌头酸浓度下降,参与的代谢通路有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牛磺酸和低牛磺酸代谢;柠檬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结论:1.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和肉毒素均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2.肉毒素在治疗6周后对下肢肌张力的改善优于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治疗,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在治疗12周后对下肢肌张力的改善优于肉毒素。3.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和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能是通过上调精氨酸、下调谷氨酰胺,调节体内氨基酸的水平来达到对神经的保护作用。
赵亚林[4](2021)在《舒筋健脑方对脑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目的1.1文献研究:探讨文献中治疗脑瘫中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药用药提供依据。1.2药理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索益智仁治疗脑瘫(CP)作用机制,探寻改善脑瘫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1.3临床研究:观察舒筋健脑方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用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康复提供临床依据。1.4基础研究:基于Bcl-2/Bax、Caspase-3研究舒筋健脑方改善缺血缺氧脑损伤认知功能作用机制。2 方法2.1 文献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药治疗脑瘫的文献,采用EXCEL表格分析药物的服用方法、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SPSS Statistics 24进行药物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2.2药理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得并筛选益智仁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CP的主要靶点,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益智仁活性成分-靶点交集网络,利用String平台构建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蛋白靶点,通过微生信网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2.3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者都采用SPR手术和康复训练,试验组术后同时给予口服舒筋健脑方颗粒2个月。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中国比内测试评分、GMFM-88评分、CSI评分、ADL评分、肌力、肌张力及患者和母亲的体质量表评分。2.4基础研究:7日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舒筋健脑方低、中、高剂量组6组,采用Rice-Vannucci模型建立脑瘫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术后给予称重、行为学检测和HE染色,之后对照组、模型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药物组给予相对应的药物灌胃1周后,复测体重、行为学检测,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查看海马CA1区Bcl-2、Bax、Caspase-3的表达。取脑中海马组织,采用WB检测Bcl-2、Bax、Caspase-3的蛋白量表达。3结果:3.1文献研究:用药频数前6位:当归、伸筋草、牛膝、黄芪、红花、白芍,用药性温,味为甘、辛、苦,归肝、肾、脾经,补虚药、祛风湿、活血化瘀药最多。关联分析核心用药透骨草、牛膝、伸筋草。提取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有当归;川芎、甘草、黄芪;杜仲、丹参、桂枝、红花、白芍、牛膝、木瓜、透骨草、鸡血藤、伸筋草。3.2药理研究:共筛选出益智仁有效活性成分8种,关键活性成分为:油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等,益智仁作用于CP的靶点18个,PPI网络显示TP53、MYC、CASP3、CASP8、ALB等为核心靶点,共富集GO条目84条,KEGG通路292条(均P<0.05),主要富集在癌症信号通路。3.3临床研究:(1)两组基线未见异常,主要为男性,年龄5-13岁之间,多为头胎顺产,混合喂养,痉挛型脑瘫多为双瘫患者。(2)中国比内测试量表统计的智商分数,治疗后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智商分数高(P=0.002<0.05),比治疗前的智商明显提高(P<0.05)。(3)GMFM-88评分中,治疗后试验组比对照组的运动评分均有提高,在评分C、D、E区的功能改善明显(P<0.05)。组内比较,除了对照组GMFM-A区P=0.094>0.05,其余四区及试验组的五个区的运功评分明显改善(P<0.05)。(4)CSI评分、ADL组内比较显示改善明显(P<0.05)。(5)肌力统计,治疗后两组比较,髂腰肌、股二头肌及胫后肌试验组比对照组好转(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是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的肌力治疗后比治疗前好转(P<0.05)。(6)肌张力组内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好转(P<0.05)。(7)体质中试验组治疗前偏气虚和阴虚,治疗后均衡质和偏阴虚,对照组治疗前后都常见偏气虚的体质。母亲的以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3.4基础研究:(1)体重:术后给予灌胃1周后组间体重均明显改善(F=11.799,P=0.000<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体重比模型组改善明显(P<0.05)。(2)行为学:组间比较,术后24小时检测及灌胃1周悬吊实验、倾斜板实验、Longa评分差异明显(P<0.05)。灌胃1周后米诺环素组、中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比模型组悬吊时间延长(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缩短了倾斜的时间(P<0.05)。各用药组均可改善神经功能(P<0.05)。(3)HE染色:脑组织的海马CA1区对照组的神经细胞丰富且排列整体,细胞结构清晰。模型组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外形不规则,胞浆减少,细胞核变小或者消失。(4)免疫组化表达中,米诺环素、中药低剂量组明显减少海马组织CA1区Bax、Caspase-3的表达(P<0.05),中药中剂量和高剂量增加Bcl-2的表达(P<0.05),减少Bax、Caspase-3的表达(P<0.05)。(5)WB实验统计分析:中药高剂量组促进Bcl-2的表达,米诺环素组、中药低中高剂量可以减少Bax蛋白的含量(P<0.05)。而药物治疗都可以提高Bcl-2/Bax的比值(P<0.05),且与中药剂量成正比。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与中药药物的剂量成反比,只有中药高剂量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P<0.05)。4结论:4.1文献研究:脑瘫患者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用,补益肝脾肾扶助正气,以祛风活血通络祛邪,重视扶助正气药物。4.2药理研究: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智仁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bcl-2、bax、c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主要基因蛋白,是之后基础实验研究的重点。4.3临床研究:中药可以辅助改善术后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效的改善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体质改善。4.4基础研究:在缺血缺氧脑损伤引起的脑部海马细胞损伤中,舒筋健脑方药物可以通过提高Bcl-2/Bax 比值比,降低Caspase-3的蛋白表达保护海马神经细胞,减轻细胞的凋亡,而且与药物的剂量成正相关性。
吴静静[5](2021)在《基于Ca2+-CaM-CaMKⅡ通路对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临床表现为与年龄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冲动,病情复杂易反复,对患儿学业生活、社会行为和认知功能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ADHD总体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ADHD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西药一线用药哌甲酯和托莫西汀能够改善ADHD大部分核心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少数患儿会出现明显副作用、依赖性或长期后遗症,中医药治疗ADHD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静宁方应用于临床多年,治疗ADHD疗效显着,副作用小,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303541.6)。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静宁方治疗ADHD起效的分子机制;依据预测结果,评估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钙水平的影响,探讨静宁方调控ADHD模型大鼠Ca2+-CaM-CaMKⅡ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研究:运用TCMSP数据库检索静宁方各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蛋白,检索TTD、Drugbank、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筛选ADHD相关靶点,绘制维恩图提取静宁方与ADHD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建立交集靶点PPI网络,Cytoscape 3.8.2软件建立“关键靶点-活性成分-中药”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临床研究: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静宁方治疗气阴两虚型ADHD患儿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分别于治疗0周、4周、8周进行SNAP-IV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划消测试、ADHD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测评,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钙水平,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安全性评价,整个临床观察阶段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动物实验:ADHD模型大鼠采用SPF级4周龄雄性SH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哌甲酯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同龄雄性Wistar大鼠10只,静宁方每日灌胃量分别为高剂量组23.14g/kg、中剂量组11.57g/kg、低剂量组5.785g/kg,盐酸哌甲酯组1.5mg/k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去离子水1ml/100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灌胃6周,监测大鼠体重变化情况,进行旷场实验评价其行为学特点,检测大鼠纹状体Ca含量,纹状体IP3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海马CaM、CaMKⅡ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静宁方有活性成分82个,对应靶基因224个,与ADHD靶基因进行维恩图绘制提取103个交集靶点,包括AKT1、FOS、IL6、TP53、TNF、VEGFA等。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静宁方可能通过钙信号通路、PI3K-Akt、cGMP-PKG、cAMP、HIF-1、JAK-STA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静宁方治疗ADHD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4%,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84%。经静宁方治疗8周,划消测试、SNAP-Ⅳ量表测试和Conners父母问卷测评均有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量表主证和次证均较0周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经静宁方治疗8周后血清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旷场实验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运动总路程及中心路程均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运动总路程及中心路程均显着减少(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运动总路程及中心路程均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静止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静止时间显着增多(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静止时间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心时间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中心时间显着减少(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中心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边缘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边缘时间显着增多(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边缘时间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哌甲酯组、静宁高、中剂量组大鼠运动总路程较短,轨迹以周围型分布为主,中心运动轨迹较少;模型组、静低组大鼠运动总路程较其余组增多,轨迹分布特点不明确,中心运动轨迹增多。静宁方对纹状体钙含量的影响:模型组大鼠纹状体钙含量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均下调纹状体钙含量(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纹状体钙含量有下降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宁方对大鼠纹状体IP3及海马CaM、CaM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纹状体IP3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上调纹状体IP3蛋白表达水平(P<0.05);静低组较模型组有上升的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IP3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下调海马CaM蛋白表达水平(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海马CaM蛋白表达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KⅡ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明显上调海马CaMKⅡ蛋白表达(P<0.05);静高组较CaMKⅡ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宁方对纹状体IP3和海马CaM、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纹状体IP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纹状体IP3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IP3 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海马CaM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海马CaM mRNA表达下降,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KⅡ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海马CaMK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海马CaMKⅡ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静宁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特点,通过调控神经递质代谢、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等对ADHD发挥治疗作用。(2)静宁方改善气阴两虚型ADHD患儿核心症状的同时,能够对患儿饮食、睡眠等进行综合调整。(3)静宁方能够提高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血清钙水平。(4)静宁方治疗6周对SHR大鼠体重增长未见明显影响,能够有效改善SHR大鼠多动冲动的行为。(5)静宁方能够调控Ca2+-CaM-CaMKⅡ信号通路达到治疗ADHD的目的,重点可能在于改善学习记忆及认知。
于庆洋[6](2021)在《基于脑肠轴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小儿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以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为核心症状表现,同时常伴随一种或多种共患疾病。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危害性和由此造成的防治压力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仍是未知,既往的研究多围绕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信号通路展开。随着脑肠轴理论的提出和不断丰富,以及肠道微生物被证实在越来越多尤其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脑肠轴在ADH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脑肠肽的调节作用,对拓展ADHD的机制研究领域以及临床治疗思路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由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构成。通过临床研究对静宁颗粒治疗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再评价,评估ADHD的胃肠功能问题,验证静宁颗粒对ADHD伴随的胃肠道症状以及血清GAS、MTL、Ghrelin、VIP、SP水平和肠道微生物的改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探究脑肠肽和肠道微生物通过脑肠轴在ADH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验证ADHD的胃肠症状与其核心症状相关,脑肠肽除参与胃肠功能改变以外可能和肠道微生物共同作用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的功能并引起ADHD发病的假设。方法:临床研究:本研究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6~14岁ADHD患儿30例,予静宁颗粒口服治疗8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SNAP-Ⅳ量表、数字划消测试以及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评价静宁颗粒对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采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和血清GAS、MTL、Ghrelin、VIP、SP水平评价ADHD患儿的胃肠功能以及静宁颗粒的改善作用;分别检测ADHD患儿经静宁颗粒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了解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将50只4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静高组、静中组、静低组)和托莫西汀组(ATX组),10只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分别予对应药物及去离子水灌胃6周,每日1次。6周后进行旷场实验,处死。计算胃内容物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GAS、MTL、Ghrelin、VIP、SP水平,前额叶GAS、MTL及其相应受体水平,以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临床研究:ADHD患儿经静宁颗粒治疗8周后SNAP-Ⅳ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及数字划消测试、中医证候总积分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中医证候各项次证积分中面色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均改善明显(P<0.01);静宁颗粒在治疗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的疾病总有效率为80.0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3%;静宁颗粒可以显着改善ADHD患儿的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评分(P<0.01),对血清GAS、MTL、Ghrelin、VIP和SP水平均有显着的调节作用(P<0.01);ADHD患儿经静宁颗粒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差异,两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物种均以Blautia(布劳特氏菌)、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粪杆菌属)、Eubacteriumhalliigroup(霍氏真杆菌)、Subdoligranulum(罕见小球菌属)和Bacteroides(拟杆菌属)为优势属种;两组在OTU水平上的Sobs丰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nnon多样性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差异性检验显示Bacteroides(拟杆菌属)在属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异较大的菌属还包括Clostridiuminnocuumgroup(无害梭菌属)、NorankfnorankoClostridiaUCG-014(未排位梭菌属UCG-014)和Abiotrophia(贫养菌属)。实验研究:各组大鼠(除空白组)在0周和6周时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运动总路程、中心区域运动时间显着高于空白组(P<0.01),总静止时间和边缘区域运动时间显着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组和ATX组较模型组在运动总路程、中心区域运动时间上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在总静止时间和边缘区域运动时间上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胃内容物残留率显着高于空白组(P<0.01),静高组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静中组和ATX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着低于空白组(P<0.01),静高组、静中组和ATX组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静中组低于A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低组显着低于ATX组和静高组(P<0.01)。模型组在血清MTL、GAS、Ghrelin、VIP和SP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P<0.01),静宁颗粒高、中剂量组和ATX组均能有效改善这种差异(P<0.01或P<0.05),静宁颗粒低剂量组仅对MTL、Ghrelin、VIP有改善作用(P<0.05)。模型组在前额叶皮质的GAS、MTL水平上和空白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ATX组均能显着升高前额叶皮质GAS、MTL水平(P<0.01)。模型组前额叶皮质的GAS受体(CCKBR)和MTL受体mRNA表达量较空白组显着偏低(P<0.01),静宁颗粒高、中剂量组和ATX组的CCKBR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各治疗组MTL受体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结果显示,群落Bar图中各组大鼠在优势菌属种类上基本一致,但在相对丰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优势菌属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Blautia(布劳特氏菌属)、Allobaculum、norankfMuribaculaceae、UnclassifiedfLachnospiraceae(未分类毛螺菌科菌属)、UCG-005(瘤胃菌科UCG005菌属);Heatmap图显示各组在Desulfovibrio(脱硫弧菌属)、NonrankfEggerthellaceae(未定级伊格尔兹氏菌科菌属)、Turicibacter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静中组、静低组和ATX组在属水平上的群落组成相似,静高组与空白组在群落组成上更为相似。属水平的组间差异显着检验显示Blautia(布劳特氏菌属)、Allobaculum、NorankfMuribaculaceae、Unclassified fLachnospiraceae(未分类毛螺菌科菌属)、Romboutsia(罗姆布茨菌属)、Faecalibaculum(粪杆菌属)、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Dubosiella(杜氏杆菌属)、Parabacetroides(副杆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R-7group(克里斯滕森氏菌科R-7菌属)为具有显着性差异的菌属。在门水平对差异性菌门进行组间差异显着性检验,最终结果显示Bacteroidota(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放线菌门)和 Desulfobacterota(脱硫杆菌门)为目标菌门,以Bacteroidota(拟杆菌门)的差异最为显着(P<0.001)。结论:1.静宁颗粒能够有效治疗气阴两虚证ADHD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核心症状,显着改善SNAP-Ⅳ、数字划消测试、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以及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等量表评分。2.ADHD患儿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和GAS、MTL、Ghrelin、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且静宁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其胃肠症状,减少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积分,调节血清GAS、MTL、Ghlin、VIP和SP水平。3.ADHD患儿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经静宁颗粒治疗前后存在差异,尤以Bacteroides(拟杆菌属)差异显着,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在ADHD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静宁颗粒对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4.静宁颗粒可以显着改善SHR大鼠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样行为学表现,减少其过度的旷场活动。5.SHR大鼠较空白组大鼠存在胃内容物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以及血清和前额叶皮质GAS、MTL等脑肠肽及相关受体水平的差异,药物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这种差异,脑肠肽及其受体可能通过脑肠轴在ADH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6.各组大鼠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上存在显着差异,静宁颗粒和ATX对SHR大鼠的肠道微生物具有调节作用,脑肠肽可能和以Bacteroides(拟杆菌)为主的其他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通过脑肠轴途径改变大脑功能状态,引起ADHD发病。
唐艳鹏[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当前,中医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本课题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王素梅教授门诊的多动症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总结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方法。方法收集王素梅教授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多动症病案,进行规范化后,得到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病案,168次处方记录。将患者的一般信息、四诊信息录入平台系统,统计分析男女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药物性味归经等,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方式统计出处方中的症状及证候频次、药物频次、药物关联度、核心药物组合等,从而得出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证型分布、用药导向及潜在的新方,由此总结王教授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及治疗该病的思路和用药规律。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54名患儿中,男童43例(79.63%),女童11例(20.37%),男女比例约为3.9:1,男童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就诊年龄多集中在7-10岁,约占总数的 64.82%。2.在本次研究的54例病案中,出现的常见症状共有18种,排名前7的分别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大便干、做事拖延、纳呆、睡眠不安。3.本研究涉及四种中医证型:脾肾两虚,心肝火旺证144次(85.71%),痰火内扰证11次(6.55%),脾肾两虚,痰湿内盛证9次(5.36%),肝肾阴虚证4次(2.38%),其中脾肾两虚,心肝火旺证的多动症患儿人数最多。4.本研究中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共使用药物146味,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20位中药分别是益智仁、龟甲、石菖蒲、龙骨、远志、牡丹皮、钩藤、百合、陈皮、熟地黄、决明子、柴胡、龙胆、黄连、天麻、栀子、白芍、法半夏、茯苓、竹茹。5.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在王教授治疗儿童ADHD的方剂中,以应用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为主;五味主要以甘、辛、苦味为主;归经主要集中在肝经、心经、肾经、脾经。6.王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常用中药组合共74条,包含中药10味。2味药物组合26组,3味药物组合31组,4味药物组合15组,5味药物组合2组。7.经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8组,挖掘出潜在新方14首。结论1.王素梅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病位主要涉及心、肝、脾、肾四脏。脾肾两虚,心肝火旺为该病的主要病机。2.王教授在用药上以寒性,甘味,归肝、心、肾、脾经的药物为主,常用药物有益智仁、龟甲、石菖蒲、龙骨、远志、牡丹皮、钩藤、百合、陈皮等。3.王教授治疗本病方用自拟“静心安神汤”加减,以“补肾健脾,清心平肝”为治则。
李贺[8](2021)在《针灸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智力发育障碍婴幼儿发育水平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探讨针灸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单纯针灸治疗及单纯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智力发育障碍患儿发育商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35名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智力发育障碍患儿,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7~42月,平均21.97±11.41月。随机分配至针灸组、任务导向训练组、联合组三组,其中针灸组11人,任务导向性训练组、联合组各12人。任务导向训练的所有训练项目根据患儿不同情况进行训练,训练时间为一次40分钟左右;针灸时间为每次20分钟左右,联合组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灸对患儿进行治疗,各组治疗频率均为1次/天,5次/周,三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本研究采用Gesell儿童发育诊断量表对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对患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区的得分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并对照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研究结果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着性差异。结果治疗后各组组间比较:联合组与针灸组相比,在适应性能区和个人-社交能区的DQ得分显着高于针灸组(P<0.05)。联合组与任务导向性训练组相比,在适应性能区的DQ得分显着高于任务导向性训练组(P<0.05)。针灸组与任务导向性训练组相比,各能区的DQ得分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治疗后,针灸组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区的DQ得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任务导向性训练组在语言能区的DQ得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在适应性、个人-社交能区的DQ得分极显着高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在适应性、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能区的DQ得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得分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在精细动作能区的DQ得分极显着高于治疗前(P<0.01)。各组治疗前后各能区与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相关性比较:联合组在治疗后,大运动能区与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得分相关性减小,适应性能区和个人-社交能区与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得分相关性增大,其他能区未见变化。结论1、针灸可对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区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不能对适应性能区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取得显着疗效。2、任务导向性训练可对智力发育障碍患儿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能区取得较好疗效;不能对大运动、精细动作能区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取得显着疗效。3、针灸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对智力发育障碍患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区均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在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上也能获得一定进步。综上所述,联合运用针灸和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智力发育障碍患儿比单独应用针灸或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更全面地提高患儿各能区功能,效果更优。
邓家琳[9](2021)在《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分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旨在进一步验证静宁颗粒治疗ADHD气阴两虚型患儿临床疗效的基础之上,探索其在维生素D作用途径上的相关机制及对负性情绪的调控作用,并发掘静宁颗粒治疗ADHD模型大鼠可能涉及的其他途径和作用机制,以期为静宁颗粒治疗该病提供更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临床研究方面,通过观察静宁颗粒治疗ADHD气阴两虚型患儿前后疾病疗效、各量表评分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变化,评价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观察静宁颗粒对ADHD相关负性情绪的调控作用及对维生素D作用途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为静宁颗粒进一步开展新药研发及推广提供重要临床依据。实验研究方面,通过采用旷场实验检测ADH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同时观察静宁颗粒对ADHD模型大鼠维生素D作用途径上部分指标的表达情况及含量改善水平,验证静宁颗粒作用于多巴胺能系统可能是通过调节该途径相关因子这一假说,为静宁颗粒进一步开展新药研发及临床推广提供重要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面,纳入符合标准的ADHD患儿25例,给予静宁颗粒口服,疗程8周,期间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并在治疗0周、4周、8周时间节点进行SNAP-Ⅳ量表积分、Conners父母问卷评分、划消试验评分以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的记录。治疗0周、8周节点时进行血清维生素D、DA、TH、BDNF含量检测,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观察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和对上述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实验研究方面,将雄性4周龄SHR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静宁颗粒高剂量组、静宁颗粒中剂量组、静宁颗粒低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模型组,每组10只,同时将雄性4周龄Wistar大鼠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根据组别不同,分别予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混悬液,盐酸托莫西汀混悬液,去离子水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6周。进行旷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脑组织样本检测下丘脑TH蛋白及TH mRNA表达、纹状体DAT蛋白及DAT mRNA表达、海马BDNF蛋白及BDNF mRNA、海马GABA含量及GAT表达,血清样本留存检测维生素D、TH含量,观察静宁颗粒对ADH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和对上述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与治疗0周相比,治疗4周、治疗8周时划消测试结果、SNAP-Ⅳ量表评分结果均有改善;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时划消测试结果、SNAP-Ⅳ量表评分结果明显改善。与治疗0周相比,治疗4周、治疗8周时Conners父母量表评分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身心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评分均下降明显;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时各因子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0周相比,治疗4周、治疗8周时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各主证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时各项评分明显改善。与治疗0周相比,除面色、大便外,治疗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次证其余各项均有所改善,治疗8周时各项均明显改善;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时除面色、大便外的各项次证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4%,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4%。与治疗0周相比,治疗8周时血清维生素D、DA、BDNF含量明显升高,TH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旷场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较,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各组及托莫西汀组运动总路程、中心路程和中心时间明显减少,静止时间和边缘时间明显增加,其中以静宁颗粒高剂量组与盐酸托莫西汀组改善最为明显。静宁颗粒高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血清TH含量;静宁颗粒各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血清维生素D含量。静宁颗粒高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下丘脑TH蛋白及TH mRNA表达水平;静宁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下调ADHD模型大鼠纹状体DAT蛋白及DAT mRNA表达水平;静宁颗粒高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海马BDNF蛋白及BDNF mRNA表达水平;静宁颗粒各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海马GABA含量及GAT表达水平。研究结论临床研究方面,静宁颗粒能够改善气阴两虚型ADHD患儿临床核心症状和中医证候表现,且对相关负性情绪存在一定调节作用;ADHD患儿存在多巴胺能系统异常,静宁颗粒能够改善其失调状态,这可能是通过对维生素D作用途径相关因子TH、BDNF等的调控发挥作用的。实验研究方面,静宁颗粒能够有效控制ADHD模型大鼠的多动冲动行为,调控相关负性情绪,其疗效与盐酸托莫西汀相当;ADHD模型大鼠存在多巴胺能系统代谢异常,静宁颗粒可以通过调节维生素D作用途径,对通路上TH、DAT、BDNF等相关因子的蛋白及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改善脑内多巴胺能系统的失调状态,从而发挥疗效。
吴琼远[10](2020)在《基于现代文献分析的小儿脑瘫针灸与推拿疗法运用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文献分析方法,挖掘针灸与推拿疗法在小儿脑瘫方面的运用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脑瘫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自数据库建立至2018年12月31日以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正式发表的针灸与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再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首先采用Excel表格建立文献数据库,将符合标准的文献基本信息及处方进行摘录管理,然后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文献中的具体方法、腧穴、经络等方面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及处方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5.0软件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最后运用表格、柱状图和饼图等图表形式将统计结果列出,直观反映各数据特点。结果:(1)针灸方面:(1)频次统计:针灸方法以单纯毫针针刺为主,艾灸、穴位埋线、水针、电针为辅。针刺方法以头针结合体针最多见,头针类型又以焦氏头针、靳三针运用最广。穴位以百会、足三里、合谷、曲池、三阴交、四神聪运用频次最高。经脉以督脉、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运用最广。(2)高频腧穴关联规则:共得出支持度≥20%,置信度≥80%的12个穴位关联组,具体为:足三里—曲池;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足三里;足三里—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外关;足三里—外关;足三里—环跳;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足三里—外关、曲池;曲池—阳陵泉、足三里。其中合谷—曲池,足三里—曲池的支持度及支持度实例最高。(3)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将之分为6类,第一类百会、四神聪;第二类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第三类解溪、手三里、曲池、外关、阳陵泉、环跳;第四类大椎、命门、肾俞、太冲、太溪、悬钟;第五类廉泉、地仓、哑门、夹脊穴、风池、内关、神庭;第六类伏兔、髀关、肩髃、承山、血海、委中、昆仑。(2)推拿方面:(1)频次统计:推拿疗法以传统经穴推拿为主,小儿特定穴推拿为辅;穴位以脊柱穴、百会、足三里、合谷、肾俞、风池运用最多。经络频次数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阳明胃经。手法以挤压类、摆动类、摩擦类手法运用居多,叩击类、振动类以及运动关节类的手法运用较少。推拿常用的部位为下肢部、头颈项部、腰背部。(2)高频腧穴关联规则:支持度≥15%,置信度≥80%高频腧穴关联组有4组,分别是百会—风池、百会—四神聪、风池—委中、百会,肾俞—脾俞。百会—四神聪;合谷—承山、曲池;百会—风池、曲池;百会—风池、委中的置信度最高,均为100%。(3)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共得到5类腧穴组合,第一类脾俞、肝俞、肾俞、昆仑、命门;第二类肾经穴、三阴交、足三里、地仓、颊车、涌泉;第三类百会、四神聪、风池、哑门、手三里、印堂、大椎、太阳;第四类合谷、曲池、阳陵泉、解溪、委中、承山、环跳;第五类脊柱穴。结论:(1)针灸方法以单纯毫针针刺为主,针刺方法以头针结合体针最多见。推拿方法以传统经穴推拿为主,小儿特定穴推拿为辅。推拿手法以挤压类、摆动类、摩擦类手法运用居多。(2)针灸及推拿疗法在临床上最常选用百会、足三里、合谷、曲池、三阴交、四神聪、脊柱穴、肾俞等具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行气活血、醒脑开窍等作用的穴位;常选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等阳经经脉及阳经经穴,注重多气多血经络的运用。(3)针灸及推拿在选择穴位方面以局部选穴为主,注重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以及循经取穴。在穴位配伍方面重视本经配穴、上下配穴、远近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等配穴方法。
二、益智填髓推拿法治疗儿童智力低下48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智填髓推拿法治疗儿童智力低下4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推拿治疗脑瘫患儿的作用机制 |
2 推拿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研究 |
2.1 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力、肌张力 |
2.2 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
2.3 改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 |
2.4 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提升运动发育指数,提高生活质量 |
2.5 提升脑健康指标,改善脑瘫患儿智力发育水平和心理运动发育水平 |
2.6 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 |
2.7 改善脑瘫患儿吞咽功能障碍 |
2.8 改变脑瘫患儿微量元素含量 |
2.9 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综合症状及功能 |
3 结 语 |
(2)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综述 近十年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B |
附表 1:粗大运动功能 (GMFM88 项)评分量表 |
附表2 |
附表3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 项)报告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评价 |
1 研究对象 |
1.1 伦理审批 |
1.2 受试者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剔除标准 |
1.8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计 |
2.2 随机分组、对照 |
2.3 治疗方案 |
2.4 评价时间点 |
2.5 疗效评价指标 |
2.6 不良事件处理 |
2.7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脑瘫患儿纳入、排除、脱落和病例完成情况 |
3.2 有效病例的基线比较(年龄、性别、分型、分级) |
3.3 疗效评价 |
3.3.1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 |
3.3.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内收角、腘窝角、足背屈角)比较 |
3.3.3 两组治疗前后GMFM总百分数比较 |
3.3.4 按病情程度分层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 |
3.3.5 按病情程度分层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内收角、腘窝角、足背屈角)比较 |
3.3.6 按病情程度分层两组治疗前后GMFM总百分数比较 |
3.4 不良事件评价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血清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
1.3 试验试剂与仪器 |
1.4 代谢物提取 |
1.5 UHPLC-QE-MS分析条件 |
1.6 数据处理及分析 |
1.7 潜在代谢筛选和鉴定 |
1.8 模型质量控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主成分分析(PCA)得分图 |
2.2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分散点图及置换检验 |
2.3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2.4 差异代谢物的层次聚类分析 |
2.5 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 |
2.5.1 针刺组治疗前后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 |
2.5.2 肉毒素组治疗前后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 |
3 小结 |
第三部分 全文讨论 |
1 痉挛型脑瘫高患病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
1.1 传统医学对痉挛型脑瘫的认识 |
1.1.1 传统医学对痉挛型脑瘫病名的认识 |
1.1.2 传统医学对痉挛型脑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3 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研究现状 |
1.2 现代医学对痉挛型脑瘫的认识 |
1.2.1 痉挛型脑瘫的病因研究进展 |
1.2.2 痉挛型脑瘫的的现代康复治疗 |
2 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的机制 |
2.1 传统医学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的认识 |
3 张力平衡针法的理论渊源及在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 |
3.1 张力平衡针法的理论渊源 |
3.2 张力平衡理论与现代生物力学的关系 |
3.3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痉挛瘫痪的临床应用 |
3.4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意义 |
4 肉毒素是目前公认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有效方法 |
4.1 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作用机制 |
4.2 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应用 |
5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评价 |
5.1 针刺和肉毒素改善脑瘫患儿肌张力各有优势 |
5.2 针刺和肉毒素能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6 针刺和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代谢组学差异分析 |
6.1 代谢组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
6.2 氨基酸代谢失衡是脑瘫发病的机制之一 |
6.3 针刺通过上调精氨酸保护神经和增强免疫功能 |
6.4 肉毒素通过下调谷氨酰胺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7 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随机数字表法 |
附录B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 |
附录C 张力平衡针法组取穴及取穴标准 |
附录D 病例报告表 |
综述 中西医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舒筋健脑方对脑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中医认识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体质 |
5 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缺血缺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
1 细胞凋亡 |
2 氧化应激 |
3 兴奋性氨基酸 |
4 单胺类神经递质 |
5 炎症反应 |
6 钙离子 |
7 NO及NOS酶类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
第一节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脑瘫用药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益智仁治疗脑性瘫痪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舒筋健脑方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基于Bcl-2/Bax、Caspase-3探讨舒筋健脑方改善HIBD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基于Ca2+-CaM-CaMKⅡ通路对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ADHD的诊断 |
2 ADHD的共患病及危害 |
3 ADHD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4 ADHD西医治疗进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 中医学对ADHD的认识 |
1 病名溯源 |
2 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治疗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静宁方治疗ADHD起效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和实验研究 |
前言 |
一 静宁方治疗ADHD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钙水平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对象 |
3 试验方案 |
4 统计学分析 |
5 研究结果 |
6 讨论 |
二 静宁方调控ADHD模型大鼠Ca~(2+)-CaM-CaMKⅡ信号通路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案 |
3 统计学分析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基于脑肠轴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ADHD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
2 中医药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
3 中医药关于ADHD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 共患病 |
3 诊断 |
4 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与实验研究 |
(一) 临床研究: 静宁颗粒对ADHD患儿胃肠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二) 实验研究: 静宁颗粒对SHR大鼠胃肠功能、肠道菌群及GAS、MTL受体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录2 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 |
附录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査量表(SNAP-IV) |
附录4 Conners父母用问卷 |
附录5 数字划消测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研究 |
1 中医病名认识 |
2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西医研究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病因研究 |
3 治疗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数据挖掘在名医经验传承方面的研究进展 |
1 数据挖掘的概述 |
2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行业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经验总结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针灸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智力发育障碍婴幼儿发育水平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智力发育障碍(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 IDD) |
1.4.2 智力发育障碍的评估 |
1.4.3 智力发育障碍的干预方法 |
1.4.4 康复干预对智力发育障碍的作用及意义 |
1.4.5 任务导向性训练 |
1.4.6 头针、靳三针治疗智力发育障碍 |
1.4.7 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智力发育障碍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一般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分组及治疗方法 |
2.2.2 观察指标 |
2.2.3 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与结论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3.2.1 治疗后各组之间各能区发育商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评定结果 |
3.2.2 各组治疗前后各能区发育商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评定结果 |
4 分析讨论 |
4.1 针灸治疗对于发育商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果分析 |
4.2 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对于发育商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果分析 |
4.3 联合治疗对于发育商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Gesell儿童发育诊断量表 |
附件2 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表 |
附件3 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得分评定表 |
(9)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理论探讨及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理论溯源 |
3 病因病机 |
4 中医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ADHD病因研究 |
3 ADHD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4 ADHD现代诊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和实验研究 |
研究一 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患儿临床疗效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二 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对SHR大鼠行为学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基于现代文献分析的小儿脑瘫针灸与推拿疗法运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脑瘫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中关于脑瘫的记载 |
1.2 脑瘫的病因病机 |
1.3 脑瘫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脑瘫的认识 |
2.1 脑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脑瘫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
2.3 脑瘫的现代医学治疗 |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
1 一般资料 |
1.1 文献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检索方式 |
1.4 文献纳入标准 |
1.5 文献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数据录入 |
2.2 统计学方法 |
2.3 数据挖掘方法 |
3 技术路线图 |
第三部分 数据挖掘结果 |
1 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脑瘫 |
1.1 频次统计 |
1.2 关联规则 |
1.3 聚类分析 |
2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瘫 |
2.1 频次统计 |
2.2 关联规则 |
2.3 聚类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针灸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运用规律 |
1.1 频次分析 |
1.2 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
1.3 腧穴聚类分析 |
2 推拿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运用规律 |
2.1 频次分析 |
2.2 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
2.3 腧穴聚类分析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益智填髓推拿法治疗儿童智力低下48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进展[J]. 单娥仙,余恒希,闵彦清,李尹,王愿望,邰先桃. 陕西中医, 2022(01)
- [2]靳氏头针结合健脾通督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D]. 王锦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张力平衡针法联合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D]. 唐雅妮.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舒筋健脑方对脑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D]. 赵亚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Ca2+-CaM-CaMKⅡ通路对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 吴静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脑肠轴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 于庆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D]. 唐艳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针灸配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智力发育障碍婴幼儿发育水平的临床效果分析[D]. 李贺.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0)
- [9]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邓家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现代文献分析的小儿脑瘫针灸与推拿疗法运用规律研究[D]. 吴琼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