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新旧养老保险模式中养老金水平比较研究——以2005年资料为依据的模拟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资论文,养老保险论文,新旧论文,城镇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06)11—0056—10
一、引言
我国于2006年开始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新的模式,实行改革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要解决改革前模式中严重存在的“空账”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有越来越恶化的趋势(据统计,迄今为止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空账”资金已经达到了8000亿元,且仍以每年1000亿元的速度在增长)。“空账”问题的存在意味着我国1991年确定的部分积累制财务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目前甚至已经退回到了原来现收现付制的方式上。现收现付制方式有着不容易应付人口老龄化的弊端,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收现付制方式下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已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2006年以后开始实施的新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模式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及个人账户规模。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办法从原来的个人账户中积累的资金除以120改为除以平均余命,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从以前一律等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0%调整为与每个人缴费年数直接挂钩,即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乘以缴费年数的百分比。同时,个人账户规模从原来11%的养老保险费率改为8%。人们普遍担心这次改革是否会影响到养老金的领取水平,从而能否保证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产生这种担忧的主要原因在于上述的个人账户规模的缩小和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成果予以证实和分析。因此,本文试图应用生命周期假设理论和世代交叠模型理论来分析和探讨这一问题。
生命周期假设理论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年轻时期和老年时期,理性者追求其生命周期中一生效用的最大化,即生命周期内消费支出与收入正好相等;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最好的办法是把一生的总收入在其生命余命中根据均额来分配与消费。世代交叠模型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生命周期假设理论,它把生命周期分为儿童、成年和老年三个阶段,每一个收入者把一生的收入用于自身消费,为自身未来老年进行储蓄以及用于抚养小孩的支出。它们都为研究和分析养老保险与社会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这两个理论事实上也适用于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均衡性和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等性问题的研究。生命周期假设理论是研究一个人或者一代人把一生中的收入通过平均分配使用达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主要研究人一生中的经济效率和应有的权利,但由于又分析同一代人中不同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因此同时也在研究社会公平和应尽的义务。世代交叠模型理论是研究每一代人在其生命的不同周期与不同代的人进行收入再分配,它主要研究社会公平和应尽的义务,但由于同时研究人的一生收入如何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分配,因此它又在研究经济效率和应有的权利。
我们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从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均衡性和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等性来分析和比较新旧模式中的养老金水平。
二、养老金模型的构建及假设条件
1.模型。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额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职工历年上缴的基金数额,另一部分为以前年度基金的累积收益额,我们略记
2.模型的简化。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可作如下假定:
Ⅰ.缴费比率固定c[,n]≡c;Ⅱ.基金收益率恒定i[,n]≡i。由此,(1)式可以简化为:。我们就用上式来模拟男女两个人均于n[,r]=2026年退休的情况。
3.数据获得及假定。(1)退休年龄。虽然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为男60岁,女50岁或55岁②,但由于大范围存在的提前退休现象,结果使得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6岁,平均工龄为27年;女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0岁,平均工龄为20年③。这里根据实际工龄(缴费年数)来测算2006年以后新型模式的运转情况,并以某一女性从2006年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为假设条件,也即女性于2025年退休,同时为了进行男女比较,还假定男职工也于2025年底退休。这样,男性开始缴费的时间为1999年。
(2)缴费工资(EW)[,n]。Ⅰ.据统计,2001 年全国平均的缴费工资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87%④。所以,我们假定模型中男女两个职工的预期缴费工资分别等于87%的当年城镇职工预期平均工资。Ⅱ.男女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保障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司的统计,2000年我国女职工占总职工人数的38.0%⑤,城镇女职工工资约为男职工工资的0.825⑥。我们简单假定这个数据保持不变,记
(3)职工工资增长率。我们假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等于人均GDP的增长率,并对人均GDP增长率作如下假定:1999~2004年为实际数据,2005年为9.25%⑦;2006~2010年为8.0%;以后每5年降低0.5个百分点。
(4)缴费比率。依据做实个人账户的新政策,个人账户缴费比率c为8%。
(5)基金收益率。由于存在“空账”及资金运营等问题, 我国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一直比较低,本文假定为2.0%。
三、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之分析
1.男女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水平的比较。(1)个人账户资金积累情况。首先我们利用EXCEL软件分别计算出个人账户规模8%和11%退休前男女个人账户历年累积额,从而比较这次改革前后的个人账户积累资金的变化(见表1)。
由表1计算可见,2025年退休的个人账户累积额男女分别为新型模式75186.47元和53684.73元,原有模式103381.39元和73816.50元。在新旧模式中,女性个人账户中积累资金远比男性少,这也是导致女性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水平低于男性的一个根本原因。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女性退休早并且容易失业使得实际缴费年数要少于男性;二是虽然男女缴费比率相同,但女性工资普遍低于男性从而导致每月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少于男性。
表1 退休前8%和11%个人账户历年累积额比较
(2)计发月数的推导。要比较男女个人账户发放水平, 首先要计算出男女退休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额。根据新政策,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中积累资金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所以我们首先要推导出2025年底退休的男女职工的计发月数。职工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后在相当长年数里还有一定的资金剩余额,对这个剩余额进行投资运作后会取得一定的收益并进入个人账户。因此,合理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不能简单以预期寿命来计算,还应该考虑某一个因子作为计算的依据,即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是相对于120而言的, 因为在旧模式中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办法仍然是个人账户中积累资金÷120。它应该使职工退休后养老金个人账户发放年数恰好等于其平均余命的计发月数,用K[*](i,LE)表示。设每月养老金发放额为d元,退休后n年末为第m[,n]年末,预期余命为LE年。根据年金理论,则有:
由于不同年份退休后的平均余命也不相同(见表2),因此,本文分别计算了不同年份退休分男女的计发月数。表3计算结果说明,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都要远大于旧模式规定的120。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 不同基金收益率水平,计发月数有较大差异;第二,由于女性预期的余命更长,其养老金发放计发月数应该更大;第三,不同时段退休其计发月数也不相同。
表2 不同年份退休后的平均余命⑧
表3 不同基金收益率(i)下分性别养老金计发月数
(3)男女个人账户养老金比较。为简化起见,假定个人账户每年年底发放一次(月发放额的12倍),基金收益也每年年底结算一次。记个人账户基金余额在第n年末即退休后(n-2026)年后的剩余额为SEPAA[,n],则有:SEPAA[,n]=SEPAA[,n-1](1+i)-12d,其中:n≥2025,d为每月发放额,且有SEPAA[,2025]=EPAA[,2025]。
根据表1中的退休时累积额并除以计发月数,即男女分别除以210.35和266.78,可以分别得出新旧模式中男性和女性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发放额,再乘以12,即为每年的发放额(见表4)。
表4 退休(2025年底)后个人账户历年剩余额以及养老金支付额
由表4可见, 由于男女平均余命的差异和个人账户中所积累资金上的不同结果导致了男女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水平的明显不同,女性的发放水平显然低于男性。这也是导致女性对目前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不满的一个根本原因。
2.新旧模式权利与义务对等性的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前的传统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我国并没有把职工个人享受的养老金待遇与对此的贡献相挂钩,具体表现为职工个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却仍能够享受养老金待遇。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领域,我国进一步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如引进个人缴费制度,并规定不缴费的公民没有资格享受养老金,同时这种缴费必须达到一定年限才有权享受待遇,而且,个人的缴费与未来的享受直接挂钩。这些都表明了我国重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这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要求,当然也符合国际惯例。
与旧方案相比,新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方案更加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在旧方案中,虽然个人退休之前的工资水平和缴费年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多少,但在基础养老金支付水平上并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这是因为劳动者只要满足15年的缴费条件,不管个人的缴费年数多少,大家都领取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0%的相同金额的基础养老金。另外,虽然个人账户中积累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但由于不考虑养老金领取者的平均余命这一因素,男女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都除以120而得出,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但在新方案中,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均余命的多少,所以新方案中对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的设定是完全符合生命周期假设理论中的平均分配和使用收入这一立脚点。
在新方案中,虽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水平仍然主要取决于退休之前的工资水平和缴费年数,但基础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个人的缴费年数,在满足15年的缴费前提下,每多缴费1年则增加1%的基础养老金。缴费15年的劳动者与缴费30年的劳动者则分别领取15%和30%的基础养老金。但在旧方案中缴费15年的劳动者与缴费30年的劳动者,他们领取的基础养老金都是20%,显然有平均主义之嫌。因此,在新方案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仅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而且在基础养老金支付水平上也实施了这一原则。同时,除了个人账户中的积累资金之外,个人账户养老金还取决于男女平均余命的差异,即女性的平均余命大于男性,因此,女性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水平将大大低于男性。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在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方面,新方案要强于旧方案。
四、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性:新旧模式的养老金水平比较分析
在整个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始终处于一个如何保持公平与效率之间均衡性的摇摆状态。养老保险制度中有关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面我们将以公平与效率均衡性的理论线索为依据来分析和比较新旧模式养老金发放水平的基本差异。
1.新旧模式的养老金发放水平比较。我们以精算模拟的办法来比较新旧两种方案的养老金发放水平。首先计算出新旧两种模式中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见表5)。我们通过旧模式(个人账户规模11%和基础养老金支付标准20%)和新模式的养老金总体支付水平的比较,可以发现:不论男女,新模式的养老金发放总水平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女性下降幅度更大。
根据新政策:每月基础养老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该人的总缴费年数/100;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该参保人退休时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本人各年缴费工资额与当年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平均数。
由于假定男女职工每年都拿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即为该人退休前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因此有:
每月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该人退休前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2]×该人的总缴费年数/100。如退休第一年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其总缴费年数/100。根据表1,退休时即2025 年的男女社会平均工资分别为68162.35元和56233.95元。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退休后男女的历年领取额(见表5)。
表5 退休后(2026)新旧两种模式中职工养老金年总领取额比较
2.新旧模式之间公平与效率的比较分析。在旧方案中,个人缴费年数和工资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水平,这体现了一种效率;同时男女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都除以120而得出,这又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 基础养老金的支付水平,不管缴费年数多少和劳动者工资水平高低,都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0%,这实际上在反映了社会公平的同时,又忽视了经济效率。因此,旧方案中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际上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一种制度。
与旧方案相比,新方案更加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在新方案中,个人账户养老金进一步强化了效率,除了个人账户中积累资金决定了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水平之外,男女的平均余命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之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水平。而且,基础养老金支付水平则更加注重效率,这是因为劳动者个人的缴费年数直接决定了它的支付水平。其结果是,在提高效率兼顾公平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拉大了劳动者之间基础养老金支付水平的差距,某种程度上扩大了贫富差距。制定缴费年数决定基础养老金支付水平政策的主要背景是,由于在旧方案中有些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一旦缴费满15年以后,就开始采取各种方法尽量漏缴和不缴,这严重影响到基金收支的平衡。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新方案中,实行多缴多享受的政策。而且,由于同代人中的基金收支取得了很大平衡,不再需要下一代人承担更多的养老保险费用,因此与旧方案相比,新方案并没有更加体现世代交叠模型理论中的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这一特征。由此看来,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必须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同一代人之中,而且还应该体现在世代交叠之间。
五、研究结论和分析建议
1.研究结论。新方案的设计更加强化了生命周期假设理论中的效率,有利于同一代人中公平与效率的均衡,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世代交叠模型理论中的收入再分配和社会公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效率角度看,新模式要优于旧模式,因为新模式更加注重提倡多缴费多享受的激励机制,提高效率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减少了财政风险;而在旧模式中由于个人账户的“空账”等问题,将来会大大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导致财政风险巨大,影响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新模式比旧模式进一步实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由于旧模式比较强调老年人之间养老金水平差距上的缩小,因而相对重视老年人的权利,而比较忽视其应尽的义务。新模式强调权利与义务之间对等性的结果是,能够改善缴费情况,增加基金收入和缩小基金收支的缺口,减轻财政负担,从而既有利于形成养老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也有利于同一代人之间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第三,新模式更有利于同一代人中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根据目前的就业状况,在总体的养老金发放水平上,新模式比旧模式要低的可能性很大。但实际情况却是因人而异,工龄较长和缴费年数较多的人,新模式中的养老金水平要比旧模式有很大提高;而工龄较短和缴费年数较少的人,其结果则相反。因此,在新模式中,老年人之间的养老金发放水平差距有所扩大。而这种表面上的水平差异的“扩大”,本质上却是公平与效率渐趋均衡的某种表现。
第四,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非同一代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基本特征。由于新模式中同代人中的基金收支取得了较大平衡,不再需要下一代人承担更多的养老保险费用,因此,新方案可能弱化了世代交叠模型理论中不同代人之间收入再分配的基本特征。
第五,新模式对女性的影响比较大。由于受到退休年龄早和失业情况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与旧模式相比,新模式对女性的影响要比男性大得多。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养老金发放水平上,新模式中女性的总体养老金发放水平肯定要比旧模式下降,而男性则变化不大。因此,新模式中男女养老金发放水平上的差距肯定比旧模式要有所扩大。
2.进一步的分析建议。(1)引进封顶机制。在新方案中,劳动者的基础养老金直接与其缴费年数挂钩,有利于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和公平与效率的均衡,但与旧方案相比,在客观上又势必会拉大其老年时期收入水平的差距,从而扩大养老金领取者之间的贫富差距。为了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和全面促进社会公平,我们建议对基础养老金支付水平引进封顶机制,具体是基础养老金的最高支付水平规定为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缴费年数超过30年以上的劳动者也只能领取最高支付水平的基础养老金。
(2)激励与法律监督相结合。在新模式中开始引进激励机制, 鼓励大家多缴费多享受。这种激励机制虽然确实能够起到多缴纳养老保险费进而有利于养老金积累和支付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但却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拉大老年人之间养老金水平的差距,从而产生老人之间一定的贫富差距。因此我们建议,应在保证养老保险基本效率的前提下,通过激励与法律监督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两难问题,这符合基本养老保险的根本特性和主要原则。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根本特性就是强制性缴费,不缴费有违于法律法规;而它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实行收入再分配,从而保证每个参保人员老年时期的基本生活水平。
(3)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应在纵横向领域统筹兼顾。即养老金积累和支付的系统设计,既要考虑同一代人之间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又要关注世代交叠之间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4)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由上分析可见,与旧方案相比, 由于新方案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将大大降低,尤其是女性的总体养老金支付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因此男女之间养老金支付水平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开。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与男性保持一致,即应该提高到60岁。这将大大提高女性的养老金支付水平,在养老金支付水平上缩小男女之间的差距。而且,这一措施的实施,将大大缓解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的被动局面,有助于降低财政风险。
(5)进一步促进就业。在新方案中, 缴费年数不仅会影响到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领取水平,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基础养老金的领取水平。因此,只有进一步促进就业尤其是促进女性劳动者和普通劳动者的就业,增加他们的就业年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缩小新旧方案之间和男女之间养老金水平上的差距,保证效率基础上的社会公平。
收稿日期:2006—06—08
注释:
① 即工作年限大于等于15年,由于个人缴费大于等于15年才能领取基本养老金。
② 女干部为55岁,本文不区分女职工和女干部。
③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我国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中有约20%的男性年龄低于60岁,约30%的女性低于55岁。
④ 财政部,缘于缴费工资规定为工资的60%~300%之间。
⑤ 张丹丹,市场化与性别工资差异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
⑥ 根据我国2005年GDP增长率为9.9%和2005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测算得出。
⑦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报告2005年5月,其中2025年为2020年与2030年的数据的平均数。
标签:养老保险论文; 养老金论文; 社会平均工资论文; 法定退休年龄论文; 退休金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退休新政策论文; 养老金调整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