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标》教学中定好数学教学目标论文_张玉鲜

如何在新《课标》教学中定好数学教学目标论文_张玉鲜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新课标 定制 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实际制定的。它是备课和上课首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形式组织,起着导向作用。下面就如何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浅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师首先得认识到,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也是构成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即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其次,更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

二、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

第一,研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从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三大类。数学课程标准对此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动词刻画数学活动水平。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探明教学思路。从教材中提取出知识点,再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去,研究怎样把教材信息转化为教学信息,要收集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获取新知识,探索新发现。

第三,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让学生掌握哪些数学知识,怎样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数学课分为新授课、练习课、整理复习课、实践活动课。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具体说来,(1)新授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规定学生应掌握哪些新的数学知识,应理解到什么深度与广度,应进行哪些必要的基本训练,学会哪些基本的数学方法等。(2)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既要充分顾及学生的信息反馈,抓住知识重点、难点,又要根据练习课在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增强针对性;新授之后的练习课要从教学信息、作业情况、学生原有基础等方面考虑;讲评后的练习课要从共性的错误、知识的缺陷等方面考虑;复习后的练习课要从知识的整理、归纳、补缺、补漏等方面考虑。(3)整理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注重巩固、梳理已学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加以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要掌握哪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要培养哪些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如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参与需要、成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目标需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如果教师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教材和了解学生,就会造成教学目标定得不恰当的现象发生。如有的教师喜欢把二、三课时的目标并放在第一课时,其实,此时有很多学生尤其中下生普遍的认知能力是难以达到这一目标的;而有的知识学生低年级时已经学过,已经掌握,而高年级的教师还在反复讲解。还有更多的教学目标应达到较高的能级水平,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降低了要求。

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体现在目标结构简单易行,评定的标准简单明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教学的基本程序;既能从中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能体现思维升级的进程和学生能力增长的阶梯进程。

例如,在计算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中提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采用“充分理解”、“进一步领会”等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一门学科,一个单元是可以的,但作为一堂课的课时目标用于指导教学则难以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五、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前面确立的《梯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二)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梯形面积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三)动手实践,完成转化。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梯形到长方形的转化。

(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此,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教学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梯形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面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S=(a+b)h÷2这个公式,而且对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多进行教学反馈来实现目标,从而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参考文献:

[1]贾青.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浅谈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制定的转变[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12):115-117.

[2]孔秀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新课标理念来实施新教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120-120.

论文作者:张玉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如何在新《课标》教学中定好数学教学目标论文_张玉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