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不同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随访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机率为4%,复发率为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机率为10%,复发率为12%。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在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对促进患者及时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25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041-02
腹股沟疝是临床治疗中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原因是因腹内组织或者脏器经盆壁或腹壁的缺损部位向体外突出形成腹股沟疝。其中有研究发现,腹股沟疝占腹外疝发病率的90%以上[1]。传统治疗中因没有建立现代解剖学的理论,腹股沟疝无法在解剖学临床治疗中形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形式开始遵循解剖学原理进行。为研究腹股沟疝不同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接受研究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年龄(36.25±10.22)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年龄在18-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01±10.12)岁。观察组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69±10.13)岁。所有患者经临床检验后均确诊为腹股沟疝,其中直疝35例、斜疝65例;患者病程在0.3-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0.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硬膜外连续麻醉,使用Bassini法和Ferguson术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沙袋加压4-7h。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给予患者实施硬膜外连续麻醉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脐部下方的5cm处进行横切口,切口位置与大小可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手术方案以及病情等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实施切口的主要目的是将疝囊充分显露。把患者疝囊充分显露之后把疝囊切开,在内环口3-4cm处把疝囊剪断并且结扎,从内环口把锥形网塞的锥形尖向患者腹腔内部塞入网塞,进行固定缝合的过程中可以沿着锥形底以及内环口周围进行,在患者精索后方把平片材料放置平整,平片的圆弧形需要朝向耻骨结合处,分叉处朝着患者内环口处,随后使用可吸收线对患者进行缝合,将圆弧变形以及耻骨结节处缝合,平片与联合肌腱缝合,平片外缘与腹股沟韧带结合,分叉处与腹内斜肌缝合,如果不对患者的耻骨结节处进行处理固定,平片边缘的下缘处需超出患者耻骨节平面1-2cm,随后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在患者阴囊外侧对同侧睾丸侧拉,保证平片的无张力性能。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身体具体情况实施加压沙袋止血治疗4-7h,并且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2] 观察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与术后复发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 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各项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在出院前我们对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进行了观察,经观察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对比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6个月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随访,经随访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机率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对比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疾病,主要发病对象为男性[3],临床治疗中根据腹壁下动脉与疝环之间的联系把疝的类型分为斜疝与直疝,常见的疝形式为斜疝;因此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及时使用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非常必要[4]。
当前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传统治疗方式因与生理解剖与的关系不完全符合,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局部组织因为有过大张力知识组织破坏,并且手术缝线容易出现断裂,出现组织病变。同时因为此种治疗方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以及住院时间长等因素临床治疗的效果较差[5]。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原理是在无张力的状态下使用人工高分子修复材料对疝实施修补,和人体的生理关系相互符合,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随访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机率为4%,复发率为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机率为10%,复发率为12%。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对比后发现,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良好统计意义[6]。
综上所述,将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在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对促进患者及时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琛.不同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2,18 (12):116-116.
[2]卢义明.用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02 -102,103.
[3]尹玉岭.两种不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J].医药前沿,2013,(27):318-319.
[4]陈卫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4):501-502.
[5]刘天树.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34-135.
[6]张强.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吉林医学,2014,(19):4184-4185.
[7]张有猛,何崇辉,崔丽欣等.无张力疝修补术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中国民康医学,2014,(15):22-23.
作者简介:
侯花屏, 男, 36岁(1978.11-) 硕士研究生 ,主治医师 普通外科工作。
论文作者:侯花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患者论文; 腹股沟论文; 修补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