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要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的确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弥补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形成了发电、防洪、供水、排涝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对我国的边防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打破了生态平衡,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严重的话,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天然水体的水文条件,导致了堤坝下游水体的变化:①改变了水流的速度。在水利建设期间因为河坝要对水流进行拦截,因此离堤坝近的区域的水流量增加,库区内的水流速度加快。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由于河流的流域面积扩大了,所以河流的速度就会下降。而水流的下游受其影响,泄水量下降,丰水期的水量减少,使得水流的枯水期周期增加,水量也增加。②水利工程建设使得水文条件发生了改变。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后,上游水流的水位被抬高,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导致下游的水流河道出现了断流现象,下游的地下水位也不得不下降,就会导致下游水流的水量减少,一些河流、湖泊等干涸枯竭,引发一系列问题。③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了水质。在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机械在施工时会把一些垃圾甚至是有毒废物弄到河流里,从而影响了河流的水质。在水流的储蓄水量期间,水流的流速下降,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下降。而上游河流中的不良物质会随着水流聚集在下游,在库区底部沉淀,污染了水质。
1.2对土壤条件的影响
中国北方地域通常都是黄土,主要是因为土壤水分不够充足,因此土壤碱性物质含量较高。南方地区因为降水量比较充足,因此土壤通常为红土,因为雨水长期的侵蚀,因此南方土壤的酸性物质含量就会更高一些。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之后,就会改变当地的地下水位,重组土地的酸碱性,改变土壤中氮含量的原有数据值,降低当地农作物产量。此外完成水利工程之后,还会改变土壤的内在环境,这会影响到土壤内部生物的生长,甚至会导致土壤当中的生物死亡
1.3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库区与空间的接触从原本的陆面变成水面,会对气温产生显著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水深超过7m的水库,冬季平均气温较陆地高1.8℃~2.9℃,夏季平均气温则低1.0℃~4.2℃,在一些高原区域同样会表现增温效应,不过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约为0.2℃~0.8℃;另一方面,水利工程会对局部降水产生影响。分析原因,一是水面本身较强的蒸发作用会导致区域内空气湿度增大;二是气流进入水域后,风速增大并产生下沉运动,会引发降水减少的负效应;三是暖季因为水面温度较低,大气结构相对稳定,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降水。
1.4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一是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环节,需要先对周边地表进行清理和平整,必然会破坏地表植被,其不仅容易引发水土流失,还可能会破坏陆地生物自然形成的生态链,导致物种平衡受破坏,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一些濒危物种的灭绝;二是对陆地居民生活的影响。水利工程本身工程量巨大,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需要征地,又或者在水利工程建成后,水位上涨,导致周边居民不得不进行迁移,这样必然会对其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习惯了在该区域生活的老年人,在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后,对于气候和饮食等无法适应,可能影响其身体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工程中环境保护措施
2.1全面规划水利工程施工建设
施工之前,规划部门需要考虑施工建设活动产生的影响,全面深入的研究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可行性,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于当地环境的影响,通过因地制宜,全面固化水理工成的施工建设方案。在建设过程中,如果需要居民迁移,那么政府部门需要保护居民的自身利益,完善迁移的补助正常的,这样当地的居民才会支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此外水利监督部门需要不断监督和管理工程建设施工建设,制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认识,水利监督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宣传,不断推广绿色保护的施工技术,建完工支护,要采取绿化处理和植树造林等活动,尽快恢复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这样才可以降低水利工程对于当地环境的破坏程度,保证生物多样性。
2.2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科学管控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建立在一定的评价体系之上的,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怎样建设,在哪里建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最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所以说,我们要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反映出人们当前的最高认识水平,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和影响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的承载能力的相关评价手段,最大程度的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完整的评价体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项目立项之前,综合考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工程的可行性。二是,在工程建设中制定各种工程标准,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落实,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管控,牢牢把握工程的每一阶段,将对生态环境的破环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毕竟,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最为直接的。施工方案的制定,务必要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要做好应急方案。在保证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降到最低的时候,也还要保证工程实施的进度、安全性。
2.3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
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到复杂的施工内容和施工工序,各项施工环节对于施工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施工技术要求,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这项综合工程不仅系统而且复杂,施工人员需要通过施工技能培训,使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全面得到提高,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以电脑施工人员开发高新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就会提高施工人员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利用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此外水利工程的施工监控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施工单位,按照我国法律事实监督,协调规划林业、土地、水利等方面,严厉惩处对于环境严重损害的单位,加强环境保护。
2.4加强监管和反馈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及时建立一个监督生态环境的机制,无论是施工队伍还是当地的工程管理,要对工程的建设进行全程的追踪和监测,一旦发现工程的进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污染都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制定科学的方法进行弥补。另外要提高管理员和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带动所有施工人员还有周围的居民为我们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发展,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推动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水利部门需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咏梅.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及其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8(3).
[2]吕元启.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8(4).
[3]史淑贞.谈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00022.
论文作者:覃晨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水利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流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土壤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