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践行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大学论文,高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2)10-0030-0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大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研究者、传播者、践行者。高水平大学更应成为研究、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与示范。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传播与践行,是当前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长期战略任务。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大学应该做到在大学文化建设上坚守核心价值,在发挥大学功能中建设核心价值,在文化育人理念下培育核心价值。
一、在大学文化建设上坚守核心价值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1]建设高水平大学包含着诸多层面,从思想文化层面讲,就是要高标准、高品位、严要求,始终把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精神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1.高水平大学的根本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高水平大学当然离不开高水平的学科,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之所以不同于政府、企业和一般的科研机构,就是因为大学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精神气质。大学应该有自己的精神文化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我们办大学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2.从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重新审视办学理念
大学办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它的目的问题,即它是为什么、为谁服务的问题。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办学理念,要在大学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上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来评判高水平大学的价值得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注重大学思想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纳入到“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规划中,构建以坚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的文化发展战略。只有不断研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3.高水平大学应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与表率
高水平大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渠道,是占领价值引领制高点的重要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高水平大学要从这四个方面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先锋与表率作用。首先,高水平大学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楷模,要努力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及有深厚马克思主义学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家、学术大师和文化大师。其次,高水平大学要在塑造与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第三,高水平大学要真正承担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爱国主义追求与改革创新精神的先锋作用。第四,高水平大学要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问题。高水平大学要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努力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西方社会,尽管自由主义占据主流,但仍然有大批知名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比如牛津大学教授特里·伊格尔顿针对当前西方社会十个典型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反驳,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生命力作出了有力辩护。[2]虽然他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赞成,但他的理论勇气可敬可佩。在我们这样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更应该造就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社会影响卓著、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二、在发挥大学功能中建设核心价值
高水平大学建设不仅要在文化精神上成为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而且更要立足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从功能发挥与实现的层面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功能发挥的各个领域。
1.在人才培养上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采取各种途径、方式与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形成科学分析世界、认识社会的思维方式与基本方法。应该特别注重大学生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为大学生个体品德的养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个体道德修养的自觉意识,形成道德自律的习惯与行为。
2.依托高水平大学学科优势,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研究
高水平大学要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探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研究的体制、机制与模式。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的科学研究中的引领与融入,也应注重多学科研究的优势互补,形成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要以体制、机制的建设为依托,推进高水平大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在大学及院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主流意识形态研究中心、国家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心等众多的研究中心,也可与省、市的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究基地,以研究机构的建立为基础,理顺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与学校、院系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关系,从而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体制保障。在建设与发展研究机构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长效机制建设,有规划、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当前,要关注如何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作出贡献。要通过各方努力,合作研究,形成各学科优势互补,共促共赢的研究模式,不断深化与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形成一大批理论与实践成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引领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繁荣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水平大学办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要注重高水平大学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定位。过去人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官产学研结合,在推进科技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做得比较多。今天我们则要围绕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多作贡献,也就是说要在文化服务上深入拓展。文化服务主要是以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来服务经济与社会,通过创造更多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引领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繁荣,其核心是价值的引领。要发挥高水平大学的文化高地与价值引领效应,就必须通过教育、宣传、社会实践等方式,将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推广到社会,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形成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不断引领社会文化向前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4.以自觉的文化担当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水平大学更应有文化担当意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水平大学既是传播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更是创生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其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和升华社会的核心价值,推动思想文化创新,从而形成以主流价值观为内核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高水平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1]
三、在文化育人理念下培育核心价值
文化育人是高水平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式,也是推进高水平大学教育教学的抓手。大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级人才。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文化,就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就是向学生进行宇宙人生基本价值与意义的教育,努力将真、善、美有机统一在一起,在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进行文化熏陶和社会主流价值与意义的渗透,在文化感染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品位、精神气质的提升,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与育人效应。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导探索“融入”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形式与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高水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以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其成为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中心环节。首先,深入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内容与实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推向深入。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观点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中,各门课程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完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第三,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法、手段的创新。在探索“融入”教育模式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在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五个方面系统的教育,可以构建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认知内化、实践体验为基础,以信念升华、意志坚定为目标的“融入”教育模式。为此可以通过“专题研讨课”开展“研究型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通过构建“课程学习网站”,开发利用视频、经典影视作品、flash等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教育;通过编导课堂“情景剧”,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感教育;通过社会调研、实践体认,对学生进行改革创新、坚定信念的生活体验教育;通过“生活改变计划”、“班级道德实践”,对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性与行为习惯。
2.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积极引领渗透
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进行主流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与渐进渗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发挥功效的重要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院系,特别是学生管理一线实际工作中,通过管理促进学生的制度认同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通过价值引领与活动管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大力促进主流价值的辐射
主流价值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高水平大学建设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人文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以思想性、学术性、高品位为目标定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主流价值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强化主流价值辐射效应。应该建立高品质课程、高水平讲座、高品位活动三者有机统一的主流价值辐射机制。其中,高品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专门进行主流价值传导与文化辐射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只是进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更应注重课程的文化价值辐射功能,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高水平讲座则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辐射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主阵地。高品位活动则是通过活动开展的方式,将主流价值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实践中。要以大学生的日常文化活动开展为重点,将文化引领与活动仪式有机结合,通过行动促进认知的强化、情感的丰富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要在培养学生团体、班级的文化活动能力过程中,注重团体、班级的价值观引领教育和凝聚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