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社会学旅游资源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旅游资源论文,社会学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社会学
一、旅游资源的含义
旅游资源是诱发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事和物的总和,对旅游者来说,它是旅游活动的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对旅游接待国(接待地)来说,它是发展旅游业的凭借和依据。
旅游资源的构成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其二是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和物,才能被称之为旅游资源。
至于有的国家或地区为了赚钱谋利,迎合一些动机不良的人而开妓院、设赌场、搞偷猎等,这些事物违反了社会公德标准,侵犯了人类根本利益,不应列入旅游资源范围之内。
二、旅源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的内容丰富、范围广阔,种类繁多。
1、按自然存在分类,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①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吸引人们旅游的地貌水文、天文气象和动植物等天然形成的景观。其中,地貌水文类的有山岳、丘陵、高原、盆地、平原、沼泽、峡谷、大漠、火山、冰川、戈壁、沙滩、溶洞、矿泉、岩石、瀑布、江河、湖泊、海洋、岛屿等等;天文气象类的有日、月、星、云、风雪、雾、雨、银河、长虹、日照、气温等等;动植物类的有珍禽、稀兽、奇花、异卉、草原、森林、虫、鱼等等。
②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社会中吸引人们旅游的人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既有古人遗产,又有今人创造。如:人类化石、文物遗迹,园林艺术、陵墓故居、考古发现、纪念圣地、伟人业绩、轶事趣闻、建筑雕型、传说故事,民族风貌、节庆盛会、社会制度、道德法律、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生产设施、文学艺术、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书法绘画、人为环境、衣食住行、生活习俗、土特产品,烹饪技艺,以及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军事及其设施等等。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虽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二者却又往往彼此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旅游景观。这二者互相取长补短所构成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又叫复合旅游资源,如都市景观、山乡景观、海滨渔村、民族村寨等等。
2、按地理区域分类,可分为某国旅游资源、某省旅游资源、某市旅游资源、某大河流域旅游资源、某山脉旅游资源等等。
3、按路线分类,可分为华东线旅游资源、华南线旅游资源、华北线旅游资源、华中线旅游资源、西北线旅游资源、西南线旅游资源等等。
4、按专题分类,可分为历史考古专题旅资源、寻根祭祖专题旅游资源、科学考察专题旅游资源、文化交流专题旅游资源、体育娱乐专题旅游资源等等。
5、按吸引程度分类,可分为高品位、强引力旅游资源和低品位、弱引力旅游资源等等。
6、按开发程度分类,可分为潜在旅游资源、现实旅游资源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旅游资源等等。
7、按开发成本分类,可分为高成本类旅游资源、低成本类旅游资源和一般成本类旅游资源等等。
8、按利用价值分类,可分为高效益类旅游资源、低效益类旅游资源、一般效益类旅游资源等等。
后七种分类,都是把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当作复合旅游资源来对待的,而且都是以不脱离自然存在的属性为分类准则的。在具体操作时,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类方法。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旅游资源具有特指性
旅游资源来源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但却不同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中的一般的事和物,它是特指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中能够吸引人们旅游并能给旅游业带来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的事和物。
2、旅游资源具有人为性
旅游资源需经人为开发后才可被享用。凡是人们乐于享用的旅游资源或多或少地都凝结着人类的劳动。没有人类的劳动,旅游资源就不能由潜在的形式向现实的形式过渡,就不为游人所享用,也就不成其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由潜在形式向现实形式转变的过程;需要人类付出劳动。物质性的劳动是有形的劳动,需要人类付出人力、财力、物力;精神性的劳动是无形劳动,需要人类付出脑力和智慧。因此,旅游资源是人类劳动所致,属于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资源具有自然性
自然旅游资源的自然性是十分明显的。在旅游活动产生以前,它以“自然资源”的面貌出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人们对它的最初赞美和继而崇拜,是因为它为人类提供了起码的生活条件,在旅游活动大力开展的今天,自然旅游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并没有改变,它不仅具有吸引人们旅游的功能,而且更可以多方面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自然性。在旅游活动未开展之前,它以“人文资源”的面貌出现,因其有各自专有的功用才得以自然产生,而不是为旅游活动而产生。即使是在旅游活动大力开展的今天,一般地说人文旅游资源的存在也不只是为了旅游,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现代建设成就是应生产建设需求“自然造就”的,这些事物的出现,开始时都与旅游活动无关。诚然,在当代应旅游需求产生的事物也是大量存在的,但是,这些应旅游需求产生的事物,只有保持“自然性”的原则,才能吸引人们旅游,否则,人为地搬资源、造景点,只能使旅游资源受到建设性破坏。
旅游资源的自然性还表现为它只供旅游者就地享用,而不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资源是无价商品,许多旅游资源也无法用货币单位表明它的自身价值。旅游者所支付的货币只是对其所享受的各种服务的报酬。他们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
4、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性
旅游资源是诱发人们旅游的吸引源泉,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大小是评价旅游资源的根本尺度。一般地说,旅游资源的特色越鲜明,内容越丰富,影响越广泛,就越具有吸引力。
旅游资源吸引性的实质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认识程度和向往程度的深化。只有当旅游者知道旅游资源能够使他们的旅游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种旅游资源才具有吸引力;否则,熟视无睹或一无所知是没有旅游兴趣的。在这里,宣传促销是增强旅游资源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旅游资源吸引性的大小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前途。因此,旅游资源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投资,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看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有多大的吸引力。
从根本上说,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是旅游者需求层次的表现形式。旅游资源的吸引性是受旅游需求制约的。对旅游需求的研究侧重点,是旅游者——旅游主体;而对吸引性的研究侧重点,是旅游资源——旅游客体。
5、旅游资源具有变化性
旅游资源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旅游需求的可变性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吸引度。名躁一时的旅游盛地可能会随着人们旅游兴趣的转移而趋于萧条,鲜为人知的旅游地可能会因为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变化而日益兴旺。旅游资源只有不断地随着旅游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以突出特色,丰富内容、扩大影响,增强引力,才能使旅游地保持和发展日益兴旺的趋势。
四、旅游资源的功能
考察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从旅游活动的角度研究旅游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1、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它以人们的地域移动为主要特征;而诱发人们地域移动的主要动力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资源是人们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旅游资源的存在,人们的旅游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旅游活动的行、游、住、吃、购、娱这六大要素中,行、住、吃是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游、购、娱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游则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而旅游资源,正是游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内容。没有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也就无所谓什么旅游。
2、旅游资源是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
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是旅游需求的形成和增长。决定旅游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旅游资源则是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一般地说,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决定着旅游需求数量的多少;当其它条件都具备时,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需求度也就越强。因此,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是刺激旅游需求增长之大计。
3、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方面提供的劳务。其中,旅游资源方面提供的劳务在各项旅游产品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设计旅游产品、规划旅游项目、按排旅游路线的必要前提。旅游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要提高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首先提高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
4、旅游资源能够缩短旅游淡季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时常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致使旅游活动呈现出夏旺冬淡的交替。然而,旅游资源也不完全被动地适应活动的谈、旺季。如果经营有利,它能够缩短旅游活动淡旺季的差异。有些地方利用严冬季节所造所的独特环境吸引旅游者,能使旅游淡季缩短,甚至变旅游淡季为旅游旺季。如在圣诞节、春节到来之际,编排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传统节日吸引游人;举办哈尔滨的冰灯会吸引游人;在安西选择适当的地理位置建造“观风台”,让游人领略“世界风口”的独特风光,等等。这样做,可使旅游活动呈现出淡季不淡之势。
五、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旅游资源按其本身的价值,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和完善,以展示其价值,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的需求。
1、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
一是建立一个用旅游经济、社会、文化效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结构。发展旅游业的目的,在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以根本上说,旅游业能否存在,就要看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否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实际利益,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因此,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扩大当地居民的就业门路,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
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目标应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谐一致,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反映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三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共享为目的,旅游业的基本矛盾是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在人际关系上,这种矛盾表现为外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因此,顾此失彼或顾彼失此,都对旅游业的发展不利。
2、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其一,个性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突出个性,充分揭示和发展其本身独有的特色,把各项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主题,以此来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有特色,就有吸引力,也就有了竞争力。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自然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人文特色,二者的开发又都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方特色。
其二,市场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为依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标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市场需求是变动的,旅游资源在市场竞争中随时面临着入时或过时,以及扩大或丧失吸引力的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重旅游市场的调查和预测,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选择开发重点。
其三,效益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重提高它的使用价值和吸引能力,要以较小的投资耗费和较短的建设周期换来较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益与它吸引旅游者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成正比。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①优先开发那些地理位置优越,易于旅游者前往的旅游资源,以便使其较快地产生出效益;
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它的利用率;
③密切关注供求关系,且不可盲目开发,造成浪费。
其四,保护原则,无论是对自然旅游资源还是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会对旅游资源本身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认识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旅游资源不仅是旅游业的财富,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财富,人人都有责任进行保护;
②从大局出发,从长远考虑,不能只看局部,不看全局,更不能好大喜功,短期行为;
③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体现旅游资源的自然价值,新建的旅游景点要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混然一体,对画蛇添足式的破坏性建设要坚决制止;
④建立健全旅游资源的管理机构,逐步完善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使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到人,有章可循;
⑤建立健全旅游资源的保护法规,使旅游资源的保护有明确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