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实践初探_内部控制论文

高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实践初探_内部控制论文

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实务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控制论文,实务论文,机关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开展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

1.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我国《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以下简称指南)第八条指出“本指南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保证资金、资产、资源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保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保证措施和业务程序。”第九条指出“本指南所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了促进完善内部控制,保证其有效执行而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进行的了解、测试和评价活动。”

内部控制审计以内部控制为对象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符合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促进各级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履行职责。通过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单位内部控制更为完善。

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学校运行过程中履行管理职能、掌握资源分配权力的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遵循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通过审计提出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效果,促进高校事业可持续发展。

2.开展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意义

内部控制审计将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揭示单位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运行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开展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是为了促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合理实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和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效果等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不仅关注会计控制,同时关注管理控制。高校机关处(部)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对高校某个方面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关注与资金、资产、资源有关的关键控制点,促进完善内部控制,加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高校机关处(部)内部控制审计对高校事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关键内容是涉及资源分配权力的管理制度和有关程序性文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通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并进行审核,验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遵循性,以限制和制衡权力运作,避免权钱交易行为发生。

二、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1.高校领导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审计缺乏足够的权威性。高校领导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给内部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评价的管理层面,领导充分肯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成绩,树立审计机构的威信,审计机构的地位就会得到提高,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就能充分发挥。目前,很多高校由于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对内部控制的具体含义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准确的执行;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未形成全面风险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涵盖高校机关部(处)内部各个控制环节与关键控制点;内部控制审计侧重对记录控制、资产保护等“硬件”控制评价,忽视对重要的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等“软件”控制评价;在内部控制执行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不到位,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执行。

2.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标准不够完善。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仅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缺少针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标准。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相关制度,内部控制审计缺乏制度保障,难以达到规范化要求。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发表审计意见无章可循,审计人员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3.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只是精通财务知识,缺乏对高校机关部(处)有关业务环节控制活动的管理知识,对风险管理、组织治理方面的知识懂得更少,与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不相适应。

4.审计方式方法和审计技术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与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不同,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管理和治理的高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广泛开展审计调研活动,采用统计抽样技术。当前开展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的方式方法与之不相适应,必须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和技术。

5.审计程序不充分,审计评价高度不够,忽视后续审计。目前开展的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项目大部分省略了风险评估和符合性测试环节,导致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有失客观、全面,审计意见和建议高度不够。从当前开展的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情况看,大多是在找出问题和缺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出具了审计报告就认为审计项目已经完成,忽视了后续审计程序,导致审计意见和建议落实不到位,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如何对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高校机关部(处)各项业务的内部控制由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组成,对高校机关部(处)的内部控制审计通常围绕五要素进行。

开展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首先从内部管理机制、经费使用、内部创收及分配、资产管理、会计控制等方面了解业务流程,掌握控制关键。其次主要采用观察作业现场、询问相关人员、审阅相关文档、审查经费收支会计资料、研究分析管理制度,对管理流程进行穿行测试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根据测试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和完善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中南大学在审计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并运用机关部(处)内部控制调查评价表对机关部(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取得了预期效果。

确定评价标准是编制内部控制调查评价表的核心内容,首先要明确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内容,其次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先根据内部控制的关键点确定审计评价的内容,再确定单项关键点的评价分值以及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对于重点关键环节,相应分配较大的权重。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是对部(处)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逻辑结构和构成要素的反映。(2)客观性。评价指标体系应是客观的、符合实际的,表现在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因果关系。(3)系统性。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保持与评价目标的一致。要求从不同层次与维度设计指标,全方位的反映部(处)内部控制的内涵和本质,通过各项评价指标的总和来实现评价目标。(4)有效性。评价体系应能正确反映部(处)业务的重要岗位和风险岗位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通过评价指标,发现部(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促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内部控制。(5)可操作性。指标要尽量少而精,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的采集上易为人们所接受。

机关部(处)内部控制调查评价表的结构如下:第一栏,调查评价内容。分为管理制度控制、财务管理控制和资产及工程管理控制三个部分,共制定了38个评价指标。第二栏,评价方法及标准。制定测试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分值。第三栏,分值。单项关键点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总分100分,其中管理制度控制部分15个评价指标,满分40分,财务管理控制部分15个评价指标,满分40分,资产及工程管理控制部分8个评价指标,满分20分。第四栏,结果。(分为自评结果、测评结果),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测试评价打分,再将打分结果计入自评结果、测评结果。根据测评结果的分值,审计人员得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结论,将90分(含90分)以上评为优秀,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且执行情况优秀,内部控制可信程度高。75~89分(含75分)评为良好,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且执行情况良好,内部控制可信程度中。60~75分(含60分)评为合格,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有效,内部控制可信程度尚可。60分以下评为不合格,认为内部控制可信程度低。

内部控制调查评价表的优点一是测试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提升了审计结果的科学性。优点二是评价表运用结构化的方法使审计测试评价结果一目了然,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优点三是由于被审计单位参与了内部控制自评,对于审计结果也乐于接受。

采用内部控制调查评价表方法最关键的环节是设计调查评价表,表的设计不仅难度大,费力、费时,而且对设计人员要求颇高,既要了解业务流程,又要掌握控制关键,还要根据专家经验赋予每个评价指标恰当的权重和评价分值,只有一系列工作圆满完成,才能保证内部控制调查评价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机关部(处)内部控制评价表中的评价指标,如果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分五个部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权重得出的结果是控制环境28分、风险评估5分、控制活动51分、信息沟通11分、内部监督5分。该权重可以反映出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对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评价调查表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加强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1.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对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积极与学校领导沟通,主动宣传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势和作用,引起领导重视审计工作。与此同时,针对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以审计调研报告的方式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向学校领导报告,用实际行动使学校领导认识到内部控制审计优势和作用。

2.建立一系列与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相适应的制度和标准,规范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开展。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实务标准,建立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技术规范。为开展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3.改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和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必须重视选择新进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在职人员后续教育。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督导与培训是内部控制审计得以蓬勃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特别应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4.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开展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的新途径。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机关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进行审核和评价。具体是建立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制度模版,用结构化的方法,迅速得出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率指标。

5.改善内部控制审计手段不仅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统计抽样方法,而且也要运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在检查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时,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将内部控制调查评价表方法与“业务入手审计方法”结合。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对重点业务的关键流程分析其具体控制机制和活动,对非重点业务的非关键流程依据项目时间简单分析。

6.完善审计程序,重视审计成果运用。严格遵循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审计质量和发挥审计作用的前提。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要站在高校整体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识别控制漏洞和风险,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对每个内部控制审计项目,都要进行后续审计,督促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和落实,使内部控制审计真正产生实效。

五、结论

开展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定位“管理+效益”。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会对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是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和保障。随着对高校机关部(处)内部控制审计认识的加深,不断完善调查评价表的不足之处,内部控制调查评价表方法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  

高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实践初探_内部控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