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琼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341000
摘要:产后抑郁症在产后的妇女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理疾病,对产妇、婴儿、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如今,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11% - 15%且呈上升的趋势。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显示对产后的妇女进行优质的护理精心的照顾,再对其在产前和产后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可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和缩短其患病期。
关键词:优质护理;健康教育;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常发于产后四周内,是一种常见的情感精神疾病,症状常分为三个方面:1. 行为方面:对身边的事物表现出极低的热情,表现为不常参于集体活动,与身边的人关系不和谐,孤僻,对身边的人充满了敌意,常怀有戒备心理,且常没有食欲常伴有失眠症状。2. 情绪方面:情绪低落,对婴儿及家庭冷漠。3. 认识方面:不相信自己,过于自卑,对未来失去希望[1]。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产妇本身的健康,婴儿的发育、家庭的幸福生活,甚至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据报道,这种病症在我国的发生率为11.38%-15.01%,在国外的发生率为30%,且呈增加的趋势[2]。因此,近几年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了解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病因以及如何对产后抑郁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减轻不良情绪和精神低沉的病症,并防止不断的复发已经成为了妇产科医护人员待解决的难题之一[3]。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研究表明,对产妇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和产前产后的健康教育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方法,有助于产妇负面悲观情绪的缓解,近年来常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中并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1 发病因素
1.1 生理因素
分娩完成后,在产妇恢复过程中,机体通常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血清中的孕酮明显下降,皮质醇浓度升高,甲状腺机能紊乱,血中甲状腺抗体呈阳性。这些激素的紊乱均能影响脑活动,成为产后抑郁症的基础。另外,产妇分娩完成后,神经紧绷、身体疲惫在加上合并感染极易导致内分泌的失调,成为抑郁症发生的因素之一[4]。
1.2 社会及家庭因素
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种带有恐惧性的体验。尽管产科的设备齐全但仍无法消灭产妇内心的恐惧,周围的一切吵闹环境,婴儿的啼哭均会影响到产妇的心情,增加抑郁发生的几率。在家庭中,最大的因素来源于丈夫,如果缺乏丈夫的支持、陪伴和照顾都会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此外过低的经济来源和较差的居住环境和丈夫和家人期待产男孩的思想均是诱发产后抑郁的重大因素[5]。
1.3 心理因素
产妇的性格特征是产后抑郁症的基础,悲观情绪,性格脆弱,缺乏自信,性格内敛的妇女发病率极高。另外产妇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是否和谐都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元凶[6]。
1.4 遗传因素
有遗传的家族精神病病史,特别是家族中有抑郁症的病史,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2 优质护理
2.1 产前护理
在产妇办理住院手续之前,医护方应向家人全面了解产妇的状况,并根据其习性布置养病环境。另外鼓励家人在产前产后的陪同,了解其心理和生理状况的变化,及时向院方反应,消除内心的焦虑和缓解产前的不良情绪。
2.2 分娩过程中的护理
在分娩过程中,护士应全程陪伴产妇,必要时安排丈夫或其他重要的家属进入产房安慰,缓解其内心的焦虑清楚。在产前过程中,对产妇教授分娩过程中的知识,使其了解到分娩过程中自身生理及胎儿的变化。对手术时间长或出现突发情况,应立马给予鼓励和安慰,缓解分娩过程中不安紧张的情绪。
2.3 分娩后的优质护理
在分娩后的一周内为产妇的情绪不稳定期,在此期间,产妇的情绪波动较大。会因为伤口疼痛,子宫收缩等产后生理活动,及婴儿的啼哭,未能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全面的观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并鼓励家人陪伴在其左右,悉心的照顾产妇和婴儿,消除产妇不安焦躁的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健康教育
3.1 孕期保健
进行产检时,医护人员应全面的了解产妇的情况,比如家族中有无患精神病史,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产后抑郁症,家庭状况,婚姻状况,性格特征,胎儿的发育状况等[7]。充分利用产前门诊,孕前学校宣传孕前、晕后及分娩的科学知识以及育儿知识和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生育观,建立向母亲角色的良好过度,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缓解其紧张的心理情绪。对于有抑郁症史,家族精神病史的产妇应根据情况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鼓励家人努力为产妇创造一个友好温馨的家庭及社会环境。
3.2 产时保健
在分娩前,教授产妇有关分娩的科学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中,自身及婴儿的生理变化。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激素分泌的紊乱,子宫强烈收缩,疼痛的增加,分娩时间的延长均会增加产妇内心的不良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给予产妇像亲人一样的温馨的呵护、鼓励和照料。在必备的时候,让丈夫及重要的家庭成员陪伴左右,鼓励产妇缓解其紧张情绪[8]。医护人员在此期间应密切关注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积极处理异常状况、分散其注意力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促进顺利分娩的完成。
3.3 产后保健
分娩完成后是产后抑郁症的一个危险期和高发期。在此期间产妇的情绪、内环境的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较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及家人应给产妇一个温馨安静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其睡眠质量及睡眠状况。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耐心的教授如何养育照顾婴儿,如何顺利的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和处理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明白母亲所该担当的责任,并鼓励产妇树立自信,恢复自信[9]。在此期间,丈夫和家人应给予产妇悉心温暖的照顾和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和义务。
产后抑郁症是妇产科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此病伴有上升的趋势,对产妇、婴幼儿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在以往中治疗本疾病主要依靠药物,近年来,随着科学家的研究进展,医护人员的重视,已将医疗模式转换到心理的治疗。多个研究表明用药的同时以悉心的优质护理和产前产中产后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影响并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此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极佳的效果。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并且明显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在产科分娩后的护理中日益重要,与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更有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徐国秀等科学家的研究者,探讨了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模式以17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对象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2%,而常规护理组为8.99%,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10]。有研究表示对产妇从孕前到分娩后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表示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显著减低。提示全面的健康教育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11]。但在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家人和护士积极全面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将其运用于产妇的术后护理中。研究表明优质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症的发生率,促进了疾病的缓解,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谭红,胡晓芸,牛小群. 产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6):147-150.
[2]徐素君,陈敏,陈立新,等. 产后抑郁症在产妇中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6,23(2):194-196.
[3]陈焱,陆雯,汤月芬,等.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 上海医学,2007,30(12):907-910.
[4]马永红,韩海霞,李明,等. 产后抑郁情绪高危影响因素的早期筛选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7):1337-1340.
[5]孟利平,杜玉开,李建梅,等. 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职业与健康,2016,32(16):2223-2226.
[6]伍娇娇,冯望德,伍振. 信阳市某医院产后抑郁症调查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96-98.
[7]黄人健,李秀华. 妇产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8]康爱琴,杨连,吴春玫. 全程化产后抑郁预防干预模式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7-9.
[9]许亚华,李淑芬. 强化心理护理可缓解产妇产后抑郁情绪[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8-229.
[10]孟春艳.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在预防产后抑郁中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9).
[11]骆琴,彭树花,孟雪梅,等. 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观察[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3):532-535.
论文作者:倪慧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抑郁症论文; 抑郁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产前论文; 情绪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