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发展趋势与情报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工作论文,发展趋势论文,高技术论文,情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经济发展时期。人类利用这一短暂的和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推动了国际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国外高技术发展的态势
高技术不是指某项单一的技术,而是指一个技术群体,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技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高技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不论其发达程度如何,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技术发展规划。如美国的NII、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TP)、高性能计算计划(HHPC);欧洲的“尤里卡”计划;韩国的“G7”计划等。日本是靠科学技术立国的,对高技术的发展尤其重视。日本政府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出发,制订了“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指导全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出对日本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15个技术领域,以美国为竞争目标,力争到2000年使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发展情况看,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等领域。在这些高技术领域中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被认为是起带头和核心作用的三大领域。
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高技术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尤为重要。是其它高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部分。通常,我们讲的信息技术都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大致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器人、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等。
(1)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在1959年晶体管发明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近40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极广泛的应用,集成电路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据统计,世界国民总产值的65%与集成电路有关。微电子技术已经成为高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信息化社会的基石,它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制定高技术发展战略时,总是将微电子技术放在显要位置。这导致了国际间的激烈竞争。
当前微电子技术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存储器件开发、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门阵列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几十年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符合著名的莫尔定理, 而莫尔定理是以线宽缩小为基础的; 16兆位的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加工线宽为0.4微米; 而生产1000兆位DRAM的加工线宽须缩小到0.1微米级。缩小加工线宽, 需开发新一代的刻蚀技术。美国、日本都加紧开发新一代的光刻技术,包括:电子束、远紫外线、X射线、离子束等。这是当前微电子技术竞争的核心。
(2)计算机
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是有史以来产品更新换代最快、影响最深、对社会推动最大的技术之一。1981年出现第一台微机(PC),中央处理器(CPU)为8086芯片,80年代初推出了基于Inte180286 CUP 的个人计算机、80年代末90年代初淘汰286微机、1993年前后淘汰386微机、1995年推出586芯片淘汰基于486的微机、1997年推出MMX芯片。 这样的发展速度是以往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在进行微机更新换代的同时,美、日展开了巨型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竞争;开发光计算机和研制神经元芯片。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另一个侧面是软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竞争的中心将从硬件转向软件。这将极大地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
(3)网络与通信技术
网络和通信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桥梁和神经系统。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模式是将目前的话务(电话)通信、数据(计算机)通信、视频传输三种模式融合为一体。而实现这种模式的手段须有赖于光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的开发。
2. 生物技术
世界主要经济强国都把生物技术确定为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各国在生物技术产业方面争夺十分激烈。美国的生物技术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近几年来欧洲等国和日本对美国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因此美国在充分开发生物的“第一代”应用——医药和健康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开发;将生物技术的应用扩展到农业、环境、生物制造和能源、海洋等领域。日本的生物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引起了欧洲和美国的恐慌。美国在生物领域也十分担心重蹈微电子产业的覆辙,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制订了若干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争保持领先地位。
欧共体为了协调和促进各成员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专门成立了生物技术委员会,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从整体上与美国、日本等国抗衡。许多其它国家也不甘示弱,如韩国在十年前就制定了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把它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的出口性生产企业。计划到本世纪末韩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的产值将占国民总产值的10%。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用以全面协调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3. 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研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近代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与材料发明与应用分不开的。钢铁工业的发展,为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本世纪以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硅单晶材料则起着核心和先导作用。美国、欧洲共同体、日本、南韩等国在其最新的国家科技计划中,都把新材料及其制造技术作为国家关键技术之一加以扶持。
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与电子、化工、冶金等工程技术新成就为基础的。主要的技术前沿有:微电子材料、新型光材料、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应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超导材料、环境降解材料、纳米材料与制造技术、智能材料等。
二、国外高技术竞争的特点
根据国外高技术发展的竞争状况和各国政府对高技术的规划,我们可以从宏观上归纳出国外高技术竞争的几个特点:
1.世界科技“列强”的全面竞争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在科技、经济实力上处于霸主地位。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的科技实力逐步得到加强,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战以后,美国组织实施了几个重大的高技术发展计划。第一次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第二次是80年代的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第三次是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等等。这几次战略性计划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巨大,每一次计划的提出和实施都将美国的国际地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确保了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这几个计划的实施切实提高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
美国在全球的科技发展中处于垄断地位。根据SCI 1981~1994年的数据统计,15年间美国的科技论文占世界同期论文总数的34.6%,引文数占世界总量的49%。另外,根据布劳恩(Buran )对1989 ~1993 年SCI收录的论文数量统计,在27个学科领域中, 美国都排在世界第一位。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科学技术经历了重建、辉煌、发展的历史阶段。1980年日本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的战略口号,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以美国为竞争对象,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的高技术计划。神经网络计算机计划、阳光计划、月光计划、海洋开发计划、现代通信技术计划、宇宙开发计划,以及1997年实施的四大科学技术研究计划——地球科学综合研究、超级钢材料开发、脑科学研究、光辐射研究。所有这些计划的实施都已经或即将极大地推动日本的高技术发展。日本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10%。机器人制造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名列世界第一,微电子产品已经占据世界市场的相当份额。
2.实力相对不足的发达国家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
根据布劳恩对1989~1993年SCI的论文统计, 科技论文数量排在前列的国家,除美国外,累计有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前苏联等。这些“二流”的科技强国仅在有限的高技术领域同美、日展开竞争,或是联合起来竞争和垄断。
欧洲各国,由于科研经费的绝对值较小,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持高技术的全面发展,因而联合起来发展高技术。欧洲在制定“尤里卡”计划之前,各国都有自己的高技术计划。如:法国的电子发展计划、英国的“阿尔维计划”和医药研究计划、瑞士的生物技术研究等。“尤里卡”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高技术领域,其目的是逐步建立欧洲独立的科学研究体系,力争在高技术上能够赶上或超过美国和日本。此外,欧洲还开展了旨在发展欧洲半导体工业的“联合欧洲亚微米硅计划 (JESSI)”和旨在推动欧洲超级计算机发展的“欧洲工业进取计划”。
3.发展中国家(地区)在“夹缝”中发展高技术,力争在国际高技术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根据本国的经济实力、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技术。印度根据它的极度缺乏能源的基本国情(石油、煤炭、铀资源缺乏),采用钍作核燃料发展重水堆核电站,进而发展快中子堆核电站技术。巴西、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极大的重视,半导体、计算机、电信设备等已经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中国也于1986年开始实施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经过10余年的努力,在高技术的某些领域也在国际高技术竞争中争得了一席之地;下一世纪还将会在众多的领域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4.在竞争中寻求合作
高技术,通常被认为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因此,许多公司(国家)为了回避风险,取得更大的商业利润,都采取了合作的办法。 如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 IBM 公司、 摩托罗拉公司合作开发Powerpc系列芯片;日本、德国等国合作开发256兆位DRAM。在电信行业,最近的合并浪潮,也是高技术领域合作的体现。
三、对情报研究工作的启示
高技术的发展,给情报研究创造了许多机会,提供了许多手段。首先,高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将科技、经济、社会联成一个整体,客观上扩展了情报研究的范围。其次,国外高技术的发展始终处于竞争状态,各国都希望处于高技术竞争的前列,这为高技术的情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需要。高技术在整个社会、国际竞争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技术的实力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高技术的情报研究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在竞争环境下高技术的发展为情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选题。
1.围绕高技术热点进行情报方面的跟踪研究
前面对高技术的发展趋势、高技术发展热点进行了阐述,在高技术竞争环境下的情报研究工作,首先围绕这些“热点”进行调研、跟踪。
2.高技术竞争分析
从高技术的发展特征来看,各国政府对高技术的干预逐步加强;高技术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国家实力的较量。因此,在高技术竞争情报研究方面,应注重各国高技术计划以及它们的制定、运行、管理机制等;注重高技术计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注重各国高技术势力的比较研究。
3.国家高技术政策的情报研究
国家的高技术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科技实力的较量。国家的高技术政策直接影响高技术的发展。对高技术政策的研究,应该包括政策的背景分析,比如:资源状况、经济和产业结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还应该包括高技术的发展目标和竞争对象等。
韩国的高技术政策具有典型意义。60~70年代,韩国重点发展了钢铁和汽车工业;80年代,韩国确立了以电子工业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发展了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1989年的电子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六位。进入90年代以来,韩国的高技术发展围绕信息技术这条主线展开。“G7”计划重点发展半导体存储芯片、综合数字服务网络、高清晰度电视、智能计算机、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等。所以,韩国的高技术发展大体上沿着钢铁、汽车→电子工业、化学工业→信息产业→航空工业这条主线进行的。
开展高技术政策的研究,总结别国发展高技术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