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事工作的两次调整_人事管理论文

实现人事工作的两次调整_人事管理论文

实现人事工作两个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事论文,两个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宋德福部长在1995年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作了题为《实现人事工作两个调整,以深化改革狠抓落实的行动迎接新时代》的报告。报告共分六个部分:一、工作的发展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二、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现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三、继续抓好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建设;四、认真做好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五、争取在解决人事工作难点上有新的进展;六、实现两个调整关键是培养一支过硬的人事工作队伍。报告根据全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提出了人事工作要实现“两个调整”的基本思路,确定了今后人事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争取我国人事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新时代。报告的第一部分,本报第1 期第2版已作了摘要报道,现将报告的第2至第6 部分分五个专题刊登如下,供各地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时学习研究。——编者

一九九五年即将过去,在这告别“八五”,跨入“九五”的交汇点,在这改革开放前17年与实现未来15年发展远景目标的交汇点,我们召开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规划未来,明确人事部门在世纪之交的目标任务,是及时的、必要的。党的五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的宏伟蓝图,给人事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以深化改革、狠抓落实的行动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实现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

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客观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人事工作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有人事管理体制相配套;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有人事管理体制相配套;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以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抓好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们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一是根据第一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二是根据第二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把传统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实现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能使人事工作更好地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相对应。这既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事工作求得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事工作的第一个调整,实际上已在1993年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确定了。我们根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提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思路,即“三个制度、三个体系”。事实证明,这样抓的方向是正确的,实践是成功的。

人事工作的第二个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人才资源的开发,过去我们也做了许多工作,提出了要开出一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路来,召开了专家、职称工作会议,明确了造就一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要抓好的十件事,这都为工作重点的调整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科教兴国战略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提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兴旺发达,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开发人才资源是世界关注的热点,是未来人事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人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包括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三个环节;包括三支队伍:建设精干、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培养以企业家为重点的会经营、善管理的管理人员队伍;包括人事部门与其它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人事部门内设机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实现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当前既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又有扎实的工作基础。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一是理论准备,1995年,我们编辑出版了《邓小平论人事与人才》,广泛开展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研究,为两个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二是规划准备,制定《人事工作1996—2000年规划纲要》。三是试点准备,印发了《关于加强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人事工作联系点的通知》,确定了一批各项改革试点的联系点,为深化改革探索经验。四是骨干准备,组织了一批厅局长出国考察学习,深化改革需要有一批既熟悉国情、了解国外情况,又勇于改革、扎实工作的骨干力量。

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是一项跨世纪的任务,是关系到人事工作全局和未来发展的调整,是人事工作宏观思路、总体布局、工作重点的变化。这两个调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建立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为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抓好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为建立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创造广阔的实践领域。这是推动人事工作向前发展、胜利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两个轮子。我们人事部门的同志,尤其是厅长、司长、局长等负责同志要切实弄清两个调整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相互关系,明确认识两个调整的重大意义、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把它体现到1996年以及今后人事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去,务必在本世纪末取得明显进展。

抓好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起公务员制度

——要继续加快推行公务员制度步伐,在建立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争取到1996年底,在全国初步建立起公务员制度。

第一,加紧全面推行工作。要在前两年的基础上,积极跟进机构改革,做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重点搞好地市和县乡政府机关的推行工作。县乡机关公务员制度的推行,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落实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加强农业的战略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对已经初步建立起公务员制度的行政机关,要缺什么补什么,围绕树立公务员改革开放和廉政勤政的新形象,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突出重点,抓好职位轮换(轮岗)制度和公务回避制度的实施。在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过程中,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每年选择一、两个单项制度作为新的突破口,以增大改革的力度和影响,使整个实施工作有节奏地进行。1993年,我们重点突出考试录用,1995年突出考核、辞职辞退,1996年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要突出轮岗和公务回避,有条件的单位要积极进行任职回避的试点。这既是廉政建设的需要、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调整队伍结构、培养锻炼干部、增强机关活力的需要。湖南、四川、辽宁、山西等人事厅抓内部处级干部轮岗带了头。人事部司处级干部轮岗已经进行了两年的试验。《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和《国家公务员回避暂行办法》将择时出台。

第三,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如乡镇机关人员的过渡问题,辞职辞退公务员的保险问题以及如何合理界定在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实施公务员制度的范围等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制定出配套政策措施。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研究,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公务员制度顺利推行和不断完善。

——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力争取得更大的进展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快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事管理体制调整的重要内容。1996年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试点,制定方案。已经进行试点的省市区,要扩大试点范围;尚未开展试点的,要按照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分步实施的原则,先把合同制工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开展起来。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事业单位,要重点做好合同制工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工作。

——加快法规体系建设,强化执法监督

抓紧研究拟定《国家公务员法》草案。这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法,已正式列入八届人大立法工作计划。各省一级的人事部门要共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公务员制度实施经验,做好研讨论证工作,争取早日上报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时要抓紧修改发布国家公务员纪律、职务升降等配套法规和规章,完成公务员制度各个配套法规的制定工作。

研究拟定社会保险、人才市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企事业人事管理等法规,加快人事法规体系建设,使各项人事工作都有法可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事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起草制定一些适合本地特点的规章。

加强人事法制宣传教育,搞好人事专业“三五”普法教育,特别是公务员各项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对人事执法工作的检查监督,纠正各种违法行为。

——加强人事宏观管理体系建设,创造性地做好各项人事工作

要进一步深化人事计划管理改革,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要进一步深化人事统计体制改革,建立分类统计制度,加强统计信息系统建设。

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使各项人事工作全面发展。 要认真落实1996年军转安置任务,筹备召开第三次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表彰大会。要进一步加强人事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做好国外培训工作,提高多边双边合作效益,拓宽对外合作范围,完善国际职员管理法规。人事系统的人事人才和行政科学研究单位要进入人事重点工作的大循环,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抓住重点课题,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机构改革服务。要认真办好人事报刊和出版事业,坚决贯彻党的宣传方针,加强队伍建设和报刊管理,围绕中心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优秀人才大批涌现

搞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要认识国情,把握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又相对缺乏的国家,我们要通过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把人口众多的包袱转变成经济振兴的动力,以人才资源的优势弥补自然资源的某些不足,推动经济发展。人才资源的开发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和造就大批掌握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跨世纪的优秀人才,为实现宏伟目标提供人才保证。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要从社会需求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出发,抓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全过程,重点是搞好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三个环节,目的是建立市场经济急需的“三支队伍”。

(一)做好人才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

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从宏观布局、层次结构、发展规模等方面对人才进行系统预测和规划。在布局上,要适应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和特点,发挥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重视中西部地区的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工作。在结构上,要适应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的要求,重点搞好农业、通信、科技等重点行业和信息、技术、法律服务等新兴产业人才规划。在战略上,要瞄准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做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方面的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预测。

根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才市场反馈的需求,“九五”期间重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与开发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律师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等九类人才的预测工作,并制定相应开发规划。各级人事部门要主动会同组织部门,做好纵向指导和横向协调工作,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网络。

(二)做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工作

搞好人才的培养、使用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从人事部门的职能来说,重点是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健全完善选拔任用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投入,要改变那种企业一讲投入就是建厂房、机关一讲投入就是增编制的观念。培训的投入是一种见效快的投入,是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的投入,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效果的投入,是开发专业技术人员潜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投入。无论是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是专业技术人员,都要根据本职工作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参加培训,更新知识。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科委、教委和财政部关于培养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意见,最近,计委、科协、自然科学基金会参加,共七个单位联合下发了“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实施方案,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提出具体措施,选拔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资助。专家工作的重点要从日常管理转到抓好培养使用上来,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合理分流人才,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要发挥博士后工作在培养高级人才和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到2000年,博士后招收要从目前每年不到1000人,增加到1500人,在站总人数要从现在的2000人增加到3000人。要完善和规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做好第七批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工作,不断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促进优秀年轻人才大批涌现。

职称改革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健全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细化和强化评审标准,提高评审聘任质量,加强考核等聘后管理。要认真总结职称评审与资格考试的经验,进一步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和完善考试办法。

(三)做好人才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工作

要根据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宏观管理,保持人才资源的合理分布,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特别要注意引导人才向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单位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要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要求,逐步将毕业生推向市场。根据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做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人才供求余缺调剂和人才市场建设对口支援工作。要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区域性人才市场,发展专业性人才市场,规范基础性人才市场,搞好人才市场评审定级工作,研究制定人才流动服务的行业标准,推行人才市场标准化管理。

进一步做好留学人员资源开发和来华专家的服务和管理。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做好智力引进工作,提高智力引进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还要重视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使有特长的、有专业技术的、有管理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充分发挥作用。

着力解决人事工作难点建立人事仲裁和人事代理制

第一,事业和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要有新进展。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建立,企业事业人事制度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象这几年抓机关推行公务员制度那样,重点抓好企事业人事制度改革,力争在建立适合机关、事业、企业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关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中编办、人事部召开的郑州会议上作了研究和部署,明确了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的十个方面的工作。我们要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继续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性质、职能及人才成长的规律,逐步建立起符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特点的用人制度,形成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实现人才的合理开发使用,促进事业的发展。要改革和完善对不同类型人员的管理办法,重点抓好建立职员制度的试点工作,逐步完善工人考核聘用制度。结合事业单位注册登记制度的实施,逐步下放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权,使事业单位真正依法享有用人自主权。

关于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中组部、人事部将召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研讨会,专题进行研究布置。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中组部、经贸委、人事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组织了三期现代企业人事制度培训班,举办了地方和部委人事部门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研讨培训班,确定了宝钢、一汽、熊猫电子集团为试点联系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草拟了《关于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企业人事管理的意见》。1996年要逐步扩大企业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范围,认真总结推广企业家人才市场建设的成功经验,拓宽市场配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范围,指导企业改善和加强内部人事管理,搞好人才资源开发,支持和帮助企业引进人才,积极为企业服务。

第二,瞄准人事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弊端,争取在解决“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上再前进一步。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录用人员和职务晋升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都要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做到优胜劣汰。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要推行聘用制度,扩大聘用范围,做到“能进能出”。考核是晋升、奖惩的基础,是工资晋档的依据,是公正评价的手段。今年的考核是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好机会,考核要严格区别等次,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要把考核的结果同职务升降、晋档增资、奖惩、辞退等结合起来,该升的升,该降的降,真正做到能上能下,奖罚分明,干好干坏不一样。

第三,创新管理制度要有新进展。建立人事仲裁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事争议日益增多,人事仲裁已经到了非搞不可的时候,这是人事部门的一项职能。我们要进一步扩大人事仲裁范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流动、考核、辞退等多方面的人事争议仲裁。要加快人事仲裁法规建设,明确组织规则、办案规则、仲裁程序,使人事仲裁工作有法可依。人事部准备成立“人事仲裁厅”,指定一位司长兼任厅长,有关人员任仲裁员,还要特聘一些仲裁员,主要受理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和跨地区的人事争议案件。各地人事部门也可以按照这种形式,把人事仲裁工作开展起来。

实行人事代理制度。人事代理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接受企事业用人单位委托代理有关人事业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条件,招聘合适人员,并代理档案保存、保险费交纳、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工作,为委托单位制定人员发展规划、机构设置或人事改革方案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事代理的范围和服务领域还会不断扩大。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对用人单位来说,既可以根据需要选到合适的人员,又减轻了负担,减少了行政人员;对各类人员来说,既发挥了才干,又解除了后顾之忧;对人事部门来说,既强化了服务职能,又拓宽了工作领域。

发展人才测评事业。人才测评是实现人才合理流动、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人才资源开发和使用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先进的手段和测评体系,以帮助用人单位找到合适的人才,帮助各类人才找到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部里的考试录用司和人事考试中心在开展公务员考试录用和为企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技术,上海市人事局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实践证明效果好、受欢迎。创新管理制度,还有很多内容,如:人事咨询制度、人事恳谈制度和组织、纪委、人事部门联席会制度等,随着改革的深入,试点单位的探索,还会不断发展和完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建设上述制度,不是要增加机构,也不是新增加行政、事业编制,而是用改革的观念、改革的方法,在现有机构人员编制和职能范围内调整组合。

第四,强化人事监督机制要有新进展。加强监督,是反腐倡廉、取信于民的重要措施。人事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监督,也必须接受监督。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工作的特点,重点搞好制度监督、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制度监督就是要研究完善执法监督方面的规定,健全保障各项法规实施的制度,做到用法律来规范法律的实施,用制度来监督制度的执行。部门监督就是要充分发挥人事部门执法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本地区和下属各单位人事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勇于纠正各种违法行为,维护人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社会监督就是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对于录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军转安置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置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我们打算实行监督员制度,聘请党外人士、纪检部门、新闻单位、基层群众担任监督员,颁发监督员证书,并制定有关规定,以保证他们行使监督职责,进一步拓宽社会参与监督的渠道。建立兼职考官制度,聘请有关部委人事司长、部分地方的人事厅局长为考官,保证考试的公正、公平,要明确考官的职责、任务、标准和要求,定期组织培训,颁发考官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和进行考录巡视。

实现两个调整的关键——培养一支过硬的人事工作队伍

人事系统必须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公正廉洁、敬业勤业、作风扎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跨世纪人事队伍。

(一)思想政治上过硬,保证人事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是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讲政治。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人事部门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始终不渝地坚持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要有严格的政治纪律,严守党纪国法,坚持原则,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有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辨别方向,分清大是大非,在工作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善于从大局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思想政治过硬,就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世纪之交的人事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同志,必须抓紧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要认真学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人事人才理论,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政策水平。

带好思想政治上过硬的队伍,必须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勤政廉政上过硬,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才能举天下之贤。人事工作者是否公正廉洁,影响到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有人员选拔、职称评聘、军转安置、人员调动等权力,应时刻警惕权钱交易,必须把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常抓不懈。廉政建设首先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要强化公仆意识,增强群众观念,贯彻群众路线。市场竞争,必须强调公正;利益多元,更要严于律己。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改革开放的大潮,能锻炼造就大批优秀人才,也能淹没一些落水者。要常打招呼,相互提醒,防微杜渐。同时要健全制度,实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三)工作作风上过硬,在狠抓落实中锻炼队伍。各级人事部门都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李鹏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作风建设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防止形式主义,反对做表面文章。我们人事部门的同志要为人诚实,工作务实,作风扎实。我们的工作要抓紧抓实,在落实上下功夫,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文件里。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减少会议,减少应酬,把精力放在抓改革、抓指导、抓落实上来,真正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为人事工作的发展干几件实事。

(四)业务能力上过硬,争当精通业务工作的骨干。随着工作重点的调整,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展开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对人事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面对未来,从长计议,通过个人读书、组织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提高基本素质和本职业务技能。各级人事部门都要创造人人学习业务工作、胜任业务工作、精通业务工作的氛围,大力倡导学习人事行政管理和现代科学知识,鼓励和支持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要采取措施,培养机关的年轻同志懂专业、会外语、会计算机的应用。人事部机关新录用的科以下人员在具备公务员基础资格条件的前提下,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和懂得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具体规定正在制定。我们现在就抓紧时间,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提高进入质量,这样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标签:;  ;  ;  ;  ;  ;  ;  ;  ;  ;  ;  ;  

实现人事工作的两次调整_人事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