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
(英山县人民医院 湖北 黄冈 438700)
【摘要】 对111例孤立结节病灶在CT平扫时的中心密度,边缘形态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增强薄层扫描CT净增值的范围进行测定,进而判断良恶性病变。
【关键词】 CT;孤立结节病;良恶性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208-02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bone hyperplasia clinical analysis of 58 cases Zeng Guangjian, Lu Guangren,Liu Zhuomin, Xinhu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Huad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Xinhua Hospital )510800,China
【Abstract】111 cases of solitary nodule on CT scan in the center when the density and morphology of the edge, especially for enhanced thin CT scan determine the scope of added value, and then determine the benign or malignant lesions.
【Key words】CT ;Isolated sarcoidosis;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肺癌是当今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近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都呈逐渐增高趋势。影像学上孤立肺结节的定义是一个不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肺炎的肺实质内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且有足以测量其直径的、有一定锐利度边缘的病灶。笔者搜集了111例经CT检查并确诊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的影像学认识。
1.资料与方法
从2004年7月到2010年8月,收集原单位有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共111例,标准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没有大面积钙化和较大空洞。所有病例均有CT检查,各影像设备检查的间隔时间在2周之内。男83例,女28例,年龄27~87岁,平均59岁,中位数6l岁。
其中病变的年龄分布见表1;病变在肺内各叶的分布见表2。
表1 病变年龄分布表
*
所有病例均采用美国GE公司Hispeed Dual+型全身CT扫描仪,均有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10mm层厚和间距,从肺尖至膈顶扫描。所有增强扫描均采用非离子对比剂(碘佛醇300 mgI/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增强后重点观察类结节病变CT净增值及病灶边缘血管的变化。
2.结果
全部病灶直径1.5~4cm,平均3.07±0.75 cm。111例中计恶性肿瘤81例,其中肺癌80例,包括鳞癌25例(低分化鳞癌7例,中分化鳞癌6例,高分化鳞癌3例,未分型9例),腺癌42例(低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0例,高分化腺痛5例,粘液性腺癌4例,乳头状腺癌1例,混合性腺癌1例,未分型1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泡细胞癌7例;直肠腺癌肺转移1例。病灶直径1.5~4cm,平均3.10~0.77cm。炎性病变共30例,其中肺结核8例,错构瘤6例,隐球菌感染2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2例,脓肿l例,球形肺不张1例;病灶直径0.8~4cm,平均2.47±0.94cm。
恶性肿瘤中,手术病理证实49例,CT定位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32例。良性病变中,手术病理证实14例,8例结核和2例炎性假瘤为CT定位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4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l例肺脓肿和1例球形肺不张为抗炎治疗后病变明显吸收好转而临床证实。
3.讨论
肺内孤立性结节病变是指直径在1.5~5cm之间软组织结节及球形病灶影[1],其病因复杂,影像定性诊断困难。本组主要是对111例孤立结节病灶在CT平扫时的中心密度,边缘形态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增强薄层扫描CT净增值的范围进行测定,对良恶性病变的定性有较大帮助。但也不能单凭病灶增强后净增值升高明显与否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通过本组病例增强后病灶CT净增值的测定,升高最明显的是球形肺炎及肺炎性假瘤,其CT净增值分别为42~48HU和40~46HU。而周围型肺癌及肺内转移瘤的CT净增值在26~39HU。肺结核及肺错构瘤的CT净增值均≤16HU。所以在分析结节病变时,若增强后CT净增值在26~40HU,应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病灶内密度测定及灶周形态也是分析的重点,要特别注意一些有特征意义的征象,如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等。据分析若肺内一结节病灶同时出现3个以上的征象时恶性率高达84%,恶性病灶较大时以分叶征及小泡征改变明显,恶性病灶较小时其内平扫密度变化不大,主要是以病灶边缘毛刺改变为主,特别是以细短毛刺出现几率较大。病灶内有无钙化及脂肪密度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也有较大作用,如错构瘤的“爆米花”样钙化及结核瘤的“层状”钙化[2]。还应充分利用CT机的肺窗及纵隔窗的调节优势来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因炎性病变在肺窗、纵隔窗下大小差异明显,本组8例结核瘤中3例病灶内见有点状钙化,同侧肺门及纵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及淋巴结钙化,增强后见肿大淋巴结边缘呈环状强化。
通过以上111例结节病变临床资料及回顾分析,虽然CT对该病的诊断有较大帮助,但仍困难较大。CT诊断中应注意病人的年龄,临床症状及从前的影像资料,这些对鉴别诊断十分重要。中老年患者如果从前胸片及CT片正常,现今肺内出现新的孤立性结节,无论其它征象是否典型,其结节应首先考虑为原发或转移性病变。多数小肺癌在1~3月内体积会有所增大,当病灶直径大于2cm时,就应在CT导向下进行皮肺穿刺活检,其最大的优点是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的病理诊断。CT检查定位准、操作简便,是其它检查不可比拟的,只要对结节病变内及周围仔细分析,不漏掉任何一个CT征象,紧密结合临床,其诊断率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二版) 主编:李松年等.
[2]胸部CT与MRI诊断学 主编:蔡祖龙等.
论文作者:王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病灶论文; 孤立论文; 腺癌论文; 病理论文; 纵隔论文; 球形论文; 征象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