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2000/2007)数据的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影响分析_马克思主义论文

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0-2007年度)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学科论文,年度论文,数据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本文依据2000-2007年CSSCI收录的马克思主义学科论文引用图书频次统计数据,并将该统计数据列表进行归类分析。为了清晰地进行分析比较,根据被引用图书的作者或内容,我们将其归纳为三类:领袖著作、历史文献与政治资料、学术著作。在CSSCI数据库中2000-2007年间被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的图书数千种,为了更有效地考察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影响,原则上遴选被引次数较多的图书来分析。本文主要遴选2000-2007年间CSSCI中被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10次以上(含10次)或年均被引3次及以上的图书进行分析。事实上所谓“被引用10次以上(含10次)或年均被引3次及以上的图书”就是8年被引总篇次较高的图书,这些图书共有105种,约占总比例的10%。[1]

二、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影响概述

为了分析不同类型的文献对学科的影响程度,CSSCI数据库中的引用文献分为12类:期刊论文、图书、汇编文献、报纸文章、会议论文、报告文献、法规文献、学位论文、文献信函、网络资源、标准文献、其他。其中标准文献由于涉及行业标准,与社会科学研究相距较远,因而被引率较低,在此归入其他类。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图书学术影响力的讨论主要取自于这8年的35021篇次的图书(包括汇编文献,下同)被引数据。表1给出了2000-2007年CSSCI中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各类文献的数量。

表1表明,2000-2007年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图书的数量遥遥领先引用其他类型,占本学科论文引用总篇次的86.03%。其他9种类型文献的被引总篇次占本学科论文引用总篇次的百分比依次为:期刊论文9.90,报纸文章2.33,其他类型文献0.69,报告文献0.33,会议论文0.32,网络资源0.21,文献信函0.10,法规文献0.07,学位论文0.02。数据说明图书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文献资源则作为补充处于从属地位。图书被马克思主义学科论文引用频率与位居第二的期刊论文相比较,高出7.69倍。这种图书被引远远高于论文被引的情况在其他学科很少出现,较为近似的情况只是在与马克思主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的哲学学科出现。图书被哲学学科论文引用篇次占哲学学科论文引用总篇次的63.93%,高出论文3.16倍。图书被马克思主义学科高被引的现象主要缘于该学科研究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在理论上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在实践上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相关的历史文献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发展的根基。而这个根基的表现形式大多以图书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可以看到,如果把图书、期刊论文、报纸文章三类被引用文献的篇次相加,其被引总次数占了马克思主义学科论文引用文献的总次数的98%。因此可以说图书、期刊论文、报纸文章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长河中的中流砥柱。

纵观历年的被引数量,多数年份呈增长态势。2007年马克思主义类论文引用文献量比较2000年增长了3468篇次,净增82.24%。8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1.75%。虽然图书的被引数量总的趋势处于增加态势,但实际上它在历年所占份额则在波动中逐年减少,已从2000年的87.52%减少到了2007年的85.04%。相反,期刊论文被引所占比例则由2000年的7.42%上升到了2007年的11.58%。期刊论文被引比例的增加,说明马克思主义领域的活跃度在提升。

从引用文献的语种可以看出一个学科的学术资源的语种分布,分析出学科与国外研究的接轨程度以及该学科学者获取和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CSSCI数据库中的被引文献以中文文献为主,同时涉及外国十余种语言的文献,主要有英、日、法、德、俄等语言的文献,表2给出了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文献的语种统计数据。

表2中数据表明,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文献的语种以中文为主,中文引用文献在所有语种文献中的占57.2%位居第一;译文文献占38.5%,位居第二;英、日、法、德、俄等语言文献的总和仅占4.3%。而所谓译文文献实际上是以中文形式被引用,译文文献实质也是中文文献。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中文文献的比例实质上已经达到95.7%,外文文献仅占4.3%。

表2一方面表明当前马克思主义论文对外文文献引用的缺失。另一方面也说明中文文献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如果没有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翻译介绍到中国,中国将会是另一番面貌。先进的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繁荣发展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休戚相关,可见外文文献对我国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加强与外国马克思主义学界的沟通,强化外国文献引入机制,无疑是我们当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重要工作。

从引用外文文献(包括译文)被引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年度变化来看,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的外文文献基本呈逐年增长,引用数量从2000年的1667篇次上升到2007年的3761篇次,所占比例从2000年的39.62%增加到49.01%。表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越来越关注国外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开放性程度在逐年提高。

被遴选出的105种图书合计被引22968次,占据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的图书总次数的65.58%。为了科学分析不同类别的图书对本学科产生的不同影响,我们将入选的105种图书分成3个类:领袖著作、历史文献与政治资料、学术著作,各个类别分别拥有49种、35种和21种图书,合计105种,详细数据参见表3。

审视表3可以有两个重要发现:第一,在图书平均被引篇次统计中,领袖著作平均每种图书被引达到432.63次,而学术著作则相反,平均每种图书被仅为20.95次,两者之间相差20多倍;其次,由于各类平均被引之间的差距悬殊,造成在总被引篇次比例统计中领袖著作与学术著作之间的更大的差距。领袖著作占总被引篇次92.30%,而学术著作则相反,仅占有不足百分之二的份额。换句话说,尽管在入选图书被引种数统计中领袖著作的种数仅为学术著作的2.3倍,而在被引总篇次统计中领袖著作与学术著作的比率竟升至48倍。因此可以断言,就本学科引用图书情况而言,领袖著作对本学科具有绝对学术影响力。这种绝对影响力在其他学科中是鲜见的。

三、领袖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

入选的领袖著作包括马恩列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的著作。领袖著作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世界观的科学。恩格斯把他和马克思创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称之为“世界观”,1859年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研究这个世界观已经够忙了”[1]。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实践证明,领袖著作不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因而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她以成功的社会实践雄辩地证明了这一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科学性,因而它是世界观的科学。在这个意义上说,领袖著作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领袖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绝对学术影响力的根本原因。

入选的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较多的领袖人物著作共49种。表4给出了这49种图书的详细书目。并按照被引数量从多到少排序。

表4中,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有10种,其被引次数达8237次,占领袖著作总被引次数的38.86%。如果加上列宁、斯大林8种著作的被引2691次,两项合计总被引10928篇次,那么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所占比重达到了51.55%,占领袖著作总被引篇次的半壁江山。这就是说历经百余年的社会变革与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依然是毛泽东同志40年前所断言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此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毛泽东著作占14种,是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最多的领袖著作,其被引次数达到了4955次,占入选的领袖著作总被引次数的23.37%。毛泽东同志长期以来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革命家。因而毛泽东著作的被引率在中国领袖人物中雄居榜首。与此相似的还有邓小平2种著作,被引次数高达4467次,占入选的领袖著作总被引次数的21.07%。毛泽东与邓小平著作合计总被引次数为9422次,占领袖著作的比例达到了44.44%。如果不计马恩列斯著作的被引量,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总被引次数占国内领袖人物著作总被引次数的91.73%,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的巨大贡献可见一斑。

另外在表4中,被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次数最多的领袖人物著作是《邓小平文选》,8年中被引4455次,雄居榜首。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灵活地应用于当代中国,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因此邓小平理论成了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进程。

四、历史文献与政治资料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

本文所述历史文献主要指我国古代学者撰写的著作,如《论语》、《左传》等;政治资料主要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各类文件、我国重要领导人的年谱、一些革命家和学者撰写的回忆录。本文遴选了被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10次以上的历史文献与政治资料共35种,占入选的图书的33%。2000-2007年间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较多的历史文献与政治资料目录参见表5。

表5中居于首位的《邓小平思想年谱》被引158篇次,占35种图书总被引篇次1329的11.89%。该书收集了1975年1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以来讲话、谈话的记录、批示、书信、题词等。记录了邓小平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到1997年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历程,系统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不仅对于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在当代中国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起到极为重要的垂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政治资料共有11种,占入选的历史文献与政治资料的三成,总计被引篇次高达705,占35种图书总被引篇次的53%。毋庸置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政治资料基本是记载党或国家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文献,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它们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宝藏,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五、学术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10次以上的学术著作共有21种。本文列举入选的学术著作指领袖人物以外的学者专著,其中国内学者3种,占14%,国外学者18种,占86%。表6列出了入选的21种学术著作目录。

分析表6中目录可以看出,就被引图书本身来说,国内出版的图书在被引名次上夺魁。《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名列榜首,被引62篇次,占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10次以上的学术著作被引总篇次的14.09%。作者为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异宾(笔名:张一兵),是国内以开创性的解读方法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第一人。该书从“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发掘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提出回到“原生态”的马克思。这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崭新口号在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次就作者地区分布来说,马克思主义引用图书的作者大部分为外国学者,且以欧洲学者占主体,国内学者仅占14%。说明欧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其深层的学科底蕴依然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列表中享誉世界的著名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有5种图书入选:《法哲学原理》、《小逻辑》、《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占21种图书的23.81%;被引篇次分别名列第3、6、8、10、12位,总被引篇次高达115,占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10次以上的学术著作被引总篇次的26.14%。数据表明,黑格尔学术著作不仅被引图书种类众多,且平均图书被引率也相当高。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他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认为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尽管这些著作成书于180年前,这位欧洲最著名的古典哲学家的辩证法思想依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产生着最广的影响。

为详尽这21种图书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术影响,有必要对它们各自被马克思主义学科论文的引用情况作简要地介绍。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被引62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层内涵原创性的探索、文献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对马克思哲学话语的解读、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以及对马克思的基本性问题重新探索等。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被引40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解构概念与马克思的关联、马克思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命运、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等。

《法哲学原理》:被引39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法法制观方面,包括道德权威性、人的自由、立法观念、法治模式等。

《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被引32次。引用该书论文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06年以后,其主题主要为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马克思哲学解读模式、马克思实践观、唯物史观等。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被引26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与社会问题,包括唯物史观、唯物主义范畴、主体和客体以及人性与人本主义、宗教理念、人学思想等。

《小逻辑》:被引23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本体论、哲学基本问题、主客体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思辨辩证法、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传承关系、思辨与逻辑、哲学思维创新等。

《保卫马克思》:被引23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思潮、马克思辩证法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意识形态理论、回归马克思、马克思哲学解读、人本主义的批判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被引22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当代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关于资本的认识、回归马克思等。

《精神现象学》:被引19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传承、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黑格尔的辩证法研究、辩证观与实践观、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观、自由与意识、感性确定性的真理性、自我意识、实践哲学、传统道德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道德哲学、道德信仰、伦理体系及其价值等。

《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被引18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马克思文本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编辑问题、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等。

《历史哲学》:被引18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历史唯物主义观、历史意识起源、历史终结论、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与黑格尔与历史原则、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自由观、黑格尔英雄史观、理性主义与史学观念、民族精神、自由观、精神价值取向等。

《读〈资本论〉》:被引17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人本主义哲学方法论、意识形态理论与方法、主体哲学、症候阅读等。

《哲学史讲演录》:被引16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哲学史概念、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本体论、认识论、古希腊哲学、宗教哲学、真理观等。

《海德格尔选集》:被引14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马克思实践哲学、人文精神、西方哲学与文明、科学发展观等。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被引13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科学发展观、现代化思想、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等。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引12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主义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被引12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等。

《存在与时间》:被引11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本体论、存在论哲学观、现代西方哲学等。

《艾思奇文集》:被引11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实践论、矛盾论、西学东渐等。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被引10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本体论等。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被引10次。引用该书论文的主题主要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践观等。

六、结语

以上的统计是将被马克思主义学科论文引用的图书文献分成“领袖著作”、“历史文献与政治资料”和“学术著作”3个类来分析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术影响力状况。这种统计类别的划分可能涉及分类的标准性问题,导致个别图书具有多类别属性的状况,譬如领袖著作、历史文献与政治资料可能都同时兼有学术著作的属性等。然而想要清晰地从各个角度把握不同类别性质的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术影响力,这样的分类也是必须的。

在各类图书平均被引篇次统计中,领袖著作占据绝对优势,是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图书。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先进文化传入我国就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未尝不是一种文化,而且首先是一种西方文化。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自然也握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因而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3]党的领袖,首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其次它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革命运动领导者。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也就必然成了本学科重要的被引源泉。相对领袖著作图书的被引率,学术著作图书则显得偏少,不足其5%。可以看出在我国学术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影响几乎微乎甚微。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重要在于它是一门科学。而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如果偏离了学术这个基本方向,其前景是令人担忧的。因此就马克思主义学科本身而言,一方面应坚决抛弃应景性论证的窠臼,强化辩证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在学术上应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在对当前中国伟大的社会实践中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提高自身影响力。

综合以上统计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影响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图书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的主要学术资源,2000-2007年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图书的占本学科论文引用总篇次的86.03%,相当于期刊论文的引用总篇次的8.69倍。第二,被引图书中领袖人物的著作居多,占总量的47%,且其被引总篇次高达92%以上。相当于10篇马克思主义学术论文中有9篇全部引用领袖人物的著作。那么,其他类型的学术资源呢,譬如期刊论文、网络资源等何以影响极小?学者的著作又何以影响极小?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者值得注意的问题。此类问题超出本文讨论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标签:;  ;  ;  ;  ;  ;  ;  ;  

基于CSSCI(2000/2007)数据的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影响分析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