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维 鄂州市中心医院 湖北鄂州 436000
【摘 要】目的:探讨麻黄碱在60岁以上老年人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上腹部及胸科手术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诱导时采用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诱导时采用剂量为0.1mg/kg的麻黄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呛咳发生率为4%,对照组未4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与基础值比较,收缩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碱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能显著地降低异丙酚及芬太尼的心血管抑制反应,还能显著地控制呛咳的发生率。
【关键词】高金合金;口腔修复;临床疗效
在临床治疗上,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诱导的过程中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循环低血压,而若在对患者进行丙泊酚诱导前,采用小剂量的麻黄素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并且还能有效地抑制应用芬太尼而诱发的呛咳症状[1]。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上腹部及胸科手术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诱导时采用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诱导时采用剂量为0.1mg/kg的麻黄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上腹部及胸科手术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26±6.58)岁。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9.76±5.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排除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脑血管病以及心绞痛患者;②排除术前收缩压在180mHg以上以及舒张压在110mmHg以上的患者;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晓同意书。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诱导时采用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诱导时采用剂量为0.1mg/kg的麻黄素进行治疗。具体的措施如下:①于入室前30min,对患者采用剂量为0.1g的苯巴比妥钠以及剂量为0.5mg的阿托品进行肌肉注射;②在患者入室后,开放其上肢前臂静脉,然后为其输注500mL/h的复方氯化钠。患者采取平卧后,对其无创血压、心电图已经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测定,20min后当患者的各项参数平稳后对其基础值进行测定。当患者持续面罩吸氧6L/min后依次为其采用剂量
为0.05mg/kg的咪达唑仑、剂量为1.5μg/kg的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直到患者的意识和眼睑反射消失后,为其给予剂量为0.08mg/kg的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对照组患者采用2mL的生理盐水进行注射,治疗组采用剂量为0.1mg/kg的麻黄素进行治疗,于2min后对两组患者均注射剂量为1.5mg/kg的丙泊酚,注射时间控制在30s左右,于1min 后行机械通气[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的收缩压及心率测定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表示,组间距对比采取t值进行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呛咳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有1例(4.0%)患者出现呛咳症状,对照组患者有12例(48.0%)患者出现呛咳症状,治疗组患者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后的收缩压及心率变化
对照组患者诱导前收缩压基础值为(16.91±0.46)kPa,诱导后收缩压为(14.03±0.29)kPa;治疗组患者诱导前收缩压基础值为(16.76±0.81)kPa,诱导后收缩压为(18.29±0.49)kPa。对照组患者诱导前心率基础值为(81.02±1.16)min,诱导后心率为(64.02±1.20)min;治疗组患者诱导前心率基础值为(86.07±4.50)min,诱导后收缩压为(89.01±5.41)min。这说明对照组患者与基础值比较,收缩压及心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与基础值比较,收缩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由于全身脏器的退行性改变,使其心血管系统结构及功能也出现衰老性变化,因此患者在麻醉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不良现象,从而造成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3]。
虽然异丙酚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以及恢复迅速等特点,但在诱导期间容易出现血压下降不良现象的发生,并且与芬太尼合用的过程中更加加强了心血管抑制状况,而丙泊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血压和心率的下降。本文此研究表明,小剂量的麻黄碱在全麻诱导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起到心血管抑制作用,且不会导致患者血压和心率的过度增加[4]。麻黄碱在临床应用上能确保患者呼吸道的平滑肌松弛,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中枢神经兴奋及肺血流状况,并且能显著地控制患者呛咳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麻黄碱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能显著地降低异丙酚及芬太尼的心血管抑制反应,还能显著地控制呛咳的发生率,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德智,周霞.麻黄碱用于老年人麻醉诱导预防心血管反应及呛咳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3):3-5.
[2]李喜荣,李义贤,杜少芬等.麻黄碱减轻老年人异丙酚麻醉诱导时心血管抑制反应[J].医药论坛杂志,2014,25(3):11-13.
[3]康利,乔利鹏.麻黄碱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3(4):125-126.
[4]陈秀侠,齐敦益,郭继龙等.麻黄碱预先给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丙泊酚麻醉无痛胃镜检查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10):637-640.
论文作者:张志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患者论文; 诱导论文; 收缩压论文; 麻黄碱论文; 心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