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重症监护护理。结果:护理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6.86%),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重症监护护理有利于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服务质量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199-02
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包括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严重者甚至诱发生理、代谢功能异常并危及其生命安全[1]。现已明确在及时确诊病情、积极对症治疗呼吸衰竭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护理服务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但如何取舍护理方案仍存一定争议。基于此,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重症监护护理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提高此病护理质量提供可靠参考,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0例呼吸衰竭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n=350。研究组中男181例、女169例,年龄19~89岁、平均(64.13±2.17)岁;对照组中男183例、女167例,年龄21~90岁、平均(64.14±2.16)岁。研究组、对照组各项基础资料数据对比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内容涉及病情观察、遵医嘱给药、管路维护、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重症监护护理,具体如下:(1)加强对病房环境的干预措施,严格按要求控制室内温度、湿度,适当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定期对室内空气、地面、物品消毒预防感染;(2)饮食原则应清淡易消化,食物富含丰富营养但需控制食盐、脂肪及糖分等摄入量,确保摄入一定量膳食纤维预防便秘;(3)行静脉给药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较快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4)吸氧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面罩及鼻导管,定期更换管路预防感染,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发生压力性损伤;(5)及时协助患者清理口腔内异物、分泌物,咳痰无力者需利用翻身叩背、雾化、吸痰等措施协助其顺利排痰;(6)除利用仪器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外,护理人员还需凭借自身经验根据患者面色、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主动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上报医生后需协助其处理。
1.2.2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满意度:利用本科室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或家属)对本次护理满意度,该问卷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优,评价内容涉及护理效果、病房管理、关爱患者等。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经(x-±s)表示、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t或χ2检验,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
护理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为6.86%,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注:本次研究中未出现1例患者同时发生2种及以上不良反应情况。
表1 两组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对比[n(%)]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3.讨论
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呼吸器官功能障碍,由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均呈不同程度衰退趋势,因此提示老年人群呼吸衰竭发生率相对较高[1]。研究表明,呼吸衰竭病因复杂、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在行临床救治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护理服务对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均具有重要价值。但有研究显示[3],以往临床应用于呼吸衰竭的常规护理服务缺乏针对性的护理目标,而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所有患者采取统一护理模式则不利于避免个体差异,因此部分患者无法获得理想护理效果,应引起相关护理人员注意。
重症监护护理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新型护理理念,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实际特点提供针对性的环境、监测等护理措施,从而有利于与治疗措施起到协同作用,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果,同时予以侧重呼吸衰竭相关监测项目从而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加以解决,最终使呼吸衰竭患者获得更优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2]。本文也已通过分组研究证实,经重症监护护理服务的研究组呼吸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更优,此结论与周芳[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利用重症监护护理有利于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服务质量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改英.重症监护护理应用于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36):7199-7200.
[2]周芳.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69.
[3]刘晓丽,张岩.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23例整体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85-87.
论文作者:郭亚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重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满意度论文; 常规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