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欧关系:“新时代”已经来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代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京上台后,大力提升俄欧关系,将其定位为俄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欧盟也采取了积极的回应姿态,欧盟领导人和舆论界越来越频繁地谈论“欧俄关系的新时代”。目前,双边关系不断升温,发展前景引人关注。
共识合作增多,关系发展加快
(一)经济合作力度加大,经贸发展迅速。欧盟一直是俄罗斯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俄对外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约为40%,大大超过与美国和日本贸易的总和(俄对美贸易只占5%)。俄进口额的35%和吸引外资的60%来自欧盟国家。据统计,从1991年起欧盟向俄无偿提供了20亿欧元的援助,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向俄提供了226亿和105亿美元的贷款。俄对欧贸易一直顺差,1999年贸易顺差不低于100亿欧元。另外,俄还是欧盟市场能源方面的主要供货国,目前,欧盟所需石油的10%和天然气的36%依赖从俄进口。今年5月,俄和欧盟在莫斯科首脑峰会上表示要共同促进加里宁格勒州的发展,俄要把加州建成俄欧经济合作的桥梁。
(二)加强政治对话与协调,巩固伙伴关系。1994年6月,俄罗斯与欧盟签订了伙伴与合作协定,将首脑、部长、议会间的双边对话制度化,规定俄总统同欧洲委员会和欧盟主席每年会晤两次,合作委员会部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建立欧洲议会和俄联邦议会间的合作制度。这是欧盟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具有明确措施的政治关系框架。1998年4月,欧洲议会一致同意欧盟与俄罗斯在各个领域建立“特殊关系”。1999年俄罗斯与欧盟通过了《俄联邦同欧盟关系中期(2000-2010年)发展战略》,双方的主要目的是使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普京从任总理起至今已先后参加了五次俄欧盟首脑峰会,出任总统后首先出访欧盟主要成员国英、意、西、德,并与法国修复关系,与欧盟的“发动机”德国建立圣彼得堡论坛等。迄今为止,双方在“欧盟东扩”、“建立统一大欧洲”、核不扩散等政治问题上已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积极对话与合作。2000年4月,在欧盟外长理事会与欧盟—俄罗斯合作理事会期间,俄明确表示“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政治对话没有不能谈的话题”,欧盟也“对普京‘强烈渴望’发展俄罗斯与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表示乐观”。
(三)安全共识增多,协调进一步加强。俄罗斯与欧盟已形成了“在安全上必须合作,放弃敌视和对抗”的共识。首先,彼此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加强沟通。2000年1月和4月通过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联邦新军事学说将北约作为主要的潜在威胁,并视波罗的海三国是北约东扩的红线。欧盟作为美多年的盟友,在北约问题上立场基本一致,但在北约责任区、安抚俄罗斯等问题上却与美国有明显歧义,而与俄罗斯有某些共同点,表现为俄欧都反对北约全球化,反对撇开联合国安理会自行其事,反对北约过分强调军事行动的作用等。欧盟国家多次表示,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应充分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和意见。第二,双方在核裁军和军备控制方面存在共识。2000年4月,俄国家杜马批准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此举赢得欧盟的极大好感;与此同时,欧盟国家对美国会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进行了公开批评,对俄罗斯极力反对的、布什上台后美国执意要单方面部署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持反对立场;在美国要废除1972年与苏联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上,欧盟国家明确说“不”;在处理波黑和科索沃危机以及巴尔干地区维和问题上,欧盟积极主张俄罗斯参加,强调俄罗斯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俄积极支持欧盟建立独立防务的努力。1999年6月,欧盟科隆首脑会议发表了《加强欧洲安全和防务政策的声明》,开始启动欧洲武装标准化和军工一体化进程。12月,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决定在2003年前组建一支6万人的欧洲联合快速反应部队。对于上述举动,俄罗斯予以积极支持,俄官员直截了当地指出:“欧盟军事的政治成分今天正在得到加强。如果能建立一支欧洲兵团,并且不是通过北约受美国指挥,那么欧盟完全可以向那些现在急于想加入北约的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俄罗斯愿从自身的角度实现这一设想。”
战略上相互借重,利益上相互弥补
(一)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到处推行霸权和强权政治,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全球新战略同俄罗斯及欧盟希望世界呈现多极化的战略目标形成尖锐对立。普京总统要恢复经济、实现强国之梦,首先要带领俄走出“二流国家”的尴尬境地,使俄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占据重要的中心地位之一”。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加快和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增加,欧盟越来越力争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谋求在安全上减少对美依附,经济上力争缩小与美差距,外交上强调“欧洲特色”,争取成为世界独立的一极。俄欧在世界多极化构想上立场基本一致,并相互借重,相互支持。
(二)建立“统一的大欧洲”是欧盟多年来的梦想,而“回归欧洲”则是俄独立后社会的主流心态。普京上台后,将全面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看作是振兴经济、恢复大国地位的一条捷径。普京在2000年10月俄欧盟首脑峰会上指出:未来的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一体化的特征”。2001年5月俄欧盟首脑峰会提出,双方用5至10年的时间首先建成欧洲统一的经济空间。因此,俄罗斯支持欧盟东扩,认为欧盟东扩不仅能加快欧洲一体化,而且“有可能使北约东扩问题迎刃而解”。
(三)俄发展经济高度依赖欧盟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这是俄大力发展与欧盟友好关系的动力源之一;而欧盟则是俄能源出口的最大受益者,并且今后对俄能源需求还会继续增加。而且欧盟还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影响俄的改革进程,占领俄罗斯潜在的战略大市场,促进俄的政治稳定和欧洲安全,借助俄加强同美国抗衡的份量,提高欧盟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
(四)欧盟认识到,俄罗斯是一个核大国,在保障欧洲安全和稳定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科索沃危机已经使欧盟看到了俄在保障欧洲安全,特别是在解决地区冲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一贯主张加强与俄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进而与俄建立一种“稳定的、经得起考验和持久的安全伙伴关系”。俄则欲借助与欧洲的安全合作减轻美的军事压力,增加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回旋余地。
观念差异颇大,难成真正盟友
随着俄欧盟“共同语言”的增多,不排除今后双方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但由于各自对美关系、价值观、心理等因素的差异,双方难以发展成为真正的盟友。
首先,俄欧关系的发展受俄美、欧美关系的制约。负责欧盟外交事务的欧盟委员彭定康在其《欧盟与俄罗斯》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欧盟和俄罗斯是欧洲的两大对手”。虽然欧盟指责美对俄的一些做法鲁莽,美也对欧盟亲俄举动不满,但是欧美毕竟是一个战壕里的多年盟友,在遏俄弱俄的战略上基本一致,欧盟不希望俄罗斯坐大,而是希望保持一个“弱而不乱”的俄罗斯。虽然近年来欧美关系结构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既不会使俄“跻身于”美国和欧盟之间,也不会使俄一变而成为欧盟的特权伙伴。俄在与美国建立起稳定而牢固的关系之前,也不可能同欧盟取得决定性的接近。
其次,俄欧之间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欧盟国家的普遍人权、自由和民族自决权价值标准与美相近,这决定了它们与美国一起轰炸南联盟,对俄罗斯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行动进行猛烈抨击并严厉制裁,指责俄罗斯对待独联体国家的一些压制做法,提醒俄“应该通过谈判、或由欧安组织作中间人来解决与独联体国家的争端”,对俄的新闻自由也颇有微词。俄虽在向资本主义制度转轨,但多年与西方的隔离与敌对,难以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加之普京上台后我行我素,难以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行事。
最后,俄欧之间存在相互防范心理。历史上俄欧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征服与被征服、侵略与反侵略、扩张与反扩张事件在俄欧历史上屡见不鲜。冷战时期,西欧与苏联又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欧洲成了美苏对抗的主战场,双方都在欧洲部署了庞大的武装力量和核武器,欧洲大陆一直笼罩在核大战的恐怖之中。俄欧之间的这种恩恩怨怨在双方民众内心投下了巨大阴影,形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加之宗教信仰以及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这些都影响了俄欧之间的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