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统工程论文,图书馆论文,形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1)03-0122-03
策划人语
我对图书馆,一直怀有深深的感情。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许多节假日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即使在下放插队十年的岁月里也依然如此。我一直在关注着图书馆的发展变化。
我国古代称图书馆为藏书楼。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的现代化图书馆,是20世纪初才从西方借鉴过来的“舶来品”。我国最早由国家投资建立的图书馆是1907年设立的京师图书馆和稍早一些的湖南图书馆。当时的清政府曾批准由欧美出访归来的政治大臣端方、戴鸿慈要求政府下谕,由学部主持,在各省设立图书馆的折子。于是,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兴建了图书馆。桂林图书馆就曾经是广西省立第一图书馆。客观地说,清政府在仿效西方普及公共文化设施,启迪民智方面还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的。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百年。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其公共性质虽依然没变,但关于它如何改革、演变的讨论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哪怕在年轻人心中也是如此。可以预言,不管21世纪如何“全球化”“网络化”,我们都将离不开图书馆。
(邓祝仁)
一、图书馆形象引论
图书馆形象研究,如同城市的“窗口工程”一样,无疑是新世纪给图书馆界提出的重要课题。其实,近年来,图书馆形象问题已引起了部分业内人士的关注,从90年代初开始,一些研究图书馆形象问题的文章相继发表,图书馆形象意识逐渐觉醒。但这些研究尚未充分展开,在系统性和连续性方面还较为欠缺,与其他课题相比还显得十分薄弱。因此,图书馆形象研究还有待深入持久下去。在推行图书馆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开发图书馆独特而丰富的形象资源,努力拓展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1.图书馆形象的内涵与划分
图书馆形象,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组织形态。从图书馆的行业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来看,图书馆形象包含着图书馆视觉形象、行为形象和精神形象。
(1)图书馆视觉形象,指直接显现于社会公众面前的图书馆外观形态。它是图书馆的外壳,主要包括:①图书馆观瞻形象,②图书馆环境形象。
(2)图书馆行为形象,指图书馆对于社会与读者的活动姿态,即有个体,也有群体的,主要包括:①图书馆服务形象,②图书馆员工形象。
(3)图书馆精神形象:①图书馆办馆方向,②图书管理水平,③图书馆独特理念,④图书馆队伍素质。
2.图书馆形象的特征与意义
(1)图书馆形象是人们对图书馆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具有自身的明显特征:
①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任何组织都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与社会交往之中,它的存在、行为、成果必然给人留下某种印象,从而产生某些看法和评价。图书馆在与社会各界进行物质、信息、精神文化的交流中,也必然会给人们留下印象,从而产生看法和评价、形成一定的图书馆形象。图书馆形象不仅依赖于图书馆这一客体存在及其实践活动,而且依赖于社会公众这一认识主体的主观印象、综合评价,它潜存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结果。
②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图书馆形象不仅体现其外貌形态,还反映其内在精神,不仅包括图书馆建筑、现代化装备、文献信息资源等有形的物质要素,而且还包含图书馆价值观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文化氛围等无形的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是基础与保证,精神要素是灵魂与支柱,图书馆形象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③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图书馆形象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及广的概念,涉及图书馆的各个层面,包含许多要素。它是多层次、多视角的;又是各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立体的、整体的,每个要素都将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图书馆形象是图书馆要素的立体组合,整体姿态,是多样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统一。
④相对性与可塑性的统一。图书馆形象是人们对图书馆这一客观存在及其实践活动的主观印象、整体认识和综合评价。其认识只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因为,一方面,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图书馆有不同的看法、评价,而传统习惯、偏见、沟通障碍等因素也使人们的主观认识产生偏颇、形成对图书馆的片面看法;另一方面,图书馆形象可以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正由于图书馆形象的这些相对性,就使其并非绝对地一成不变,从而具有了可塑性。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调整、优化自身因素,以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公众需要,不断改善自身形象,从而引起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形象既有认识的改变;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公关活动、宣传媒体,扩大图书馆形象宣传,促成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形象片面认识的改变,加深公众对图书馆形象的正确认识。
二、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探析
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是客观存在的一项实践活动。本文首次把“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新概念抽象提出,以便把图书馆寻常的实践创造活动进行梳理,并借鉴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公共关系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归纳其丰富内涵,探讨其独特功能,试图建构有效的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新理念,为发展图书馆事业寻找一种新的契机,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1.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概念的提出
图书馆形象,是一个立体、多维、复杂的综合系统,是关系图书馆各个方面的一种文化组织形态,是图书馆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有机组合。它不仅包括图书馆物质装备、馆容馆貌、馆藏建设,还涉及图书馆性质功能、图书馆精神文化、图书馆队伍建设等等。因此可以说,图书馆形象系统是诸多图书馆形象要素之间的合理组合、有机构成。如果把图书馆形象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塑造、建立、完善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设计策划、开发塑造、调整控制、组织实施等具体操作、运行来实现,这就构成了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因此,简言之,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就是用于塑造、建立、完善图书馆形象系统的一系列操作方法(或系统方法)及其运作过程。它是一个与图书馆管理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有待深入探究的全新概念,其实质就是创新与塑造。它将突破图书馆管理思想定势,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造竞争优势,不断注入时代新内容,不断促使图书馆形象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优组合和实现最佳效益,它将永远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它又将积极、主动进行塑造,塑造图书馆形象客体(图书馆)和主体(读者)及其二者关系,不断追求、不断塑造、不断完善图书馆形象。
2.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功能述要
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存在于图书馆的全部实践活动中,扮演着无所不在的角色,它将润滑和催化着图书馆的各种关系、各项活动,为图书馆这个有机体的发展创造动力资源,发挥“内促团结、外求发展”的系统合力。
(1)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可以产生引导力(导向功能)。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建设能够对图书馆员工的价值和行为取向起到导向作用。在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建设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形象系统目标(标准),将成为图书馆全体员工为之奋斗的工作、事业目标。而这目标的确立,也就确立了图书馆的整体价值观念和具体行为规范,这将为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树立一面旗帜,向全体图书馆员工发出一种号召。而这种号召一经广大图书馆员工认可、接受和拥护,就能给他们以方向感,就会保证全体图书馆员工言行的正确和图书馆运行发展的协调、健康,从而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2)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可以产生规范力(约束功能)。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的建设,能够对图书馆员和读者思想、言行起到调控和约束作用。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所提出的总体形象标准,可以规范图书馆员工的言行;而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图书馆员和读者也将发生约束力,促使他们思想上进、工作主动、遵守规章、努力克制或阻止有损图书馆形象的不良言行。也就是说,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就是塑造与规范的过程、控制与约束的过程。
(3)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可以产生驱动力(激励功能)。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能够赋予图书馆员能动性、创造性,起到振奋精神、催人向上、不断进取的激励作用。当图书馆形象目标作为一种信念,经过不断培养、灌输给全体图书馆员,并渗透到图书馆各项活动中,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热忱和干劲,更加珍惜和维护图书馆形象,更加努力完善图书馆形象。这就使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成为全体图书馆奋发向上的一种驱动力。不仅如此,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还将发生行业效应,为图书馆这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不断输送力量,并成为各个图书馆之间相互竞赛的驱动力。
(4)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可以产生凝聚力(聚合功能)。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能够把全体图书馆员的意志和愿望“粘合”在一起,产生巨大的聚合作用。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所确立和推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始终都反映着全体图书馆员共同的追求、意志,并通过具体的形象标准(目标)和塑造方法、途径,将全体图书馆员的动机、期望、行为和价值观统一到图书馆全局利益和共同的价值观上来。经过反复操作,坚持主题不变、内容常新,久而久之,全体图书馆员就会对形象标准产生认同感,使个人目标与图书馆整体形象目标产生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以图书馆形象为中心的群体意识,从而使图书馆员在潜意识里本能地对图书馆集体产生向心力,并为达到图书馆形象目标而紧紧凝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合力。这种凝聚力是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5)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可以产生影响力(吸引功能)。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能够引起读者公众、社会各界及整个图书行业的注意力,产生明显甚至强烈的吸引作用。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将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发和强化图书馆各项功能,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公众利用图书馆,进行知识创新。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可以引起图书馆界的反响,促使图书馆全行业学习和赶超先进图书馆活动的展开,使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更广泛的范围开展起来,形成一种行业“气候”,造成一种后进学先进、先进更先进、争创图书馆良好形象的可喜局面;图书馆形象系统工程可以提高图书馆知名度,吸引传播媒体的注意力,造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重视与支持,争取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理解与利用,赢得海内外名人志士对图书馆事业的投资、赞助与捐赠,吸引更多资金、信息和人才,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