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工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工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职工教育滑坡的问题已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在人们疾呼还职工教育应有地位的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往往被忽视,这就是职工教育中的政治教育,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职教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职工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不得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重要讲话中,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一定要讲政治的问题。他说:“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要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行。”这为我们搞好职工教育指明了方向。
职工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共同构成了国民教育的整体。从一定意义上讲,职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精髓。因此,无论从工作范围还是从工作内容讲,它都应该是职工思想政治、文化科学、业务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教育。
职工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在80年代,已得到企业和职工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认识,政治夜校、政治轮训、爱国主义等系统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在各行各业普遍地开展起来。以政治教育为龙头的职工教育,有力地激发了广大职工,尤其是青工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职工教育也常常被人们单纯理解为学历文凭、岗位技术和职业技能教育。一些职工院校和培训中心,政教班学员减少,不愿到政教班的学员明显增多;一些青工对政治、技术学习都不感兴趣,喜欢混日子,在企业真正能娴熟操作高难技术的青工并不多见。不少青工的脑子里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没有如何提高自身技术素质的想法,但对搓麻将、泡舞池,渴酒海吹神聊混日子“情有独钟”。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06页)要有效地激励职工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职工解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和思想认识问题,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职工教育过程中,要从思想上提高职工对学习业务、技术重要意义的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践已经证明,如果忽视和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四项基本原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坚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就得不到保证,职工群众就会失去强大的精神支柱,政治信念就会动摇,思想道德水平就会下降,法制纪律观念就会淡漠。一句话,社会主义阵地就难以坚持。
二、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是经济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大变革中,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思想中也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犹疑、彷徨、困惑和迷茫。特别是随着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全面推行,工人们在签下一纸劳动合同的同时,也随即加入了劳动力竞争的行列,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摆到企业的面前。不管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生产建设者,都要在市场经济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接受脱胎换骨的考验,以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这种新形势下,职工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更加突出,任务也就更加繁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各项工作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保证。在实现两个转变的条件下,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是由企业作为社会基础物质生产和经营单位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为了保证企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利用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所决定的。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觉悟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政治教育形式,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觉悟,使其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把先进的科学的阶级意识变成个人的自觉投身改革、献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中去。
——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参与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行为都必须按市场经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进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对企业来说,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市场;而人才和全体职工创造性的发挥,除了靠物质手段外,还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根本。始终“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同舟共济,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加速前进。
——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提出许多新的课题,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各种疑虑、困惑,以及因企业暂时困难所带来的人心不稳、思想混乱等问题,都要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加以解决。随着形势的变化,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都要靠人、靠干去克服,靠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使企业上下一条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实践已经证明,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的精神状态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职工民主法制意识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逐步完善,使职工的民主意识得到增强,职工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民主权益。合同制的普遍实行,股份制的推广,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扩大,使职工不但要从经济上更加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且要从社会政治生活上增强民主参与意识,更加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命运、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生活福利等一系列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环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使职工的这种民主参与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将促使企业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三、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振兴企业的百年大计
实现两个转变,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强活力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市场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取决于自身的整体素质,取决于企业劳动者政治水平、业务和技术素质的不断提高。搞好企业职工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职工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国有企业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战略任务。
——培养“四有”职工队伍,是振兴企业的基础。企业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又要有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严肃的劳动纪律,具有较强的主人翁觉悟和责任感,自觉地艰苦奋斗,诚实劳动,为国家和企业积极作贡献的劳动大军。一句话,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队伍。
——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实现两个转变的保证。实现两个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运用“特色理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知识、观念、能力和本领。先进设备可以引进,“四有”职工队伍不能引进;高科技花钱可以买来,职工的政治、业务和技术素质花钱买不来。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从地上长出来,只有在实践中培养而成。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保证。
——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的发展并非单纯是经济的发展,而是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诸方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是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思想现代化;高科技的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劳动者自身的前途和命运,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如何。因此,尽快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既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也是劳动者自身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关系到21世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计。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的快慢与经济实力强弱的程度,并非完全取决于拥有资源的多寡,关键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19世纪、20世纪给每一个中国人最为深刻的教训就是,落后就会挨打。当今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不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都不能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就会在激烈竞争的国际舞台上捉襟见肘。先进的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光有先进的设备不行,关键在于提高制造和使用这些设备的人的素质,提高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能力。世界本无兴云致雨的神力。12亿多中国人素质的提高,就是排山倒海的力量,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象征。
——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重在教育,贵在坚持。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熟练的技术工人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加快高素质、高技术职工队伍的培养,是一项跨世纪的宏大的历史工程。百年树人,教育为本。从现在起,就要把国民素质教育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要从娃娃抓起,着力培养“四有”新人,就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劳动后备军。同时,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加强企业各类人员的在职教育。如此坚持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不更改,无懈怠,必有成果。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中国劳动大军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施展抱负之时,就是中国巨龙腾飞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