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语文;审美;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语文教学做为基础内容得到高度重视,小学语文也成为教学体系中的重难点科目。在组织语文教学中,以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审美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能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塑造正确的人生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课文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感染力,深度表现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文学所表达的道理。例如,对于常常歌颂的高尚的情操,友情、亲情、同窗情等,在教学内容中体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培养这种情感、审美的形成。通过语文内容,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所以,我们要对教学内容的审美教育充分利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手段中的审美教育
阅读是语文教学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对于审美教育十分欠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审美的培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手段中加强审美教育?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升小学阅读审美性教学效果。
在常态教学格局中,教师往往关注教材中的得分点,忽视其中最深沉、最动人的情节,导致学生的审美教育存在缺失,无法真正体会到每篇文章带来的熏陶。因此,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审美教育深度不足、内容不全、认识不够等问题。下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手段中的审美教育:
(一)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文学素质培养
语文教学通过其熏陶功能发挥作用,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教授课程时,让学生感受到“整体”才是重中之重,能够让学生对教材有直观的印象,并知晓文章讲述重点内容。其次,文学形象必须完整,不能断章取义,要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唤起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听听,秋的声音》课文阅读教学,布置学生进行读后感等写作练习时,要看学生的感受感悟,是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具有哲理性和现实意义。比如,听完秋的声音,引发学生什么样的思考。学生在阅读当中,感受到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文学情感、素质的培养。
(二)尊重学生自由的天性受到保护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席勒说“审美教育是极致自由的,是确保自然人身自由人转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而言,在他们的心灵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草木,景物,都会让他们感受到不同事物的神奇并保持足够的向往与探索动力。教师必须对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进行保护,给予他们足够 的鼓励、宽松和支持。用真挚的爱去带动学生,让他们时刻以真诚、善良的心灵去面对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真实的展现自己的情感,学会表达各种各样的内心世界,尽量避开用成人的想法禁锢儿童的思维,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认知和理解,让他们能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情理结合是语文教学首要原则,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受得到提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观
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标准里可以看出,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当中,美育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课中既要依据课程内容知识,而且还要与实际紧密联系。语文新课标指标:“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以此优化语文教学环境。”最大限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环境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对学校、教室、室外环境等进行美化,确保化三者结合形成学校独有的教学氛围,那么教师就会重视自身的教态、语文等等;教师在关注自身审美发展的同时,也会指导学生去美化自己的形象、生活、空间,让学生真正理解“自己幸福是自私的,只有尽量让别人也同样幸福才是无私的。”众所周知,环境是无声的,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个性情感、养成良好习惯,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全方位的,能够在不知不觉间向着学校营造的环境氛围靠拢,逐渐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下大力去抓好校园的绿色、净化、美化等方面工作,发挥橱窗、墙报、板报、校报等载体功能。如张贴新三字经、优秀学生的照片、事迹、世界名人肖像等,甚至可以将学生自编自抄的报纸进行悬挂或张贴,让学生们能够有良好的交流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中成长。由此可见,环境育人是一门隐性课程,教师、学校应该加强环境的创建,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确保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让环境的美育效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其中不仅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培育健康的心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塑造学生审美意识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掌握阅读的科学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学生阅读《手术台就是阵地》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事先构想文章的思路及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学会利用圈点勾画的形式弄清楚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人物,围绕课文表达的主旨,以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什么道理等等。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而更好地白求恩大夫的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精神。此外,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活动丰富阅读的形式能够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组织的参与能够让学生重视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塑造、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作为选题,分析了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教育。我们不难发现,美育是针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引领与教育,完善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取张贴悬挂伟大祖国的诗词、新三字经、优秀学生的照片、事迹,世界名人肖像等方式,营造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张扬个性、勇于参与的良好氛围。在组织实施美育中必须要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实施美育要注重听、说、读、写全面结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次,将思维、语言、行动训练结合起来,不仅要有足够的思维认知,还要将思想转化为语言和技能,使思想真正成为行动的指南。第三,要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将“文道统一”作为语文教学基本原则,不能让美育沦为理论课,而是让其成为一堂强化思想、美化心灵的过程。最后,要将美育与其他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将目标、兴趣、内容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他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洁婧.小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路径浅探%[J].新教师,2017(10):57-58.
[2]孙薇.小学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尝试[J].语文建设,2017(24):8-10.
[3]杨曼曼.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倪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美育论文; 环境论文; 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