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材料中水泥试验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注意事项论文_张爱华1,熊立斌2

浅谈建筑材料中水泥试验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注意事项论文_张爱华1,熊立斌2

张爱华1 熊立斌2

1.身份证号码:230103197804207349 浙江杭州 310000

2.身份证号码:432325197705234016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在,水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当中,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提高使用水泥的质量,规范水泥检测的操作方法,所以,我们探究水泥检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对应的控制措施是有重要意义的.基于此,文章就建筑材料中水泥试验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材料; 影响因素; 检测注意事项;

一、水泥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及其要点

水泥是混凝土原材料中最为重要的材料,需要对其质量进行细致的检测。在水泥材料进入站场时,需要出示水泥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必须要有水泥厂质检部门的检测专用章。针对水泥的检测主要包括不溶物含量、烧失量、氧化镁和三氧化硫含量、水泥细度检测,以及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检测,还有需要对水泥与外加剂的相适应性能做净浆流动度的检测,按批次进行的胶砂强度检测,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等。各项检测结果均需要符合规范相应指标,确保水泥性能符合要求,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水泥材料检测结果主要受到仪器、试验环境和操作水平的影响。以强度检测为例,通常我们会用水泥的 28d 抗压强度表示水泥的强度,其检测过程为:首先需将胶砂搅拌机振石台下料漏斗、刮平刀、试模等试验器材准备好,并保证这些器材符合标准要求。需将水泥、标准砂和试验用水在试验前一天放入到成型室中,在试验开始时先对其温度进行测量,通常实验室温度需控制在 20℃左右且相对湿度需大于 50%.在强度检测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加荷速度,在抗折强度测试时须抹去势题表面的水分与砂砾,将试体气孔多的一面作为加荷面;在抗压强度测试中要使全过程保持 2400N/s±200N/s 的速率;在破型试验中应当优选微机控制自动压力机,以避免人为误差。

二、水泥检测环境和养护条件

1、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水泥试体在振实台上成型,也可使用频率2800~3000次/min,振幅0.75mm振动台成型。试体连模一起在湿气中养护24h,然后脱模在水中养护至强度试验。水泥试体成型时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破型时的温度也应控制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的范围内,以保持检测温度、湿度条件的一致性。特别是在水泥凝结时间的检测过程中。温度、湿度范围一定要控制在范围内且相对稳定,否则对检测结果有很大影响。对温度的控制应以标定合格的温度计为准,不能以控制器上显示的数值为准。

2、养护箱的隔板要处在水平状态,否则会导致养护时未硬化的水泥胶砂试体流浆或变形,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水泥试体养护时应符合GB/T17671—1999中的规定条件:“养护箱温度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养护池温度应在2O±1℃范围内。试件彼此间保持一定间距,以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养护期间不能全部换水。除24h龄期或延迟至48h脱模的试体外,任何到龄期的试体应在试验(破型)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体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试验为止。”有的检测人员把水泥试件放入水槽(池)中,试件的下表面与槽(池)底面直接接触,这样会造成水泥内部的水化不均匀,影响强度的检测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水泥材料的质量检测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1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水泥强度、性能等各种属性的试验检测采取了严格的执行标准,实现了对水泥试验的检验程序、数据分析的管理和监督。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水泥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强度的测定、水泥细度的试验和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检验。这些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给水泥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了便利。

2 问题

首先,相关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并且上级部门管理不够到位。测量人员过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保障质量检测结果精确性的必要条件,然而实际上我国很多检测部门的人员一方面存在着工作经验不足、对仪器使用的知识不够完善等问题,另一方面,相关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心不足,加上有关部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使得检测工作质量低下。其次,国内的水泥材料质量良莠不齐、品牌多且无真正的界定,很多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规生产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建材产品,这些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密度、强度等物理性能缺失且有害化学物质含量超标等问题,阻碍了水泥材料质检工作的开展。再次,相关施工单位对水泥材料缺乏完善的管理,水泥材料采购、存放等环境混乱无序,并且常常出现材料检测的拖延和漏检情况。

最后,目前我国缺少统一的检测标准规定,检测手段也相对滞后,这些都给水泥材料检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水泥材料质量检测与防控策略

1 材料进场前和进场后的质量检测与防控

在水泥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做好其系列检测工作,必要时须查验水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出厂日期。若水泥材料的进场复验结果不达标,在有关规范批准对该类建筑材料取样进行双倍复检时,施工单位应当在监理单位到场的情况下根据相应的规范来进行双倍取样、重新检测,保证水泥材料在质量检测合格之后再进场使用。对于一些检测不合格或没有经过检验的材料、设备等,必须严格禁止其使用,并且要在多方的见证下进行就地封存,同时告知相关质量监督人员做好规范化处理。进场材料须同提交材料时所上报的各项指标保持一致,此外还要对施工的记录、材料的进场复验报告等做好认真核对,对材料进场复验的数量、频次、检测报告结果等进行仔细的查验,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或规范,在发现问题时需及时下达监督文书来对工程质量进行准确、适时的跟踪,对责任单位的不良行为要做好记录。

2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水泥材料质量的有关检测机构应当根据相关需求来对检测人员进行合理、足够的配备,结合检测人员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必要的教育、培训,确保检测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检测知识与能力,从而促进检测质量的提高。由于检测人员的从业水平、从业素养等对实验室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所以实验室在评定骨干人才时,应当严格限制其任职条件,对骨干人才的从业经验、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重点考察。实验室必须对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从事技术检测人员和监督人员的任职条件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来强化所有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素养、作风纪律以及廉政建设,并通过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等方案来有效地保证人员的素养和质量。

3 控制检测试验误差

相关检测人员必须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来确保水泥材料检测实验方法的选取、开展工作的有序进行。通常导致水泥材料的检测出现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泥强度试验当中的成型模具带来的影响;检测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误差产生;成型设备的校准工作对强度试验所产生的影响;抗压夹具给水泥强度检测的结果带来的影响等。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尽量减少与避免这些误差,在误差出现后需合理、及时地做出分析与处理。

综上所述,水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因此对于水泥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相关人员必须对施工材料的引进、运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好全程的有效监控,确保水泥材料的质量合格。对于建筑行业当中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问题,须切实强化水泥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从而保证我国建筑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文国,浅谈水泥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12):152,155.

[2] 徐碧珍,盛伟.混凝土检测中重要问题探析[J].门窗,2013(03).

[3] 尹娜 , 关于水泥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分析 [J]. 四川水泥 ,2015(04):12.

论文作者:张爱华1,熊立斌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材料中水泥试验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注意事项论文_张爱华1,熊立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