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分析论文_郭莹莹

生态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分析论文_郭莹莹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4

摘要:“海绵城市”,顾名思义,从字面上可知,它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的特性,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率,大大促进了城市建设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街道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最主要的城市雨水接收面之一。街道的景观设计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主要对生态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生态;海绵城市;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1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街道景观设计手法

1.1实现景观融合

街道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导向下可以将部分海绵城市设施布局与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对街区闲置空地以及质量低下的景观带进行重新设计,使原本没有利用的空白土地成为具有水文与生态环境、功能、结构相融合的文化景观系统。其设计原则如下:

1.1.1强调保持和恢复自然水体的景观特征,通过设计强化对地形高差变化的处理,结合景观带的洼地、等高线斜坡等要素,促进雨水的蓄滞和净化;

1.1.2结合街区自身实际,合理布置相应的街区绿地系统海绵设施,并加强与周边水系的紧密联系;

1.1.3将雨水和污水的收集、净化、利用与景观系统的布局相结合,尽可能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水景观供水,实现景观绿化的复合生态功能;

1.2道路交通设计

城市道路是街区内面积较大的雨水接收面,是实现径流运送和排泄的主要通道,在街区中占据较大的面积。因此,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街道、道路附属绿地以及停车场等空间对雨水进行蓄滞和净化。其设计原则如下:

1.2.1道路规划应尽可能地保留自然水道、本土水生植物等生态环境;

1.2.2选择符合海绵城市目标的路网布局,其形态布局应适应于场地的自然特征和地形,减少人为因素对街区自然排水路线的影响;

1.2.3利用街区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步行空间和停车场等空间布置低影响开发设施,在适宜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道路及周边公共用地区域布置地下雨水调蓄空间;

1.2.4构建网络化的绿色道路体系和步行体系,尽可能增加街区道路交通绿地面积,降低道路不透水面的连续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绿色街道植物设计

1.3.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道路两旁的植物在街道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因此绿色街道的植物设计应满足树木根系的生长需求,尽量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且生长强健和管理粗放的植物,这是实现绿色街道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在绿色街道建设之初,要对原始土壤进行检测,需依据植物的水生生态习性特点进行植物材料的筛选。因地制宜,种植适应当地的植物。乡土树种、耐湿性强的植物是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最佳选择。

1.3.2美化设计,一举两得

除解决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处理及再利用等问题外,绿色街道的植物设计还需承担景观美化的效果。为增强街道的观赏性与实用性,可将植物设计与树池的设计、人工湿地、雨水塘、植草干沟、滞留池塘等街道景观结合起来进行设计,达到美观和实用并举。

2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2.1地域性原则

具体的做法为街道景观的设计可以适当运用具有当地特色的色彩、纹饰等,大量的运用本土的植物,就地取材,借鉴当地特有的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手段,做到街道的设计和相邻的建筑风格相符合,同时与街旁建筑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避免街道建设对周围建筑氛围的破坏。适当的使用乡土植物不仅可以降低建造成本,某些特殊的植物甚至可以触发当地人生活的情感和记忆。正是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街道景观设计,使我们在感受城市街道风貌的过程中,可以捕捉到当地特有的文化传承。因此在塑造绿色街道景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挖掘该地区所具有的地域文化,并将之有机的与海绵城市雨水的集水设施、渗透设施、过滤设施和净化处理设施等相融合。让我们在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征下很有归属感。

2.2人性化原则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街道景观的人性化设计,首先应该有合适的街道尺度,街道中除了机动车、行人和骑行者外,海绵城市背景下的街道需要设置诸多的景观设施体系,例如:雨水的集水设施、渗透设施、过滤设施和净化处理设施等。因此,城市街道的交通和景观形式应当满足多种尺度的要求,实现连续顺畅的街道景观。同时景观的亲和性要求街道景观的设计和建造要以人的体验为基点和评判标准,在空间尺度、色彩的搭配、细节的丰富度、远近景交替等方面考虑。充分考虑人的各种体验和感受,做到以人为本。

3结语

街道的景观设计以海绵城市发展的进程为背景,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深入探究海绵城市建设与街道景观设计的互动关系。本论文的研究将会对海绵城市新形式要求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在解决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的同时使街道景观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实用,更加人性化。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性,为城市居民提供独具地域性特色与人性化的街道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安琪.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2]王军锋,李娟,姚章堂.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要点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1):46-47.

[3]张永飞.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4):104-105.

[4]吴羽.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的实践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论文作者:郭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生态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分析论文_郭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