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抓取教学科研论文的“来源”_生物学教学论文

从教学抓取教学科研论文的“来源”_生物学教学论文

从教学中捕捉教研论文的“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教研论文,首先必须找到论文的“源”。只要做个有心人,论文的“源”就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的好多教研论文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捕捉到的。

一、从课堂教学中捕捉

上课和听课是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实践,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例如,有一次我在上习题讲评课时,其中有一道是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题目。班上95%以上的学生答案都错了,我也开始对标准答案产生怀疑,正准备“纠正”时,一位学生马上报告说答案没有错,并说出了理由。当时在课堂上我也不敢肯定该学生的观点。课后我又和少数几个学生开始了激烈的争辩,结果问题越辩越明。我发现师生对待这类问题,都很容易出现共性的错误,于是以该考题为主要题材,写了一篇“两道被高频误解的‘难题’析疑”论文,发表在2009年第5期的《中学生物教学》杂志上。

二、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

学生的提问往往是教学中的疑点、难点,也是学生认识的误区,这些误区恰恰是论文的题材。例如,有一个学生拿着北京市2005年春季高考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来问我,说为什么题目大致一样而答案却完全不同。看过他所说的两道题目后,我发现这两道题中的问题貌似一样,其实质完全不同。由此暴露出学生对对照组设置过程中的加减法处理原则不清楚这一问题。给他讲清答案后,我试图从理论上把该问题说透彻,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参考,于是我写了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确认”的文章,发表在2008年第2期的《生物学通报》上。

三、从阅读别人的论文中捕捉

写教研论文,仅靠自己冥思苦想不行,还要经常阅读《中学生物教学》等杂志上的论文,这样既可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可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触发写作的灵感。阅读时认真思考,仔细咀嚼,还会发现有些问题写得不够完善。自己只要站在别人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写成的文章才有发表价值。关于“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问题,我发现很多论文和资料中的观点值得商榷。同时我还认为2002年广东、河南高考生物卷的26题的标准答案是错误的。于是以该高考题为问题情景,我写了一篇“辨析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一字之差”的文章,发表在2008年第8期的《生物学通报》上。

四、从钻研教材中捕捉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可以捕捉到大量的写作素料。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如果有新的认识或新的探索,并且有了比较充分的理由,这很可能就成为一篇教研论文的素材。例如,在学习生物必修1教材中“细胞凋亡与坏死”一节时,很多学生把课后作业中的几道题做错了。我发现出错的根源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124页上一小段话。我仔细琢磨后,写了一篇“浅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论文,发表在2010年第8期的《中学生物教学》上。在学习神经调节时,神经递质究竟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很多老师仅将教材中的这一观点点到,却并没有给学生剖析清楚,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写了一篇“如何理解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文章,发表在2010年第11期的《生物学通报》上。

五、从与学生交谈中捕捉

与学生交谈,教师要时时留意,因为学生的询问或请教往往是有感而发。记下学生提问中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或许可以发现一类现象、一类矛盾或一些从未有人思考过的问题,或从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中发现普遍存在的缺陷、误区、定式思维,或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度原因,提出新颖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观点和方法。例如,2009年湖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题目虽然不难,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特别是有一道小题要求写出实验原理,学生得分普遍很低。和部分学生交谈时,发现他们对书写实验原理普遍找不到感觉,不知怎样答题才能得分。针对学生中这种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写了一篇“在生物实验设计中如何运用实验原理”的文章,发表在2010年第4期的《生物学教学》上。

六、从备课中捕捉

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前功”,而忽视“课后功”,课前“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可谓精心设计,匠心独具。而课后很少对授课过程的信息进行捕捉,对备课笔记进行整理,这实际上是有悖于认识规律的。一节课上完之后,尤其是自己比较满意的课,总有一些好的东西可以保留,不足的东西需要剔去。这种备课笔记,既利于以后的生物学教学,又可以成为写教研论文时的素材。例如,2009年二轮复习备考,复习完“遗传变异”专题,我便将其进行整理归类,写了一篇“例析遗传学中的判断性实验设计问题”的文章,发表在2009年第4期的《生物学通报》上。又如,我在讲授生物选修3的专题一时发现教材中对限制性内切酶讲的比较简单,而近些年江苏等省这方面的高考题学生得分很低。针对这一问题,备课时我下了一番工夫,写了一篇“话说限制酶切割难题现象”的文章,发表在2011年第3期的《中学生物教学》上。

七、从高考考纲和考题中捕捉

高考生物学考试研究,大的方面包括考试的内容、方法、模式、命题趋势等的研究,小的方面有考点、热点、难点、试题的特点、试卷的结构、解题方法、区分度、效度,试题与教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每年可以学习考纲,研究考纲,也可以研究高三考试题和历年的高考试题,从中可以捕捉到许多好的材料。抓住“热”点,有感即发。例如,每年的高考试题一公开,众多作者争先恐后的撰文,或进行“统计分析”,或进行“考评综述”,或进行“试题精解”等创作。针对高考理综生物备考,我写了一篇“走出理综生物学备考的误区”的文章,发表在2007年第3期的《生物学教学》上。如针对旧课程高考卷与新课标高考卷接轨,我在《中学生物教学》2007年第10期上发表了“高考纸笔测试命题在和谐中稳步推进”一文,针对高考命题中的难题现象,我在《中学生物教学》2008年第4期上发表“理综高考中生物学难题现象探因”一文。此外,我还在《中学生物学》《考试》《湖北招生》《湖北教育》和《中学生理科应试》等杂志上发表了该类文章70多篇。高考年年有,文章时时新。此类文章前能总结经验,后能启发来者。撰写这类“热”点文章,要“短、平、快”,走在时间的前面,有感即发。作者的超前意识和快速创作行动往往是提高投稿命中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八、从竞赛辅导中去捕捉

生物学科竞赛是值得广大生物教师去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学竞赛虽在我国中学教学中呈现出良好的运作态势,但生物学竞赛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如竞赛的功能、竞赛的组织形式、教材建设、竞赛试题的特征、教练的角色定位、资优学生的培养、生物学竞赛与生物学教学的关系、我国生物学竞赛与国际生物学竞赛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接轨等,都可以去探讨、研究。针对生物竞赛辅导的工作,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进行了整理,分别在《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第3期上发表了“各级生物奥赛试题特点及培训要求浅析”一文,在《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第10期上发表了“新一轮课改中奥林匹克生物学教学初探”一文。此外在《生物学教学》《教学月刊》《中学生物学》等杂志上还发表了竞赛方面的文章8篇。

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已步入新课改。在新旧课程过渡以及生物教材与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日常教学必将撞击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只要我们有“意”,论文的“源”俯拾即是。态度决定一切,信心就是敢说“他能,你能,我也能”。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自我,永不言败。

标签:;  ;  

从教学抓取教学科研论文的“来源”_生物学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