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因素
高素质的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素质表现为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诲人不倦的思想态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品质,以及爱岗敬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襟。说具体就是多读书,修养自身,自成风格,不跟风也不固执,坚守阵地,春风化雨。热烈时,金戈铁马,欢声雷动,调动积极性,启迪心智;沉寂时,摘叶正华,泉水,利于思考和沉淀。提起教师主导的重任,杜绝全由学生“主体”的低效率、低水平而导致的“少慢差费”,力争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课余有时间推荐书给学生去读,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定期检查评比学生读书情况,摘要、批注、感悟等都拿来看看,交流心得,畅谈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让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枯燥的学习在教师的影响下变得有趣些、丰富些。
二、学生因素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显灵光。”课堂就是产生“涟漪”和“灵光”的地方,少不了教师点石成金的透彻讲解,更不能少了师生、生生激荡的“涟漪”和撞击的“火花”。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启发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背着沉重负担的学子,课业繁重,时间仓促,各方面的压力使心力憔悴,本来应该是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再也不能让他们感受到一些快乐和自信,得到一些美好和意义,不成了为考试而读书的机器?“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做到快乐学习,这还是要求教师有丰厚的积累,良好的语感,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影响学生来感知语文、体味情感、领会意境、提炼思想、形成能力,而且进一步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三、领导因素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一班人爱读书,有思想,势必影响和引导教师的读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读书学习态度,形成风气,让整个学校的师生读书成为常态。仅凭影响力,或许不够,还需要制度的鞭策和鼓励,定期或不定期地过问和督促,坚定师生读书的信念,让师生在长期的坚持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形成品质,体现精神。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极大地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既成人,也成才,努力做一个完整的人,在享受生活中创造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教材因素
“教材是个例子。”尽管课本文质兼美,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都很突出,但操作在教师手里就不可能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顾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之嫌。有的重智轻德,只要工具性,字、词句、段、篇大容量,高密度地强化训练,机械重复,汉语的美质荡然无存。灵秀的文字成了学生负重的石头瓦块,厌学情绪由此而生;有的只讲人文性,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只是空泛地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课成了品德课,优美的文字,丰厚的意蕴,巧妙的艺术手法流失在了浮光掠影的所谓“人文情怀”里。要用好这个“例子”,要的还是教师的学养和智慧。
五、学校因素
学校的校风、校训就是一张张名片,明确地昭示着学校在育人方面的导向。一所文化底蕴深厚、育人功能强大的学校,离不开对古今中外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少不了优秀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学校历史越悠久,积淀越深厚,文化氛围就越浓烈,一代代文化人追求越强烈,建树就越丰富,辐射就越久远。那个大家辈出的时代,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今,功利使学校少了书香的润泽,纯粹的谋生意识是对千古文明的否定还是蔑视?追求物质文明的狂潮要将精神文明冲击到何方?整个社会的躁动,能让学校成为一片放怀心灵的牧场?学校在两难中徘徊。为师者只有尽力撑起一片蓝天,让学生的心灵上少一些阴霾。
六、其他学科因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索宇宙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了解山川河谷,怀念英雄先哲,掌握数理逻辑,研究乡风民俗等学科内容,无不能让语文课走出“目标单一,方法死板,过程僵化”的课堂模式,在给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增强其人文素养。诟病的就是英语,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作用多大?意义何在?层层的等级考试,也许就是汉语边缘化的祸根。
七、媒体因素
社会因素等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便捷的网络,大容量的信息;形神兼备的电视剧,不乏启迪心智的台词;离奇的情节,灵动的人物,比老师空泛讲解小说要素要形象生动得多。汉字、成语、古诗词听写大会,不可谓不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鼓舞。春节的喜庆,元宵的热闹,清明的缅怀,端午的爱国,中秋的团圆,重阳的敬老,无不包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祈福纳祥、伦理道德、农时气节、养生处世、民俗礼节等文化元素和核心价值。这些都该有效地整合在语文课堂里,让课堂产生无穷魅力。
强调的是功利让我们六神无主,焦头烂额,成了生活的奴隶;只有平心静气地读书,才能解放我们自己,让我们身形散淡,精神愉悦。“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毕竟,生命是一个精神驱使下的物质实体。给学生减负,从读书开始。
论文作者:刘建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因素论文; 学校论文; 成了论文; 师生论文; 人文论文; 《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