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经济人范式的演变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经济人范式的演变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经济人范式的演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经济人论文,发展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70(2003)04-0054-03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源于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本文旨在透过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过程,探讨可持续发展观的社会哲学意义,指出可持续发展观与经济人范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推论,一种超越经济人范式且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协调的新范式正在孕育之中。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人们对于发展概念的理解紧密相关。正是由于对发展内涵的深层次思考及对发展现状的深刻反思,才最终在本世纪90年代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发观念,也才形成了基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人文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传统的发展概念是按照经济的增长来定义的,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为主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集中体现,是国民生活幸福的象征。高增长的经济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民主化,它是公平分配的物质前提。贫困国家通过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消除贫困现象。认为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尽可能提高GNP水平或增长率。然而,虽然二战后大多数国家增长业绩“辉煌”,达到了联合国规定的GNP年度增长率6%以上的目标,但高增长并未消除贫困,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两极分化更为严重。高速增长加剧了通货膨胀、失业的负面影响,也出现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自然矛盾,产生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怪现象,成了困惑人类发展的难题。

在50-60年代世界经济“增长热”之后,各国都在反思这种增长战略的后果。到了80年代初,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问题日见紧迫,人们不得不对发展的内涵重新探索,寻求新的整合性更强的发展战略。1992年6月,联合国通过《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政治平等、消除贫困、环境保护等主张表达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共识。

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可持续发展观的社会经济内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第二,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个合理而有效的经济政治体制;第三,把经济与自然、权利与义务、主权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使发展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第四,放弃靠增加投入、加大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增加产出的传统作法,力求更少依赖有限资源,更多与地球承载力达到有机协调,走“多节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五,重视文化价值,树立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义

从社会哲学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就在于它实现了从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转变。传统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它把社会发展仅仅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把经济增长过程又片面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见物不见人。而可持续发展观则采取了与传统发展观完全不同的社会哲学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均衡,强调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强调人的决定因素,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

从人本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就在于它实现了从发展的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的主体为中心的转变。传统发展观的重心在于GNP的增长,这种以增长为核心的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为人的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或手段。可持续发展观认为发展是指人而不是物,人是发展的主体,在创造完美世界的同时又使自身得到完善发展;人是发展的动力,依自身需求致力于外在对象和关系的改造,推动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发展又取决于人的文化观念和人的活动的文化方式,发展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人类主体的限制与约束。

从经济哲学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在于它实现了由传统的资源经济观向新生产观、新财富观、新效率观的转变。传统发展观将自然资源视为自然再生产的结果,因而人类可以不加限制地无偿索取和占有,而不必顾虑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及其反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新生产观认为生产系统与资源系统应保持平衡关系,生产既包括物质要求的再生产,也包括人口的再生产和精神需求的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应组成一种还原再生的循环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新财富观认为人类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不过是自然资源的转换形态而已,节约、科技和质量都是财富的本质要素。可持续发展的新效率观认为应重视物质要素的产出效率,应多点位、多环节地考虑物质要素的产出效率。

三、可持续发展观对经济人范式的冲击

所谓“经济人”,在亚当·斯密的眼中,经济人就是自利的,经济人就是理性的,经济人在良好的法律制度中,可以增进社会公益。总之,“经济人”是会计算,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人假定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前提。按照这一假定,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换句话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经济利益。“经济人”假定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假设之一,是构建经济学大厦的理论基石,经济人范式是现代经济分析框架的重要支柱。然而,可持续发展观形成对经济人范式提出严峻的挑战。

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中采用经济人假定,其伦理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可持续性概念,是从规范经济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经济人假定的否定。由于自然资源耗竭的长期性或永久性恶果,对经济人假定的否定已有许多实证性论据。而且,可持续性规范与经济人范式的冲突已迫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去尝试重新解释经济人的内涵。在坚持经济人假定的前提下,把可持续性作为局限于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一个新规范,综合进现有的理论经济学体系中,这是协调冲突的一种普遍的尝试。

经济人范式是现代经济分析的基石之一,但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可持续性作为新的基本规范已得到广泛公认,以可持续性和代际公平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观已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将这种观念应用于经济学分析之中,加深和扩展了人们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要保持经济理论的生命力,就必须有效解决经济人范式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冲突问题。如何更有效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就不仅关系到经济人范式能否继续被接受,还关系到整个经济学体系是否要重新构建。在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与经济人范式的问题上,当前的着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可持续性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将可持续性规范加入原有的经济分析框架之中。在资源经济学的新进展中,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来重新改造传统经济学已提供了若干成功范例。另一方面,许多学者尝试扩展原有的经济人范式的内涵。其中,将经济人范式所规范的“理性经济人”扩展为“理性生态人”,就是一种扩展方向。然而,虽然“理性生态人”可以更好地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协调,但是,经济人范式的合理性及存在的必然性也因而受到了更大的质疑和挑战。

四、理性生态人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

经济人范式规范了“理性经济人”的理性,然而这种理性充其量不过是经济理性。从社会学角度看,他不关心政治问题与道德问题;从生态学角度看,他也不关心环境问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当代环境问题是理性经济人造成的。应当说,“经济人”概念是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史、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道德体系吻合的。经济人概念所反映的社会不公,早已受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及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并在现代发达国家内部通过实施福利国家政策加以平衡。在当代,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社会分配不公已日益削弱社会稳定性。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理性生态人”概念作为对“经济人”概念的批判而提出。理性生态人是经济人范式的一种演进,这种演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

与理性经济人相比较,一个理性生态人具有双重素质。作为“生态人”,他具有充分的生态伦理学素养,具有与其职业生活及生活方式相应的生态环境知识;也作为更高级的经济人,他也是“理性的”,能在考量生态环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与“经济人”作为行为规范相对照,理性生态人具有与可持续发展观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第一,理性生态人具有一种人的和谐的自然观。对一个国家来说,对于人的和谐的自然观的共识,往往体现在其环境法律与法规之中。第二,理性生态人应具有生态安全原则。这里的安全往往以最大最小原则出现,作为对效益最大化原则的补充。第三,理性生态人应遵循综合效益原则。他强调决策行为不能以单纯经济效益为原则,而应以综合效益为原则。第四,理性生态人强调公平与正义原则。与经济人范式中的“利己原则”相对立,公平与正义原则不仅要使权利享有者承担起与其权利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且应承担起这一权利所影响的自然界的责任,承担起这一受影响的自然界所引发的社会事务的责任。第五,理性生态人要求共赢竞争方式。这种方式将在理论上导致一种“三人竞争”模式,并经常出现在生态安全与效益最大化中,出现在受益者与受损者的利益补偿之中。对此,理性生态人应寻求共赢式解决。第六,理性生态人掌握整体主义方法论。与经济人的利己原则相对,整体主义方法论要求一种整体性思考。这种整体性应包括所有当事者(影响者与被影响者),应包括人与自然物,应包括当代与未来。

理发生态人概念是兼容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范之中。理性生态人实际上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态化方向。理性生态人将是设计、规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人力要素。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理性生态人更为关注经济制度的制定,更为关注建立基于生态伦理学的公共道德与公共规则体系,更为关注对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也更为关注反贫困战略的优先性,更重视为解决国内与国际环境问题建立公正与正义基础。

从经济学理论的改造来看,理性生态人扩展了理性经济人的内涵,使经济人范式仍能为现代经济学所采用与遵循,也减缓了可持续发展观对传统经济人范式的冲击。然而,笔者认为,理性生态人概念对经济人范式的修正是暂时的。当可持续发展观逐步找到更有效的解释工具(如更好的计量分析手段)之后,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都将被重新构建,超越经济人范式的一种新范式将为科学界所接受。特别当人们重新思考经济学许多基本命题的局限性时,比如对人类行为最终目标的思考,对资源稀缺性的重新理解,以及对人的成本的深入研究,更有理由相信: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经济人范式的演进是必然的,而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协调的新范式也在孕育之中,经济学的又一次“革命”正在到来。

收稿日期:2002-11-18

标签:;  ;  ;  ;  ;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经济人范式的演变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