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解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论文

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解析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王 倩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 产业集群治理作为集群生命发展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提高集群的经济竞争力,规避集群发展风险。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出关于2004—2017年产业集群治理的关键词知识图谱,有助于对产业集群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更好的分析。通过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发现,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集中在基础概念、治理体系和治理实践三个方面。可见,目前的研究仍存在分析框架不够完善、研究方法不合理、研究内容不充实等问题,应该从理论层面构建完善的产业集群治理的分析框架,完善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内容,从实践上加强产业集群治理的质性研究,推进产业集群治理朝量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治理;知识图谱;文献计量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老工业区的逐渐衰落,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复兴,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入“新经济”的辉煌时代。这种新型经济采取的是一种创新运作模式,即企业通过专业化的生产经营和多样化的市场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合作网络以促进经济协调和企业创新型发展(盖文启,2001)[1],它被称之为产业集群式发展。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工业园和中国台北的新竹科技园的出现,都是这种创新区域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作用的结果,各种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联合推进所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一种联结企业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其内部集群主体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加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促进区域系统的经济增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竞争激烈背景下,学者逐渐关注到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关于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

产业集群研究兴起之初,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回答生产要素为何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集聚这一问题。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各不相同,如马歇尔(Marshall)[2]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提出企业之所以集聚,是因为产业区内的企业因技术外溢、专业技术人员与中间投入品的共享而产生了经济外部性;而韦伯(AI ShenErDe Weber)[3]从区位论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群是工业区内运输费用、劳动费用和集聚力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佩鲁(Perroux)[4]则提出增长极理论,认为推动性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以推动性产业为集聚中心有助于产生里昂惕夫乘数效应和极化效应,有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5]更是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规模报酬递增和区位因素的内生集中性解释产业集群的原因。目前为止,学界关于解释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的理论已相对完善,但是产业集群作为具有一定风险的产业组织形式,现有的理论很难为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提供完善的指导,如何妥善解决产业集群存在的风险,如何对产业集群进行有效的治理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因而推进产业集群治理进程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产业集群作为涵盖了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在内的产业组织形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既有利于产业集群自身的升级发展,也有助于国家经济的进步。由于产业集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其内部构成要素相对复杂,治理内涵、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的内容也相对广泛,因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演化发展状况和突现热点,对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用于历史研究中的统计学和数学方法的统称,它是以各类科学文献的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包括文献作者、出版信息、研究机构等,通过量化的信息内容输出,结合数学和统计方法的描述、分析、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门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6]目前文献计量分析法中被学者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词频分析法,即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的文献计量方法。[7]由于关键词是一篇文章学术观点的高度概括,如果关键词反复出现,则表示该关键词是学术关注的热点,能够反映一阶段学术研究的方向。因此,以关键词作为文献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某一学术主题研究现状,有利于判断其未来研究趋势。

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它是基于共引分析和寻径网络算法等理论而设计,[8]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有助于对某一研究领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CiteSpace是通过关键词、标题、作者、机构等为分析对象,以节点、连线为联结要素组成知识图谱表示文献之间被引、合作、共现等关系,同时也是词频分析法的一个技术手段,研究对象的频次越高其节点也越大,关键节点的确定需借助于中介中心性和突现率,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共现关系,粗细表示共现强度。

(二)数据采集

为进一步探索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研究现状,在关键词节点网络得出后,再在CiteSpace软件中执行聚类(Cluster)操作命令,以Keyword的方式对聚类区域进行聚类标签提取时,得到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聚类图谱(见图12、图13)。通过对图12和图13的分析得出,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方向并不一致,国内的研究比较宏观,偏向于研究产业集群、集群治理等内容较为丰富的问题,而国外的研究比较微观,更侧重于研究产业集群所涉及的全球价值链、动力因素和知识、创新等。考虑到国外的全球价值链、知识和创新等都属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具体内容,而治理机制、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等又构成一个产业集群治理体系,因此本文从产业集群治理概念、治理体系和治理实践三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综述。

三、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状况分析

(一)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外部特征

1.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的年度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4—2017年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幅度比较大。2005年是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高峰阶段,核心文献突破20篇,随后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逐渐下降,产业集群治理进入研究的停滞期,2016年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文献数量开始增长,产业集群治理重新被学者所关注。国外2004—2017年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文献数量从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在2008—2009年、2010—2012年和2014—2015经历了三个短暂的下滑期,但是学界对其仍保持关注,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仍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对比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发现,2013年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的文献数量开始超过国内,表明国外开始关注产业集群治理的全球化效应研究,对其关注也逐渐加深。

图 1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

2.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的出版物与研究方向分析

按照产业集群治理的刊登期刊来看,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的刊登期刊分布相对比较分散,较少出现大部分论文刊登在同一期刊的情况,按照前10位期刊来源情况统计得出图2,排名靠前3位分别是《商业经济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学研究》。如图3所示,国内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多集中在经济与管理科学方面,其他领域虽然有所涉及,但研究相对较少。

图 2前 10位国内相关文献来源统计图

图 3前 10位国内相关文献学科分布统计图

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分布相对集中,按照前10位期刊来源情况得出图4,排名靠前的前三位分别是《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Regional Studies》《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根据图5可以发现国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方向相对较广,且分布较为均衡,主要集中在商业经济、环境生态科学、地理学和公共管理四个方面。

图 4前 10位国外相关文献来源统计图

图 5前 10位国外相关文献学科分布统计图

3.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的机构、作者分布

从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产业集群治理内容相对广泛,既包括治理的基础性内容,如治理机制、治理结构等,也包括集群治理的狭义内涵,如企业集群治理、政府集群治理等,因此对产业集群治理内容进行综述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图 6国内相关文献来源作者统计

图 7国内相关文献来源机构统计

表 1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机构、作者频数统计

(二)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主题演变

关键词作为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精髓,而高频关键词更是能够作为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核心的参考依据。通过记录产业集群治理领域高频关键词和热点关键词发现(见表2、表3):产业集群、治理、集群、集群治理、全球价值链等关键词是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治理结构、治理模式等几个方面。

表 2国内产业集群治理领域热点关键词统计表

表 3国外产业集群治理领域热点关键词统计表

为了探究2004—2017年产业集群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变化,本文在使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时,采用Time-Zone的聚类分析方法,将关键词按照时间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分析的时间视图(见图8、图9)。其中,连线越多,表示两个时区节点间传承关系越紧密,该图谱有助于发现某一研究领域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图8和图9的分析发现,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时间进度并不一致,因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主题的演变脉络,有助于为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判。

1.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主题的演变

5.1 轮作:重病地应实行与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或十字花科等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实行与水稻、莲藕等水旱轮作更为理想。

建立农业园区,进一步丰富农副产品,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若乡村旅游业没有得到持续性新元素注入,则很难确保游客被吸引。可以建设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也可以结合当地地理特点,让游客充分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此外,构建农村科技园,在进行果树种植过程中,可以为游客准备自己动手的场所,让游客切身体验农活的乐趣。可以将乡村畜牧场向农民开放,促使游客更近距离的接触乡村风情,也可以让游客参与到牲畜喂养中。

(2)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在2006—2008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产业集群治理的具体内容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产业集群治理”等,其中也包括一些具体产业集群治理案例的研究,研究企业集群治理的具体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3)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在2009—2012年处于发展停滞期。在此阶段的研究主题的创新在不断推进,出现了“全球价值链”等新的研究主题,但其研究内容仍集中在产业集群治理的模式、治理主体等方面,研究缺少突破性。

伊恩一去无音讯,斯通渐渐不安起来。他再次派肯尼下水探听消息,好不容易度过了漫长的等待,漆黑的水坑中出现了一线微弱的灯光,是肯尼回来了。他冲破水面向斯通伸出手,斯通帮他爬上岸。由于附近一道瀑布发出震耳的隆隆响声,当肯尼边说话边脱下面罩时,人们很难听清他的话。但是斯通敏感地看到肯尼的嘴唇在吐出“伊恩”和“淹死”这两个词。他的心猛然抽紧了。这一天是1994年3月28日。

高职生的生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学生平时的思想教育都可以渗透工匠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辅导员老师利用学生活动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包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敢于钻研等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工匠精神不仅对学好技术很重要,而且对做好其他事情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图 8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趋势图谱

2.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主题演变

(1)国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国外学者从2006年才开始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系统研究,之前的研究相对零散,研究内容缺乏整体性和完善性。但是较之于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主题,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主题相对丰富,研究内容涵盖产业集群的各个方面,包括“创新”“区域化发展”“发展能力”“发展前景”“全球化”等各个领域,并且随时间维度的变化,其主题演变幅度较大。

3.C 提示:A项,硅元素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错误;B项,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错误;C项,C、Si、S三种元素低价态气态氢化物分别为CH4、SiH4、H2S,都具有还原性,易与O2发生反应,正确;D项,酸性强弱顺序为H2SO4>H2CO3>H2SiO3,错误。

(1)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在2004—2006年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产业集群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基础概念的引入。因此,在这一阶段,“产业集群”“集群治理”等两个关键词的中心度较强,是整个研究领域的核心节点。

(2)2008—2010年和2014—2017年是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两个高峰时间段。前者主要关注的是产业集群治理的产业集群方面的内容,其热点研究主题表现在“产业集群”“企业”“产业区域”“创新”等方面,关注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的具体发展;后者主要关注的是产业集群治理的全球化现象,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研究产业集群在世界的发展状况、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方式和产业集群治理的内部影响因素等,因此其研究主题主要表现在“中国”“产业链”“企业社会责任”“合作联盟”等领域。

在空气储罐的设计、生产、安装、运行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在空气储罐定期检验过程中要秉持严肃的态度,不忽视任何一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

图 9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趋势图谱

四、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聚类图谱

在对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进行初步计量分析后,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软件操作遵循以下操作过程:Time Slicing选择为2004—2017;Year Slice选择为1;Node Types选择为Keyword;Top N选择为50。在执行以上操作命令后,得到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关键词节点网络图(见图10、图11)。

(4)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在2014年开始“回春”,2014年后受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集群治理再次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其研究仍是关注治理模式和影响产业集群治理的因素方面,但是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论文开始浮现。

人文技术就是社会个体通过自身社会化以及长期社会文化浸染所形成的技术。笔者更倾向于将那些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的调查技术界定在人文技术的范畴内。人文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技术的发源与运行都依附于调查人员本身。从宏观上说,《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展现出的谋略智慧严格意义上并不能认定为技术范畴,但却源源不断地在为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源泉。调查人员通过对谋略原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在现实中为调查打开突破口带来了更多的捷径,形成了“谋略→措施→技术→制度”的知识产生路径。

本文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两大权威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时间窗口为2004—2017年,检索时间为2018年4月2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TS=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AND(文献类型=ARTICLE)”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剔除重复文献、主题不相关文献,共搜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文献记录107条,SCI数据库文献记录6条,最终得到国外文献113篇。在CNKI数据库中,以“(主题=产业集群治理 或 集群治理)”为检索条件,在CNKI核心数据库和CSSCI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剔除重复、会议、主题不符等文献,最终得到国内文献116篇。

今年以来,河南省永城市以“党晖温暖·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为抓手,重点推进农村厕所、保洁、乡风、道路“四大革命”,着力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补短板、夯基础,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美好民生蓝图逐步变成现实。

图 10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关键词节点网络图

图 11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关键词节点网络图

图 12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 13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一)产业集群治理概念

从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相关概念的研究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产业集群”“集群治理”“治理”等热点词汇上,因而从产业集群治理概念入手,对产业集群治理概念进行综述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产业集群治理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概念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基于三个不同的视角。

第一个视角是依托于制度理论,将产业集群治理视为各种制度所产生的关系的总和,其代表人物De Langen(2004)[9]认为集群治理是集群企业以及集群内各种协调机制的互动关系,是集群内各个主体相互进行利益博弈、协调所得出的集体行动方案,它应该包括各种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魏江、周泯非(2009)在De Langen的定义上进一步细化,将集群治理理解为“集群层面上对集群参与者交互活动存在约束和激励作用的各种内生性协调机制总体,是同时包含着地方经济和行政权威、社会规范和协会机制等多种微观治理机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10]。而易明(2011)[11]则认为产业集群治理是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机制和制度,旨在协调集群行为主体之间关系,建立和维护集群竞争优势并采取集体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在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节点网络图中,可以发现网络以产业集群为中心节点,连接着集群治理、治理结构、治理模式、治理机制等次核心节点,并且在次核心节点周围分散着竞争优势、集群升级、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发展现状等零散节点。在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节点网络图中,治理是所选文献的中心节点,连接着集群、创新、全球价值链等次核心节点,而在次核心节点外,分散着诸如政策、发展前景、区域发展、创新政策等零散节点。通过关键词节点网络图发现,一方面当前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热点众多,涉及各个领域,研究主题词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连线连接,但是关系强度并不是十分明显,分散在各个区域之内,研究成果相对独立,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研究;另一方面,虽然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主题分布的范围较为宽泛,但是关键节点词却集中在治理和集群治理这一块,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侧重性。

在教授《失败怕什么》一课时,有的教师引入了“学习滑板”的例子。“学习滑板”这件事与孩子的生活距离很近,班上有25个孩子会滑滑板,有14个孩子虽然没学会但尝试过。孩子们的体验非常丰富,听别人讲述学滑板的故事时马上就能激活自己的回忆:摔跤、受伤、气恼、痛苦……视角切换后的课堂真情涌动,学生们积极讨论学习滑板的经验与方法,讲述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与感受,孩子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迥异于宏大视角下“爱迪生”故事的教学氛围。

第二种视角主要是贯彻战略过程理论,从产业集群治理所涉及的战略决策、战略行动等对其进行定义,如Gilsing(2000)[12]认为集群治理是集群内成员旨在促进和改善朝向新进程的集体行动,是由集群内部自发形成的、为推进集群整体发展的一种行动策略;Sugden(2006)[13]从产业集群、集群治理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出发,指出产业集群治理其实是特定区域根据自身资源和环境特征对集群内部结构、机制进行调整,是为促进集群发展所作的战略选择;刘芹(2009)[14]则指出产业集群治理的定义必须建立在对产业集群特性、动力机制和竞争优势等内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她认为产业集群治理是有目的性的、所有集群成员都参与的集体活动,是集体为规避集群发展风险、促进集群增长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第三个则是从动态发展视角出发进一步丰富产业集群治理概念,如国内学者刘恒江等人(2005)[15]指出产业集群内存在着内源动力机制和外在激发动力机制两大驱动要素,这两大机制促使它不断规律性、稳定性地发展,而产业集群治理则是致力于集群可持续创新中的动力机制问题,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演变的概念;国外学者Parrilli & Sacchetti(2008)[16]在了解经济系统的治理和学习其实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产业集群治理其实也存在着如同经济系统治理一样的特定情境,它与集群学习存在着相互依赖性,这种相互依赖性又具有一种动态演变的特征,因而产业集群治理是动态发展的。

(二)产业集群治理体系

从图6、图7和表1来看,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作者和研究机构都相对分散,并没有出现关于这方面研究的高产作者和高产机构。在研究成果上,国内发表成果最多的机构是辽宁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而易明、陈继祥和刘恒江是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成果较多的作者;国外发表成果最多的机构伯明翰大学,共发表产业集群治理论文5篇,而国外的大部分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差不大。

1.产业集群治理机制。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是集群治理的核心,它与集群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密切相关,它既包括集群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激励惩罚等环节,也包括对外交流、合作谈判等内容。[10]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是协调集群内不同主体利益的关键,它决定着产业集群能否持续保持着竞争优势。具体来说,根据划分方式的不同,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分类也各不相同。Jones(1997)[17]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结合结构嵌入理论提出了网络治理机制,主要包括限制性进入、宏观文化、联合制裁和信誉四个方面。学界对这种机制的认可度也很高,如Lin et al(2011)[18]则在Jones的基础上,分别设定了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功能嵌入三个情境,分析不同条件下产业集群之间的风险关系,从而得出网络治理机制与交易风险间的关系。Reurver和Bouwman(2012)[19]结合移动网络服务的具体领域,分阶段进行测试,探究这种网络治理机制的具体作用。而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研究是从契约关系论出发,将治理机制划分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大类,认为作为契约治理机制代表的这两种机制可以降低集群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集群的善治与合理运行。[20][21][22]也有小部分学者从更微观的视角对治理机制进行研究,如易明、杨树旺(2011)[23]根据格兰多里在《企业网络:组织和产业竞争力》一书中提出的四种治理类型,对产业集群治理机制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划分,将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划分为行为治理机制、技术治理机制、控制治理机制、激励治理机制四大类。张庆阁[24]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产业集群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演化过程,针对于产业集群的每一个具体过程提出一个治理机制。

设计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项事业;它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种方法。设计是科技、文艺、社会经济、法规标准等所有智慧的融合,面对人类需求,它在回应现实也在创造未来。所以今天,设计成为全球各国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2.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是基于集群权力配置关系的集群治理主体之间的竞合互动的博弈关系,权力配置关系及其作用是决定集群治理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基础与依据。[25]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治理结构的构成主体的研究。如Propris(2001)[26]指出集群治理结构是集群中各种主体共同博弈的结果,这些主体既包括上游供应方、集群企业等,也包括下游买方与政府协会等。杨树旺等人(2008)[27]根据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指出合理的集群治理结构应该是包括企业网络、集群代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等行为主体在内的有机结构。(2)对治理结构各主体作用的研究。如安彬、何海燕(2012)[28]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相关制度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其具体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的介入方式表现出来,一般体现为弱介入、中间型介入和强介入三类。吴定玉等(2017)[29]则从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中的企业视角出发,指出在产业集群治理中企业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为规避集群风险和促进集群的良性发展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3)对治理结构中各主体治理模式的研究。如胡雅蓓(2012)[30]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为例,认为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中各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竞合关系,基于这一关系提出了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模式。严北战(2012)[26]认为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是一种网络权力关系结构,其中经济主体间的依赖程度并非是对等的,根据治理主体主导型的差异,提出中小企业自治型、龙头企业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地方政府主导型和多元协作型五种治理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要改造图书馆的馆风,进而改造学风,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图书馆自身因素入手,也要改变外部因素。

3.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综合图10和图11中关于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热点词汇发现,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将产业集群治理模式概括为传统治理模式和现代治理模式两大类。传统治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以经济利益协调为核心的价值链治理。价值链治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价值链各环节权力分布的不平等,而治理的关键在于价值链中权力拥有者协调和组织分散于各地的价值创造活动。Gereffi等人(2005)[31]根据全球价值链中行为主体间的协调能力的高低,提出了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控制型和等级制型五种治理模式。在这种价值链治理框架中,产业集群的升级往往取决于价值链的治理结构,包括国际和国家法规、公共治理、私人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形式,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发展必须完善此类治理结构。[32][33][34](2)以社会关系协调为核心的网络治理。Gulati(1995)[35]从网络治理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入手,指出网络式治理是涵盖了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内各个独立的机构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集合体,它具有可持续性、可选择性和结构性等基础特征,能够通过社会性交往的方式尽整个集合体的力量提供集群发展所需要的服务和生产要素,使得集群利益达到最大化。随后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模式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网络治理模式是如何利用关系的调整演变成具有稳定性和创新型的新的网络治理模式。[36][37][38](3)网络治理与价值链治理交融下的模块化治理。模块化治理是指将模块作为价值链的“基因”和网络治理的“节点”,将供应商和系统设计商之间的关系隔离开来,实行独立化的操作模式,对价值链上的各个主体和核心节点进行孤立的治理。这种治理模式有助于调整产业集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增强集群内部的正向激励,提升集群效率,从而推动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39]现代治理模式是新时代下产业集群升级的创新治理模式,它是基于产业集群在传统发展模式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变化。如谌飞龙(2012)[40]提出需将集群治理理念回归到“集群”的生态学本源状态,调整发展诉求、经济形态与发展理念等,实施共生治理,推动集群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式发展,其中这种共生治理更加强调环境诉求,注重范围经济,强调资源利益最大化。纪承(2015)[41]从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变的生长周期出发,指出产业集群要想实现到创新集群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一种生态治理的办法,以打造创新生态闭环为目标,构建产业链和知识链,培育创新要素和市场要素,进行相关的治理。

(三)产业集群治理实践

图10和图11中的热点词虽然没有反映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践状况,但是通过对收集的国内外229篇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分析论文也占一定篇幅。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作用的探索和产业集群治理政策的实施状况两个方面。如Sudgen等人(2006)[14]为确定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边界时,就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来分析产业集群、治理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关系。而国内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与机制、网络与产业集群治理关系、全球价值链的实证分析上。如李迅(2004)[42]通过对浙江省141个制造业集群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数据分析了集群治理对内部资源和外部发展的具体作用。朱华友(2003)[43]从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网络关系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刘春玲(2005)[44]以具体案例分析了处于全球价值链最低端的我国产业集群治理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对策建议。易明(2011)[15]通过湖北省产业集群的具体发展状况,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化的产业集群治理建议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Jiang wei等人(2016)[45]通过中国五个产业集群探讨了产业集群治理机制与创新性学习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生产网络,进而推动产业集群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方法多采用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分析,研究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总结

(一)研究评述

通过梳理2004—2017年国内外核心期刊的产业集群治理论文,发现当前的相关文献虽然从多角度、多维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治理,但仍存在某些不足。

1.在研究结构上多注重对产业集群基础理论的溯源性研究,尚未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治理的相关概念,没有建构起系统的产业集群治理的分析框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以宏观视角探索产业集群治理,而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的共性以及集群构成要素的特性缺少深入的探索。即使大部分研究都讨论了产业集群治理的网络式治理模式,但是却缺少以整个网络分析体系完善分析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

2.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多以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为主,缺乏对产业集群治理量化的、精确性的研究。尽管现有研究中也存在少部分以具体集群为案例的实地调研类研究,但是基于现实案例的可获得性较差和数据分析处理相对困难等原因,当前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仍难以突破理论化研究的束缚,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产业集群治理时较少采取具体的、针对性的定量研究方法。

3.在研究内容上缺少对产业集群治理绩效的研究,没有形成确定的集群治理绩效评估体系。集群治理绩效作为分析产业集群治理的重要对象,在调整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完善产业集群治理模式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中关于集群经济增长的竞争力指标和产业集群创新水平的绩效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关于各个阶段产业集群的治理绩效的研究几乎没有。

4.在研究领域上虽然现有研究涉及的领域范围较广,却甚少出现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研究成果。通过现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发现,虽然产业集群治理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领域,但是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单一学科、领域出发,分析集群治理中的某一问题,很少有从多学科视角深入探索产业集群治理这一复杂问题的研究。

(二)研究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战略的纵深推进,微观层面的产业集群治理有望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进一步探讨产业集群治理的发展趋势,重新建构产业集群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理论研究体系的构建上,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要深入探究产业集群治理的理论基础,形成系统的产业集群治理分析体系。产业集群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集群的创新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构建产业集群治理体系时,应该以此为行动目标,建构起融合产业集群治理各个行动主体在内的水平、垂直关系协调的一体化分析框架。(2)要完善产业集群治理绩效的相关研究,产业集群治理绩效作为引导政府、企业和中间组织等主体协调改进、集体行动的参考对象,在产业集群治理的各个阶段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产业集群治理时,应该建构完善的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估体系,采用合理的方法和工具及时对集群治理绩效进行评估。最后要加强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研究方法,产业集群治理中的各行动主体的关系相对复杂,因此在进行治理探索时,既要从集群本身出发,采用经济学、地理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又要从善治的视角出发,沿用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的学科分析方法,进行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交叉分析。

在实践研究层面,要运用大规模的调研数据来支持产业集群治理的质性研究。在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之中,政府分权是否合理,中间机构的作用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企业的网络结构完善的如何,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协调都需要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加以验证。因此,在进行产业集群治理的相关研究时,应倡导采用科学实验、数据调查、典型验证等实证主义分析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计量分析等方法推进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4.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84-290.

[3]韦伯.工业区为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8-119.

[4]Perroux F.A note on the notion of growth pole[J].Applied Economy,1955(1-2):307-320.

[5]保罗·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3-51.

[6]邱均平,王曰芬.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7-10.

[7]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关联研究热点——基于此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163-171.

[8]Chen C.Cite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9]Langen P.Governance in Seaport Clusters[J].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2004,56(6):141-156.

[10]魏江,周泯非.产业集群治理:理论来源、概念与机制[J].管理学家,2009(1):50-59+78.

[11]易明.产业集群治理体系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50,196-202.

[12]Gilsing V.Cluster Governance:How Clusters Can Adapt and Renew over Time[R].Copenhagen:Paper Prepared for the DRUID PHD-Conference,2000.

[13]Sugden R,Wei P,Wilson J R.Clusters,Govern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ies a Framework for Case Studies[C]//Sugden R.Cluster and Globa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es.Cheltenham:Edward Elgar,2006:61-81.

[14]刘芹.产业集群治理的内涵和模式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9(4):240-242.

[15]刘恒江,陈继祥.要素、动力机制域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逻辑[J].中国软科学,2005(2):125-130.

[16]Parrilli M D,Sacchetti S.Linking Learning with Governance in Networks and Clusters:Key Issues for Analysis and Policy[J].Entrepreneurship&Regional Development,2008,20(4):387-408.

[17]Jones,C.,Hesterly,W.,Borgatti,S.A General Theory of Network Governance:Exchange Conditions and Social Mechanis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4):911-945.

[18]Lin,H.,Lin,C.,Huang,H.Embedding Strategic Alliances in Networks to Govern Transaction Hazards: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J].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1,10(2):183-208.

[19]Reuver,M.,Bouwman,H.Governance Mechanisms for Mobile Service Innovation in Value Network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2,65(3):347-354.

[20]李恒.消费DIY、模块化与产业集群治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38-41.

[21]彭文慧.企业无边界、网络组织创新与产业集群治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7(2):10-13.

[22]李世杰,李凯.企业集群的契约治理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0):34-35.

[23]易明,杨树旺.产业集群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机制体系[J].湖北社会科学,2011(7):95-98.

[24]张庆阁.产业集群的演化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9):36-37.

[25]严北战.产业集群治理模式演化机理及其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3(11):6-10.

[26]Lisa De Propris.Systemic Flexibility,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Cluster Governance[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1(6):739-753.

[27]杨树旺,易明,肖建忠.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模式——兼论我国产业集群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8(1):31-35.

[28]安彬,何海燕.政府视角下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区域比较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5):55-59.

[29]吴定玉,张治觉,刘叶云.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产业集群治理的逻辑与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3-110.

[30]胡雅蓓.基于竞合关系的产业集群网络治理机制研究——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为例[J].江淮论坛,2012(5):41-48.

[31]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Forthcoming i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1):78-104.

[32]Sturgeon,T.J.,Van Biesebroeck,J.,& Gereffi,G.Value chains,networks and clusters:Reframing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8,8(3):297-321.

[33]Grerffi,G.Global value chains in a post-Washington consensus world[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14,21(1):9-37.

[34]Gereffi,G.,Lee,J.Economic and Social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Industrial Clusters:Why Governance Matter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6,133(1):25-38.

[35]Gulati R.Familiarity breeds trust?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on contractual choice in allia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85-112.

[36]李维安,周建.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网络治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4(2):12-17.

[37]Provan,K.G.Model of Network Governance:Structure,Management and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8,18(2):229-252.

[38]周辉,万颖华.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的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5):58-62.

[39]于伟,倪慧君.基于模块化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治理和升级机制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0(8):61-64.

[40]谌飞龙.产业集群“大共生”治理的形成逻辑及运用框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9-123.

[41]纪承.产业集群的创新生态:组织演化于治理构架[J].学习与实践,2015(10):26-34.

[42]李迅.集群治理结构的研究理论及实证研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43]朱华友.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4]刘春玲.企业社会责任的延伸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C].杭州:国际化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

[45]Jiang Wei,Minfei Zhou,Mark Greeven.Economic governance,dual networks and innovative learning in five Chinese industrial cluster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6,33(4):1037-1074.

Analysis of Research Focuses and Fronti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 :Based on Analysis of Knowledge Map by CiteSpace

WANG Qi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620,China )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fe cycle of a cluster,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 is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th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clusters and avoiding cluster development risks.The us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and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to draw keyword knowledge maps o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 during 2004—2017 helps to better analyze research results of 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 at home and abroad.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keywords,the studi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 focus on three aspects such as basic concept,governance system,and governance practice.However,problems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 current researches such as incomplete analysis framework,unreasonable research methods,insufficient research content and so on.Thus,it is necessary to theoretically construct a sound analysis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 and improve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and to practically strengthen the qualitative study of governanc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push ahea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 quantitatively.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governance;knowledge map;quantitative analysis

doi10. 3969/ j.issn. 1672- 0598. 2019. 04. 009

*[收稿日期] 2018-12-07

[作者简介] 王倩(1993—),安徽安庆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治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F11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 0598( 2019) 04- 0077- 12

(责任编校:朱德东)

标签:;  ;  ;  ;  ;  

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解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