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探析_毛泽东论文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探析_毛泽东论文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阶段论文,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要实现的理想,然而实现这个目标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却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尤其在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更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反复实践和认识。毛泽东在中国即将跨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进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他又对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探索。其中,作为一种战略预测,他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当然,由于是在荆棘丛生中拓荒开路,毛泽东也曾出现过某些失误。全面分析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并从中引出必要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当今所处的历史阶段,自觉地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建成”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建成了呢?显然不是。毛泽东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1〕在这里,他把“建立”和“建成”作了明确的区分。 想当初,斯大林就是因为缺乏过程论的思想,把苏联过渡时期完结后刚刚跨入社会主义门槛的时候,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建成,结果给后来的理论和实践都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毛泽东则不然,他认为建立和建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建立仅仅是质变的开始而不是质变的完成。事物的质变相对于量变来说虽然是一种突变和飞跃,但它同样表现为某种长短不一的过程。关于这一思想,毛泽东在1957年7月有过明确的表述, 他说:“必须懂得,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从现在起,还要十年至十五年。只有经过十年至十五年时间的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我们的国家(上层建筑)才算充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现在还未建成,还差十至十五年时间。”〔2〕这样, 毛泽东就把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具体化了。首先,他预测了建成社会主义的时间,即十年至十五年;其次,他指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即建立起现代化的工农业基础(当时所理解的建成社会主义的量化标准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为70%),与此同时也就确定了社会主义从建立到建成期间的任务,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有别于斯大林对建成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比较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的建成相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来说,也仅仅是打下了一个基础,至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将怎样发展,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是不能不考虑的。事实上他在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以前就已经开始思索这一问题了。1954年6月, 他就说过:“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现在不讲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到那时,是不是就很伟大了呢?不一定。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3〕1955年10月, 他又把时间增加为“大约在五十年至七十五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 〔4〕1957年3月,在对南京部队和江苏、安徽两省党员干部讲话时, 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就是生产关系,现在这种关系刚改变过来,刚开始搞生产建设,还没有完全建立好,要把这个社会建立好,使人民有好的生活要分几步来走,大概有十几年要稍微好一点;有个二三十年就更好一点;有个五十年可以勉强像个样子;有一百年,那就了不起,就和现在大不相同了。〔5〕在这些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他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时间虽然作了前后不尽一致的估计,但总的来看他认为时间将会相当长。这说明他把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第二,社会主义建成之后(即经历了社会主义由建立到建成的阶段之后),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成一个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还需要再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和步骤。第三,对于100年后是否就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终结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开始, 毛泽东未置可否,但是他认为在这一系列发展阶段中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准备着逐步地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6 〕不难看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此时已初具轮廓了。

然而正当他的认识逐渐接近真理的时候,在实践上却走了一段弯路。引发这一失误的原因之一是对建设速度的认识有问题。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时间虽然很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建设速度可以放慢,时间长是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低、路程远,而正因为这样才不能有半点懈怠,相反地是需要放开脚步,加快速度。在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时,毛泽东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强调和发挥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从变革生产关系的角度入手,以达到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这正是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三改”先于“一化”而提前完成的思想根据所在)。那么,从这一思路出发,他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也理应步入一个被解放的生产力迸发出巨大建设能量的阶段了。所以他对1956年针对贪多求快的急躁情绪而提出的反冒进的主张,很是不满意,认为“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7〕进而在1958 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以速度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惊心动魄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在开始采取这些重大举措时,考虑的还仅仅是建设速度问题(当然要求已经很不实际,如曾在内部提出过“为五年接近美国、七年超过美国而奋斗”的口号。〔8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问题上,他尚未改变原先的看法。只是在他的高速度的要求将人民群众久蕴心底的迅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引燃,从而迸发出难以抑制的主动性,创造出令人为之振奋的“奇迹”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才开始失之谨慎,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恐怕用不了原先估计的那么长时间,甚至共产主义的实现在我国也已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既然如此,那么建成社会主义就应当有不同于苏联的新标准,于是将斯大林的三条标准改变为七条:1.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全民所有制;2.实现国家工业化、公社工业化、农业电气化、机械化,钢的年产量至少在1亿吨以上;3.彻底解决衣食住问题;4.实现6小时工作制;5.普及中等教育,使有条件的人能受高等教育;6.基本上消灭阶级;7.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大大提高。 〔9〕这就使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不仅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由建立到完善的涵义,而且赋予了它可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内容。这种认识超越了前述的社会主义建成阶段(事实上在此之后,毛泽东再也没有把社会主义的建成作为一个阶段去认识,而是把从1957年开始的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作为认识对象,重新考察它的发展阶段问题了),也超越了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因而陷入了“超越社会主义阶段而跳入共产主义阶段的空想”。

不过,从迷途上把船头拨正的仍然是毛泽东。从1958年底开始,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纠正“左倾”错误:

第一,划清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界限。他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变为人民公社,并不等于已经把农村中的集体所有制变成了全民所有制,要在全国农村实现全民所有制,还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由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并不等于由社会主义变为共产主义,农业生产合作社变为人民公社,更不等于由社会主义变为共产主义,由社会主义变为共产主义,需要经过更长更多的时间。企图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勉强进入共产主义,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实现两个过渡,都必须以一定程度的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我们既然热心于共产主义事业,就必须首先热心于发展我们的生产力,而不应当无根据地宣布“立即实行全民所有制”,甚至“立即进入共产主义”。〔10〕

第二,不能否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他指出: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一提商品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商品的本质差别,没有懂得利用其作用的重要性。他还指出:认为人民公社只能自给自足,不能发展商品经济的看法是不对的。人民公社应按照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有计划地从两方面发展生产,既要大力发展直接满足本公社需要的自给性生产,又要尽可能广泛地发展为国家、为其它公社需要的商品性生产。人民公社要尽可能多地生产能够交换的东西,向全省、全国、全世界交换。〔11〕

当然,这时的纠“左”是在“左”倾指导思想占主导地位情况下的纠“左”,偏向很难得到彻底纠正。但是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思想对于人们从高度亢奋的状态中冷静下来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以及痛定思痛,更加深刻地反思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起了明显的作用。其中尤其是关于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划清两种界限、发展商品生产等思想,虽然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但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但这并不是坏事,它使毛泽东重新回到现实中来,并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周折,毛泽东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必要性。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 他系统地研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

第一,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哲学根据是部分质变论。这是质量互变规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这一思想并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但将这一思想用于观察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他却是第一人。在1958年初制定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他就把“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许多部分的质变”的思想,作为工作方法提出来,并指出社会发展“从这个阶段到那个阶段的关系必然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关系”。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他对这一思想作了更加精辟的阐述,指出:“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的统一,量变中有部分质变,不能说量变的时候没有质变;质变是通过量变完成的,不能说质变中没有量变。质变是飞跃,在这个时候,它的量变中断了,让位于新的量变,在新的量变中,又有新的部分质变。”在这里,部分质变是相对于根本质变而言的。根本质变是指事物发展长过程中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大的发展阶段,部分质变则是指大阶段中所包含的无数个小的阶段,只有经过这些小阶段的部分质变的积累,事物才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而从一个大的阶段跨越到一个更新的大的发展阶段当中去。而无论是大的发展阶段还是小的发展阶段,它们之所以能称之为一个阶段,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与之相区别的界限,即所谓“边”。“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12〕很显然,毛泽东关于质量互变规律和事物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十分精辟透彻的。不过这其中他更加着力注意的并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而是部分质变,或者说他所关心的更多的是事物发展大阶段当中的小阶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一个长过程中,在进入最后的质变以前,一定会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许多的部分质变。”〔13〕如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大阶段当中,要包含着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小的发展阶段一样,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一定会有小的阶段划分,甚至共产主义社会也不能例外。他说:到了共产主义阶段,也是要发展的。它可能要经过几万个阶段。能够说到了共产主义,就什么都不变了,就一切都“彻底巩固”下去吗?难道那个时候就只有量变而没有不断的部分质变吗?〔14〕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毛泽东认为可能还要再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15〕在社会主义的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他认为有一个所有制逐步发展的问题,即由目前的基本队有制发展到基本社有制,再由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最后再由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在这里,我们抛开毛泽东所讲的所有制发展转变的具体形式不谈,仅就其提出社会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构想所依据的基本思想而言,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坚持了生产力的标准。在谈到队有制转变到社有制时,他指出要有社有经济大发展的基础和社有经济占全社经济一半以上的条件,并且将其作为一个决定性的条件来看待。即使将来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也同样需要有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极大提高作为前提条件。这一思想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宝贵的。其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将必然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当然,这里所说的生产关系改变的具体形式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但它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这无疑是正确的。最后,他把第二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估计得比第一个阶段还要长。如果我们从他的这一构想的总体精神来看,就不难发现他认为时间很长的原因,仍然来自于生产力方面,而不是其它方面。具体地说,就是社会主义从脱离了不发达的阶段到能够达到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共产主义觉悟都极大提高的程度,必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生产力的过程。

第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问题。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他就曾经提出过:“进到共产主义时代了,又一定有很多很多的发展阶段”。〔16〕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他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出现新的阶段,新的目标一定又会提出来。他把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同其中阶段社会的历史加以比较,认为阶级存在的社会不过几千年,而地球还会存在多少万年。因此到了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能还要经过几万个阶段。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变化情况,他说,按照斯大林的说法,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制度三个方面。就所有制而言,在发生变革后的一定时期内是不会变的,而人们在劳动生产和分配中的相互关系则总是不断改进的。将来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以后,人们在劳动生产和分配中的相互关系,还会有无穷的变化,但是所有制方面不会有多大变化。关于按需分配的情况,他认为这是逐步实现的,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满足全社会的需要,“可能是主要的物资能充分供应了,首先对这些物资实行按需分配,然后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推行到其他产品去”。〔17〕

毛泽东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中几乎从来没有涉及过,因而是具有开创性的。当然这只是一种预测,但它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就如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共产主义社会有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两个阶段的预测一样,毛泽东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预测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早在1956年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他就说过:“将来全世界的帝国主义都打倒了,阶级消灭了,你们讲,那个时候还有没有革命?我看还是要革命的。社会制度还要改革,还会用‘革命’这个词。当然,那时革命的性质不同于阶级斗争时代的革命。”〔18〕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他也谈到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场革命的问题。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对这一问题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首先,他指出:说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是革命,“当然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但是不能说这不是社会革命。”他认为,一种生产关系代替另一种生产关系是质的飞跃,就是社会革命;由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转变为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因而也不能不是革命。其次,他指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阶段变化也是社会革命。他说:“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革命,从共产主义的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也是革命。共产主义一定会有很多阶段,因此也会有很多的革命”。〔19〕这里所说的“革命”,含义是十分明确的,与后来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完全不是一回事,因而它的理论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改革事业也被称之为一场革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继承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然而遗憾的是,毛泽东的这些光辉思想没有能够得到继续发挥,而是越来越被一种脱离现实的“大过渡”的思想所取代。所谓“大过渡”是针对“小过渡”而言的。所谓“小过渡”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一化”和“三改”的完成。1956年底,“三改”的任务虽基本完成,但“一化”的任务尚未实现,因此党的八大并没有宣布过渡时期结束。1957年2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说:“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20〕这说明此时他的认识尚未改变“小过渡”的思想,即认为过渡时期的完结除去社会主义改造之外,还应强调一个生产力发展的标准,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但是,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使毛泽东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本来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但反右派斗争使他对这一观点产生了怀疑,以至于认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之后,阶级斗争仍然是主要矛盾。这一观点的改变也波及到了对过渡时期的认识,在1957年10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他说:使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使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这个斗争要搞很多年的,究竟多长时间叫过渡时期,现在还很难定。”〔21〕1959年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又指出:“我国现在还处在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还说:在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思想斗争,是波浪式的,高一阵,低一阵,直到这一场斗争彻底熄灭为止,那就是资产阶级思想政治影响最后消灭的时候。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他对过渡时期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变化,指出:过渡时期包括一些什么阶段,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包括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另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只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究竟怎样说法才对,要好好研究。还说:马克思这里讲,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样的革命转变时期。〔22〕不难看出,毛泽东在这里同意的是前一种观点。果然,在1963年6 月发表的《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中,这一观点得到了明确的表述:“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以前,都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都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23〕1964年发表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中则更进一步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几十年内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功。”〔24〕

从毛泽东对过渡时期认识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首先,他认为过渡时期尚未完结的根据变了,即由原先生产力发展的标准演变成为体现生产关系的阶级斗争的标准;其次,过渡时期的时限变了,即由原先规定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一化”、“三改”的实现演变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由于毛泽东不再坚持生产力发展的标准,在这个已经扩大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过渡时期内,也就再也见不到关于“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阶段划分了;最后,过渡时期的时间变了,即由原先规定的三个五年计划变为一百年至几百年的时间。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并不是由于经济落后要发展生产力的缘故,而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要求。

毛泽东在过渡时期问题上的失误,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来自于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他把阶级斗争的形势看得越来越严重,以至于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既然两个阶级,两条道路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最后解决,那么在逻辑上把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看作过渡时期就势所必然了。其次,失误来自于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误解。不错,马克思确实说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但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并非指其高级阶段,而是指其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因为,第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是通用的,不能把共产主义只理解为高级阶段。第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曾作过阶段的区分,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及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实际上等于把共产主义区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第三,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的任务是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争得民主,并利用这种政治统治,变革生产关系,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显然,马克思所说的过渡仅仅是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到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过渡。由于毛泽东未能对这一论述作正确的理解,结果错误地将其当做自己“大过渡”思想的理论根据。

总而言之,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尽管存在着某些失误,但是纵观他的全部思想,其重要的理论价值还是不容否认的。他对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怎样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提出了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开创性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当然,他在晚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发生了严重的失误,这与他的“左”倾指导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如果我们抛开产生失误的这个主观因素的话,也应当看到,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确是个比认识新民主主义更加复杂、更加困难的问题。时至今日,恐怕我们也很难说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已经有了十分透彻的认识,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苛求毛泽东呢?如果说我们今天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那也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的前车之鉴。而他的关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则正是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注释:

〔1〕〔2〕〔3〕〔4〕〔6〕〔18〕〔20〕《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4、462、130、216、463、318、375页。

〔5〕《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48页。

〔7〕〔8〕〔10〕〔11〕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第112、185、169、165页。

〔9〕国防大学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2册,第577页。

〔12〕《党的文献》1992年第1期,第6页。

〔13〕〔14〕〔15〕〔19〕〔21〕〔22〕〔23〕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第186、255、181、182~183、264、265、265页。

〔1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第54页。

〔17〕《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164~165页。

〔24〕《红旗》1964年第13期,第29页。

标签:;  ;  ;  ;  ;  ;  ;  ;  ;  ;  ;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探析_毛泽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