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论坛的社会声誉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_精神文明论文

精神文明论坛的社会声誉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_精神文明论文

精神文明论坛 社会信誉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尺度论文,信誉论文,社会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要大力倡导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社会信誉的高低,历来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单位、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历史经验说明,当国家政治清明、民族团结、世风景气、社会稳定时,社会信誉度就高,反之社会信誉度就低,甚至会因社会信任危机导致国家衰败和混乱。因此,用历史眼光看问题,提高社会信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邓小平指出:“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不是我们这一代才有的。”〔1〕可以说,诚实守信,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东方文明中的精神精华。这一美德和精华,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指导下,加以继承、发展,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其社会信誉度之高蜚声海内外,创建了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令人称道的党风和民风,呈现出讲诚守信、政通人和的文明景象。这种良好的社会信誉和风气,在一段时期受到了严重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社会信誉下降的状况开始有所好转。但是社会上仍存在着种种不守信、不守诺、不履约的现象。甚至造成了一种以假乱真、互不信任的病态心理和风气。不少人对社会信誉方面的问题及后果表示忧虑。当前,必须对社会信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新的认识。

诚实守信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行为准则。何谓“信”?“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吕氏春秋·贵信》)“信”就是诚实不欺,答应了的一定要兑现。孔子把“信”视作“仁”的具体内容之一,指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信是人际交往中一切道德规范的基始点。道德离开“信”这个根基必然产生堕落。社会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的种种交往,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文化的生活的,统统是人与人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只有讲诚守信(敌我斗争策略除外),才能保持社会的正常秩序。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讲诚守信才能维护其团结统一。有了人与人之间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诚信交往,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综合国力的构成因素之一,就是看国民有无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然离不开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同时也离不开道德因素。诚实守信就是凝聚人心最有效的社会“粘合剂”。

诚实守信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现在大家都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市场经济也需要有道德基础。比如,市场经济奉行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的实质是货真价实,互惠互利,童叟无欺。如果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甚至坑蒙拐骗,相互欺诈,那就背离了等价交换的平等原则。这不仅同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即使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是行不通的。西方公关学中强调公关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知名度和信誉度,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只有产品质量高,推销守信誉,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达到长久占领市场的目的。否则,以假充真,名不符实,不计后果,一锤子买卖,是不可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的。再如,经济交往中的守约问题,不论国内经济交往,还是国际经济交往中,都有一个如何履行合同契约的问题。履约的基础是守信,如果不信守合同,合同就等于一张废纸,那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所以,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不仅不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失效,而是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显得越来越加重要。

诚实守信还是政令畅通、实现“95”计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思想道德保证。朋友交往讲诚信,上下之间也应讲诚信。孔子认为:为政的目标应是“足食、足兵、民信。”就是要实现富国强兵和取信于民的要求。“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信则民任焉”(《论语·阳货》)孙武则指出:“将者不可能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抟,军不抟则无名。”荀子则进一步认为上下、将卒之间信与不信应从政令是否得以贯彻来衡量,而贯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军力的强弱。他指出:“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议兵篇》)党和国家已经制定了“95”计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可以说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前提是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实现这一要求的基础条件就是讲诚守信,说实话,办实事,用实招。而不是阳奉阴违,说做不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诚实守信又是实现党风、民风根本好转的道德基础。《吕氏春秋》的作者在《贵信》中指出:人亲百事满,信则天地之物毕为用,信而又信则通于天。结论是:“信之所之,尽制之矣”。党风、民风的好转,归根到底是建立起一个讲诚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党要通过加强党性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发扬优良传统,纠正不正之风,克服种种腐败现象,以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取信于民,塑造新的形象。并以党风的好转带动民风的好转,形成全社会互信互助、团结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当然,我们倡导的民风,不是古代封闭的田园之风,而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现代文明内容的时代新风。

(二)

社会信誉作为精神文明的衡量尺度,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它是一种人格力量。(英)莎士比亚认为:“无瑕的名誉是世界最纯粹的珍宝”“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象焦玉禄、孔繁森、李国安、王廷江等领导干部,他们的模范事迹和无瑕人格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扬,形成了高大的形象,这就具有了强大的人格力量。②它是对社会服务质量的认同和肯定。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大量的是相互服务的关系。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要为社会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就是获得社会承认和信誉度的物质基础。③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形象评价。社会对某个人、某个单位的评价,不单单是一事一时的评价,而是一定时限内的综合性评价。讲诚守信的侧面越多、经受考验的时间越久,社会信誉度就越高,形象就越高大。④它是一种社会评价机制。社会信誉反映了一种主客体关系,它是通过客体对主体行为的认定机制,达到树立主体良好形象的一种评价活动。社会服务承诺制收到的良好效果就是一个实证。⑤它是一种反映文明程度的客观尺度。信誉度的高低,与精神文明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关系。可以说,信誉度越高,其文明程度越高。

为了客观公正的确定社会信誉度的高低,须建立起一套测度指标。由于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指标体系必须分层设立。既有综合性指标,又有分类性指标;既有一般性指标,也有具体性指标。比较通用的指标大体有以下几个:①服务质量指标。从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来说,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要为他人、社会提供不同样式的服务,比如工厂是生产产品、商业是推销产品、作家是创作产品、科学家是提供科研成果、政府则是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等等。不论何种形式的服务,都有一个质量问题。货真价实,服务优良,就能取得较高的社会信誉,反之信誉就低。②安全可靠性指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安全可靠,会不会产生事故、有无风险和副作用,其事故发生率、风险和损害度,就是影响社会信誉度的测度指标。③承诺履约率指标。社会交往中有种种承诺。承诺不论是个人的、集体的,还是口头的、文字的,都有一个能否兑现和兑现多少的问题。相互之间的承诺、契约、合同、协议,其履约率和兑现率就是测度社会信誉度的指标。④公众满意率指标。服务做得好不好,最直接的评判人是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就是服务主体的社会信誉度。⑤公共舆论评价指标。公共传媒担负着社会监督职能。社会信誉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的舆论评价来测度。

进行社会信誉度测评,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民意测验,设立监督岗,群众来信来访,内部评议,发布公告,群众性评比活动,进行公民信任投票,等等。

(三)

社会信誉是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社会信誉作为精神文明的客观尺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包括社会信誉的建设。如上所述,社会信誉的建设,有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关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有关“四有”新人的培养,有关国际交往中的民族形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把提高社会信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

要增强全民的守信意识。一位靠名牌和信誉振兴企业的经理说,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存。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我们向顾客推销的不仅是商品,还有我们的人格。精品加人品才是真正的名牌——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共同理念。这个企业从失信而衰到立信而兴的事实说明,加强信誉教育,增强守信意识非常重要。加强守信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网络,前后衔接,相互配合,打好整体战。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重放光彩,变成凝聚民心、加强团结、增强综合国力的精神力量。

要抓好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邓小平同志从治党、治军、治国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对取信于民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这一代,一定要坚持我们党的好的传统,树立好的榜样,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在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2〕“领导干部, 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3 〕“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第三代的领导要取信于民,要得到人民对这个集体的信任,使人民团结在一个他们所相信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4 〕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崇高的威信,象1960年的自然灾害、“文革”的严重破坏、 1989年的风波冲击,这一关一关能闯过,关键在于人民群众信赖党。党的威信,一方面取决于中央的领导正确,一方面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近几年群众对党风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少数领导干部说做不一、搞特殊化,甚至腐化堕落。出现了“台上领导说,台下说领导”等等“信誉危机”现象。败坏了党的优良作风,损害了党的崇高形象。最近江泽民同志严肃指出:“有的高级干部,把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告诫当耳旁风,不注意学习和改造自己,结果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前车之鉴,希望大家务必引以为戒。”“各级领导同志更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有些事情群众能做,我们领导干部不能做。”〔5〕领导干部取信于民,重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言必信,行必果”,切忌说的多做的少、许诺多兑现少,更不能说做不一、欺骗群众。要大力倡导孔繁森、李国安、王廷江等先进人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精神,重行垂范、重德守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要严肃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荀子早在古代就能认识到:“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这是很了不起的。作为荀子的后人,应该比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已被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进一步变成亿万群众的自觉实践,是实现“95”计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严肃政治纪律,自觉维护中央领导权威,保证政令畅通,真正体现出中央说话算数。江泽民同志指出:“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肩负着这样繁重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没有铁的纪律,政治上涣散是十分危险的。”〔6〕领导干部讲政治, 首先应从对党和国家的政令取何种态度讲起,做到全面正确的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顾大局、听招乎、守纪律,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觉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一致。

把诚实守信教育贯穿于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公共道德是规范公民行为的,职业道德是规范员工职业行为的,家庭道德是规范家庭成员行为的。这三方面的道德规范,各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都得讲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三德”建设的基点。道德规范讲求自律,能不能遵守道德规范,基点是每个人必须信守规范、自律地按规范行事。如果不诚、不信,就很难自守,必然会违反道德戒律,或人前背后两个样。这不难看出,守信教育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人做事的最基础的教育。这项教育既要贯穿于人的一生,又要贯穿于各种职业活动的始终。

探索有效形式和方法,把社会信誉建设落到实处。近几年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已经创造出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在全国开展的“产品质量万里行”新闻采访活动,消费者权益保障诉讼活动,“万店无假货”活动,各种打假活动,精品创优活动,公仆评选活动,文明服务活动,社会服务承诺活动,“星级”创建活动,等等。还有政府有关部门公开倡导的举报活动、监督活动以及媒体曝光等等。这些形式和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强化了对公民的诚实守信教育,起到了扬善抑恶、扭转不良社会风气、提高社会信誉度的积极作用。这些经验和做法,需要加以总结推广,同时也要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研究探讨新的形式和方法,包括公关学所采用的一些科学方法,等等。

把社会信誉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有领导有计划地扎扎实实进行。这一点也很重要。信誉建设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相关性。从一人一事抓起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单位之间、或家庭、学校、社会之间互不配合,就可以降低或抵消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领导有计划地去进行,各单位的教育就会产生倍增效应。总之,只要上下重视,齐抓共管,就能营造出一个“诚实守信光荣、背约失信可耻”的社会大环境,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就会大为改观,振兴中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宿愿就一定会实现。

注释: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2页、297、298页。

〔2〕《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17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124页。

〔5〕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见1996年1月1 日《人民日报》。

〔6〕江泽民在中纪委会上的讲话。见1996年3月1 日《人民日报》。

标签:;  ;  

精神文明论坛的社会声誉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