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金俊

(连云港市东海县中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300)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疗效,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支持。方法:本文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为1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了抗生素、麻黄素制剂加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将盐酸氨溴索注射于患者鼓室内,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21%,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常规组纯音测听不同频率的气导听力提升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患者差异较大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盐酸氨溴索;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107-02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鼻咽喉科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鼓室积液、传导性耳聋。目前,临床上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呈多样化[1],各种疗法效果也不一致。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选用盐酸氨溴索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9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先后治疗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为19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单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耳胀感、听力下降、闭塞感等症状,对耳屏进行按压时,相关症状均可得到暂时减缓,鼓膜为灰蓝色或者橙红,鼓膜内陷,光锥完全消失或者明显缩短,锤骨短突突出明显,部分患者存在液平面。纯音测听检查结果显示为传导性耳聋,声导抗图表现为高负压型(C型)或者平坦型(B型),对患者行鼻咽部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新生物。研究组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16~57岁,平均(37.4±1.8)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4±1.4)年。常规组男性11岁,女性8岁;年龄:17~58岁,平均(38.8±2.8)岁;病程4个月~6.5年,平均(3.4±1.8)年。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了抗生素、麻黄素制剂加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接受1%浓度的麻黄碱滴鼻治疗,急性期的中耳炎患者则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治疗,待鼓膜充分显露后,实施穿刺操作,抽出积液,或使用咽鼓管导入吸干中耳积液。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将盐酸氨溴索注射于患者鼓室内,患者取坐位,患者耳部面向操作者,并稍微向前倾斜。实施常规消毒后,在患者的骨膜后下限穿刺,并注射15mg的盐酸氨溴索,注射完毕之后,患者平卧,休息30分钟。盐酸氨溴索治疗每周进行一次,4周作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接受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语频听力可恢复至正常水平,骨气导差小于10dB,气导平均听阈达到15dB,鼓膜恢复正常,同时,鼓室导抗图恢复至A型;好转:患者相关症状有显著改善或者完全消失,语频听力得到明显提高,提高范围为10~15dB,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鼓室导抗图为C转为A型,或者由B型转为C型;无效:给予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均无明显改善,语频听力未见明显提高,鼓室未见明显变化。好转率+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SPSS 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均以(%)表示,计量资料均以标准差(x-±s)表示,分别实施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情况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21%,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常规组纯音测听不同频率的气导听力提升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详细见表。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无患者出现明显中耳感染、鼓膜穿孔等不良反应,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有2例患者因鼻内镜将鼻腔黏膜擦伤出现少量出血,但均无需进行特殊处理。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耳部胀痛,但症状为一过性,无需进行特殊处理自行好转。常规组患者均可见鼓膜穿刺点瘢痕,但无患者发生中耳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中耳感染、2例出现出血,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具有复杂性,目前,诸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反应、感染等存在密切相关性,咽鼓管功能障碍为导致泌性中耳炎发生的根本原因[3]。咽鼓管的作用是保证中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状态、清洁并预防逆行感染发生等。当咽鼓管功能出现问题时会导致鼓室积液不断增加。

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上,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为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鼓膜置管以及抗生素、麻黄素制剂加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欠佳。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清除存在于中耳中的积液,促进中耳通气引流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盐酸氨溴索治疗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消毒后注射盐酸氨溴索,因盐酸氨溴索是一种黏液溶解剂。盐酸氨溴索可存在于中耳腔内的纤维组织、分泌物中,使之得到有效分解,同时还可促进局部水肿、变态反应得到有效缓解,进而促进患者咽鼓管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复发率得到有效减少。盐酸氨溴索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感染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应用盐酸氨溴索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该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21%,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常规组纯音测听不同频率的气导听力提升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研常规组患者均可见鼓膜穿刺点瘢痕,但无患者发生中耳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中耳感染、2例出现出血,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恭鹏,周芳英,张建宁.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与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1:46-47.

[2]李冰慧.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445-446.

[3]潘黎静,廖煌莉,陈玉兰.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132-133.

论文作者:金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盐酸氨溴索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金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