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咨询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也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心理咨询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在帮助人们克服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咨询工作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导致了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某些认识误区。有的认为,心理咨询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谈心”,没必要专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此可谓“等同论”观点;有的片面夸大心理咨询工作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甚至提出用心理咨询工作取代思想政治工作,此可谓“取代论”观点。无论是“等同论”还是“取代论”,都不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必须弄清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1.内涵实质不同。咨询一词,英文为counseling,有请人商议、参谋、指导、征求意见、寻求帮助、顾问、劝告等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分而言之:“咨”是商量,“询”是询问。心理咨询是伴随心理学和临床医学而产生的,在国外从弗洛伊德算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对心理咨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咨询员能给予当事人一种安全感,使他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我国著名学者钱铭怡则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应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理的过程。可见,心理咨询是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劝告、指导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保证党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和奋斗目标的实现为宗旨,以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为基本内容,以对人们政治态度的引导、规范和解决人们在世界观问题及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思想问题为任务,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思想转化工作。
2.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的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等等。现代心理学认为,身体、心灵、社会结构是相互影响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因此,咨询者在重视人的生物性因素的同时,对人体的心理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应有深刻的理解。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时,在重视社会对人的规范作用的前提下,主要是运用正确的理论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服务对象不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人,但具体所指有区别。心理咨询通常以个体为服务对象,主要是有一般心理问题的正常人,同时对轻微的、有自制力的、处于康复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患者,也可进行心理咨询治疗。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主要以群体为工作对象,包括全体人民,具有全民性和广泛性。
4.目的任务不同。心理咨询以促进个体适应与发展为目的,一般以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为目标,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个性等问题,通常没有社会意义的好坏及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正常与异常、健康与不健康之分,主要具有自然属性。而思想政治工作以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为目的,一般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为目标,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具有社会意义的好坏之分和先进与落后之分,有着鲜明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心理咨询的任务是着眼于人的心理健康,帮助来访者找出引发心理危机或困惑的原因,通过咨询和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平衡心态,提高其心理承受力,恢复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健康发展,使之能以健康的心理独立面对或处理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则是着眼于人的政治思想面貌,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围绕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5.工作内容不同。心理咨询工作的内容以解决心理层面的情绪困扰为核心,大致可分为教育咨询、职业咨询、生活咨询和健康咨询四个方面,包括各种情绪与行为障碍,性心理与性机能障碍,心身疾病,就业、求学、婚姻恋爱、人际关系问题,儿童指导,某些与精神疾病有关的问题,自杀等心理危机,以及自我了解、发展的心理卫生咨询等。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以精神层面的思想认识问题为核心,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共同性、基础性的教育,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爱国奉献、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法纪教育等;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和具体思想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疏导工作,如时事政策教育以及各种随机教育等等。
6.担任角色不同。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者和来访者是平等式的朋友关系,没有上下级和教育与被教育之分。因心理咨询是一门知识性、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所以,咨询者一般都受过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门训练,并取得一定资格。咨询师是来访者的朋友、老师、医师或教练,起着参谋、顾问的作用。而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通常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是科学理论的宣传者、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同工作对象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心理咨询人员采取的是“中立”立场,帮助指导个体更好地适应与发展。因来访者的情况各不相同,在咨询活动开始之前,咨询者很难确定目标、要求,只能通过询问、商议,听取对方的诉说,为对方提供帮助。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代表组织开展工作,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和原则的立场上,往往在过程开始之前就已明确工作目标和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党性和较强的计划性。
7.方式方法不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主要采取个别交谈的形式,以“听”为主,无条件地关注、接纳来访者,注重倾听与感情沟通,强调一个“出”字,即宣泄与调适。一般不轻易批评对方,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对方,而是竭力推动对方去独立思考,从而强化其自省能力,促进其自身心理的转化。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外部指导或灌输关系,除采取个别交谈的形式外,还采用政治学习、座谈讨论、表扬批评、典型示范、演讲报告、参观访问和检查评比等形式,常常以“说”为主,注重说服与言传身教,强调一个“入”字,即教育与疏导,明确告诉对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咨询借助心理测验手段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诊断,视情采用诸如支持治疗、精神分析治疗、人本主义治疗、认知治疗、催眠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行为治疗等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还要借助器械和药物。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即运用真理和人格的力量,主要依靠说服和教育。
8.工作模式不同。心理咨询是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联系的。它的出发点是来访者有没有精神障碍、人格的发展是否健全、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具备,亦即来访者是不是有“心理问题”。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与政治——伦理学模式相联系的,研究和考察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但其出发点是这种心理和行为符不符合某种政治信念,符不符合某种社会伦理规范,凡是不符合某种政治信念、社会伦理规范与社会行为准则的,便被视为有“思想问题”的人。
9.遵循原则不同。心理咨询因多涉及个人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甚至隐私问题,当来访者将自己埋藏在心底的困惑与苦恼告诉咨询员时,希望对方不要将自己的隐私和心事告诉他人。因此,保密原则是咨询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咨询能有效进行的起码要求。而思想政治工作者通常在上级与下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或彼此熟悉的人们之间进行,因此,不仅不存在匿名问题,且对从业者的保密要求也不甚严格。心理咨询遵循自愿性原则,一般是“守株待兔”、“愿者上钩”,坐等来访者上门。因为是“你找我”,所以来访者通常会主动讲出自己的问题。而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也有工作对象找上门来的情况,但更多的是“我找你”,即提倡主动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好超前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10.评价标准不同。对心理咨询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来访者的心境、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生活质量、工作状况、认知与应付能力等指标,从解除心理负担,增进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考虑的。心理咨询是否有效,主要看来访者的消极情绪是否得到缓解,心理障碍是否逐渐消除,心理疾病是否减轻或治愈,是否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是从任务的完成以及单位的凝聚力等方面来考虑的。同时,还要从能否把人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高度来权衡,从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来衡量。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使教育对象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
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从广义的教育学涵义上讲,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都以人为工作对象,所要解决的都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人的精神领域内的问题,涉及的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评价、态度、信念等,同属社会意识。在本质上都是立足于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从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上帮助人们解决意识问题,其关心的都是人的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终目的都是育人。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统一体。
1.互相渗透。心理问题与观念问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人的思想问题的产生,除了认识问题、道德问题和实际问题等原因外,还可能是由心理问题所引起。所以,人的某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从而间接地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这就要求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对来访者从心理上进行疏导和帮助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给人们指出努力方向。同时,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心理障碍外,还可能是由观念问题所引起。所以有些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得以化解。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率之以实、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帮助人们解除心理上的困惑、忧郁和消沉。
2.互相补充。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内容,如形势任务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而心理咨询人员却很少涉足。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用心理咨询的方法,给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扫除他们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对诸如各种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怖症、癔病等)、人际关系障碍、性格障碍、情绪障碍等问题,尽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观上也想解决,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解决此类问题,心理咨询工作者则往往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可以填补思想政治工作顾及不到的死角。
3.互相促进。具备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确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又是健康心理的内涵之一。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不但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消除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逆反心理,同思想政治工作者建立起和谐、融洽、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乐意去接受思想教育,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工作,从心理咨询中借鉴某些方法和技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总之,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心理咨询可以增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思想政治工作又可以保证心理咨询的政治方向。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心理咨询工作就取消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因为有了思想政治工作便排斥心理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