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小学部 230051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全面正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想要当好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全面分析每个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成员、智商和情商发展状况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把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走进学生内心,达到教育的目的。
班主任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并掌握和了解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真正把握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实效,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成为小学生,处于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的转折时期,他们开始独立适应周围环境,尝试适应学校,会遇到许多困难,对于困难,他们会不断依靠教师。人们常说一年级的教师权威最大,学生回家的口头语常常是“我们老师说的”。在一年级学生的心目中,所有的问题只有老师解决的才是正确的。可在现实中许多一年级的教师被学生铺天盖地的报告给淹没,例如早上一连上了2节课,刚刚坐下来,还没有一会儿,几个小身影小跑着冲进办公室大喊道:“陶盛在骂我们。”一会儿“王俊推我”、“我的铅笔找不到了”、“王浩爬树”……不论上课和下课,不分场合,损坏公物,丢文具的,吵架的,打架的,哭的,闹的……一年级班主任每天都在重复处理这些小事,忙于应付。这些琐碎的事情,消耗教师们的精力和教学的热情。于是经常听到一年级的班主任抱怨学生的这些烦人的小报告,甚至有些班主任用冷漠来面对学生的报告,禁止学生打小报告。
工作之余静静思考,在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教育的契机呢?于是把学生的小报告记录下来进行分类,问题梳理出来,学生的报告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学习用品的管理,例如丢东西,拾东西类;二是与人相处,例如同学之间打闹;三是孩子对新集体好奇和想引起教师的关注,例如灯长下课未关灯等。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发现这些现象既是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发展的表现,也是他们寻求帮助的一种方式,还是学生自我表现试探心理的行为反应。这些小事看似琐碎但在学生眼中是大事,细想这就是对低年级学生的难得的教育契机。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一、从丢东西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自从开学以来,教室前的讲台上总有学生捡的铅笔和橡皮,拿着它们,问是谁丢的?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一片茫然,都说自己没丢。讲台上的笔每天都在增加,却无人认领。另一方面,每天都有孩子丢东西,找不到自己的笔和橡皮。
针对这种现象,我分析孩子总是丢学习用品的原因。孩子从幼儿成为小学生,他们学生要独立保管自己的物品,有些孩子并没有做好准备,面对这么多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他们缺乏保管东西的意识。这就造成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并且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不值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当有个学生一天居然丢了三块橡皮,家长也急了。
分析了原因,找准策略对学生进行多种教育。在班级开展认识我的小助手活动,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文具,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文具对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并用童话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每天下课整理自己的文具,文具小助手每天都希望帮助自己的小主人,不想和小主人分开。学生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爱惜文具,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编排情景剧《文具的心里话》,跟学生一起排,一起演,在年级巡演,学生在童话中受到教育,并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需要家校配合,和家长沟通,让学生在家每天自己收拾书包,养成写完作业随时收拾好学习用具的习惯。教会学生在自己的文具上缠上胶布,写上名字,并确保每个文具都有名字,即使不小心丢了,也容易找到。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现在班级丢东西现象减少了很多。有的学生捡到了,就根据标记直接交给丢东西的学生。
二、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
心理学认为,同伴之间的争执,是孩子与人交往的尝试,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上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有了理论知识的靠山,面对孩子的纠纷,班主任可以比较冷静地分析原因,找出有效策略。首先,我认为学生间产生纠纷的原因不仅是有些学生过于自我,还因为有些家长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学生耳濡目染,难免形成怕吃亏,爱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家受到万般呵护的孩子,到了学校要独立与同伴打交道,每人脾气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同,同伴间对事情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都可以引起矛盾。对于如何解决纠纷,我认为应教会孩子方法,尽量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教孩子为对方着想,看看为什么会这样做。俗话说:“孩子脸一天三变”。学生的情绪变化很快,塑料布同学之间的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刚刚两人好好的,一会儿就会翻脸,明明是做游戏,不小心碰到了,也会引起一场打斗。同伴相处出现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对于特殊的学生就需要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班一名平时看起来很文静的的女孩,每当玩耍时别人不小心碰到她,她就会打人,班上同学经常告她的状。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和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父母离异,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爸爸妈妈总觉得亏欠孩子,孩子在家要什么就买什么,稍不如意就大哭大叫,实在管不了了,爸爸就暴打一顿了事,也不进行教育。孩子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变得非常自我,遇事不会与别人交流,只是用武力解决问题。于是我和家长沟通,让父母近期多陪伴孩子与同伴游戏,用语言教育孩子,在游戏中让孩子体验宽容、谦让。
游戏是学生们的最爱,利用班会课做“看苹果”游戏,不同方法切苹果会有不同的图案,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是不同的。同位是班级最容易成为朋友和“敌人”的。在班级经常举行“夸夸我的同位”活动,帮助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第一次举行时,有的学生找不到同位的优点,于是我开导学生,下课时同位让你从里面座位及时出来,也是优点,学生们才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同位优点真多,班级中和谐相处的同位越来越多,班级矛盾也减少不少。“我来当当小法官”游戏,面对纠纷,大家来说说谁是谁非,每天在班级设3名小法官,有事情可以找小法官处理,小法官处理不了的,找教师。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也解放了教师。同伴的教育更能说服学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解决一些矛盾。班会课给大家诉说的渠道,一次班会课上,两个学生站起来说,他俩因为踢球发生矛盾打起来了,班长当了小法官,批评了他们,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我给他们都发了表扬卡。有时为了表扬卡,自己就把两人矛盾解决了。他们懂得和同伴友好相处,学会了互相谦让。
机智的教育会让繁琐的工作变为艺术,充满正能量。
三、学生对新集体好奇和想引起教师的关注
当我们班主任面对这样一个群体,这些同学关心班集体十分热情,班级中发生什么事都会报告给教师,尤其是发生一些突发事情时,面对这些爱打小报告的学生,现在我会先给予他感谢,感谢他对班集体的关心,学生们还在低年级,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学生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需求。
有一次,我刚一走进教室,就有两个学生围过来,说:“老师他在黑板上乱画。” 我头也不抬地说:“下次不要画了。”可是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后来仔细体会,发现这体现着小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否定,他们希望教师对自己的正确行为给予积极肯定。低年级的学生各种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很多时候,他们对某件事情的对错难以判断,就会兴冲冲地报告教师,以观察教师的态度。此时我们不妨给学生一句表扬,即使只是随口,起到的作用也要比冷漠的注视好得多。小学生尤其希望从教师那儿得到积极肯定的评价,从而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
参考文献
《用艺术书写理想—优秀班主任教育艺术荟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杨献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孩子论文; 教师论文; 文具论文; 班级论文; 同伴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