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船山区龙凤学校 遂宁 629000)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循规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中指出,要借助现行教材编排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规范行为。要达到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目的,思品课教学要做到“四结合”。
一、教材所编故事与身边所发生的事相结合
现行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以讲述一个故事来突出一个单元或每一课的教学目的的。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然后揭示日常行为,道德情操,这样教学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接受,不显得过于抽象空洞说教。为进一步具体化,还要把学生身边的与内容相关的一些事结合起来,让学生活跃思维,把社会实践活动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来自做的联系起来,激情、明理、导行效果就好一些。如教学第七册《尊敬老师》一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老师辛勤工作的情况讲出来,把得到老师耐心帮助的事讲出来,把听到的在老师培育下学生成才的事讲出来,学生深深地知道老师工作 辛勤,无私奉献,为祖国培养人才,确应受到尊敬以及怎样尊敬老师。又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课内与课外结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不贪小便宜》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学文前质疑,说一说自己想要通过学习这一课弄懂哪些问题,教师再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梳理,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a.什么是贪小便宜?b.贪小便宜有什么害处?c.怎么做是不贪小便宜?d.不贪小便宜有什么好处?通过带问题学文,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答案,这一过程呈现出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需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风,这种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的学习显然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捷径。又如教学《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一课,就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街道去参观、访问劳动模范创造财富,创造辛福的事例。再如教学《春天里的发现》这一活动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春天、观察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不仅美而且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寻找、体验感受到的春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内心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它遇到好的条件,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会退到原来的状况。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由于特定的情景,小学生尤其容易激动,即使效果很好,一旦下课后走出教室,环境发生变化,他们不稳定的一面就暴露出来。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要长期抓,反复抓。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行动阵地。创设情境进行活动的同时,可以与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巩固和发展了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教学《学习真快乐》第二课时后,为了让学生真正知道在课间活动中不能玩那些有危险和防碍他人的游戏,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我充分与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相结合,在课后设计了主题活动。这样的活动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我通常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分为两段:前一段是课内学习教材内容,明确道德行为。然后就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一课,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后,知道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做贡献,为大家服务的有益事。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街道的公益劳动,能收到导行的良好效果。
四、明理、导行与评价结合
评价分为处我评价、相互评价。评价的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为主,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后,主要作自我评价,既注意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一颗幼小的美好心灵,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学生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总之,要想真正教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论文作者: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春天论文; 品德论文; 小便宜论文; 自己的论文; 道德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