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几点看法论文_高建周

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几点看法论文_高建周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71000

摘要: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近几年,我国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大幅增加,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但也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改进

谈到绿色建筑,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低碳、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利用”等名词术语。国家为提倡《绿色建筑应用》而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各地也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然而,实施起来以及实施结果就不是想象的那样了,通过网上搜索既能看到我国自推广该项政策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基本原则:

1.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建筑绿色发展,重点推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3.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建筑全寿命期理念,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选择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和技术措施,切实避免盲目的高投入和资源消耗。

根据以上原则,分析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状况,绿色建筑应用推广速度缓慢,没有主动性,成效不显著,产生这种不良效果存在以下几点原因,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一些建议:

一、政策不严、扶持力度不够

作为一项国家推行的标准,如果不强制性的推广、强制淘汰,作为企业肯定会顾忌眼前的既得利益。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当下的投入问题,由于回报周期太长,企业往往不考虑十几、几十年以后的效果。因此,作为政府应该有相应的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扶持,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建筑工程(小区),从根源上解决,即从规划设计入手,过程监督及最终验收把关,给企业签订责任状等方式,既有鼓励措施又有惩罚措施。

把《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体系作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追求的目标,因而也必须对其产业政策重新审视,政策改革要配套,通过政府投资、价格和税收等政策予以诱导,逐步建立起对绿色建筑灵活有效的支持机制。

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完善绿色建筑应用。产业政策是国家对产业发展的规定和执行的行动准则,它利用金融、财政以及计划等作为调控手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继续支持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研究制定支持绿色建材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工业化、基础能力建设等工作的政策措施。对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的建筑给予财政资金奖励。财政部、税务总局要研究制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国土资源部门要研究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土地转让方面的政策,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研究制定容积率奖励方面的政策,在土地招拍挂出让规划条件中,要明确绿色建筑的建设用地比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各阶层对绿色建筑应用的意识不强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深入理解该项政策的长远意义,积极推广、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开发商创建绿色建筑,让开发商能够意识到该项工程是一个为子孙后代谋福、为社会节约资源的高尚行为。

政府带头执行,积极大力推广。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切实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建设。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修订工程预算和建设标准,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绿色建筑工程定额和造价标准。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强化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的审查。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加强对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的监管。

各市级政府也要根据当地区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尤其针对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地区,逐步推广绿色建筑应用项目,让这些地区跟上时代步伐。

积极适应建筑立地的环境条件,也包括保持城市的传统与文脉。在项目的规划阶段,选址和保护周围环境的设计方法是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当然也包括对当地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习惯方式的讨论,这些都要纳入场地设计中。在建筑设计阶段,因地制宜是选择设计方法的基本出发点。现在广为介绍的生态设计方法中的生物气候设计、生物气候缓冲层的设计策略,都强调应用被动设计的方法,用以解决建筑节能和建筑通风。这种被动式设计方法,也包括一些仿生建筑的设计,极大地影响着建筑的形态,比如建筑的朝向、几何形状、外围护的材料与色彩等。因地制宜还体现在设计中重视对当地建筑材料和清洁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等资源利用的设计。

三、可行性以及能耗/效能比不实际: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结合本地环境特点深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细则,科学的分析出投入/产出对比,列出产品明细,供广大用户选择。同时,还应该分析出那些虽然是有价值,但生产耗能高、生产过程污染高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应暂缓应用,待技术成熟,能耗/效能比适宜时再行推广应用。

科技部门要研究设立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加快绿色建筑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攻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建材、废弃物资源化、环境质量控制、提高建筑物耐久性等方面的技术,加强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示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加快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编制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因地制宜推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高效空调、热泵、雨水收集、规模化中水利用、隔音等成熟技术。

四、加大宣传力度、让利消费者

政府应组织有关行业、厂家及科研人员大力宣传绿色建筑应用对大众的积极影响,让消费者充分接受绿色建筑,深切感受绿色建筑对当前及未来的作用,把一部分的补贴让利给消费者,这样还能让消费者起到监督的作用,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不断改进应用中的缺陷。

其次是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提倡绿色消费。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建筑市场的需求,才能使市场各方主体去营建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要依靠建筑师与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依靠市场机制的驱动,政府政策、法规与措施的适时与得当则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通过多方面的措施,作为一项长久的利国利民的政策,才能真正得到推广应用,让人民得到真实的享受,而不是作为一些官员或部门的空头政绩。

论文作者:高建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  ;  ;  ;  ;  ;  ;  ;  

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几点看法论文_高建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