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县胜利初中 638400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强化对美的追求,体现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一、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1.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古人遣词造句的美。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中,有这样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时贾岛反复推敲是用“推”还是用“敲”,为什么贾岛最后还是选择了“敲”字而没有用“推”?因为“敲”字暗示门已关闭,再联系“鸟宿”的意思,可知此刻已是深夜,在万籁无声之中,忽然传出清脆的敲门声,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达到了以动衬静的审美效果。
再如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而“山河在”,使人想到遍地疮痍,“城春”而“草木深”使人想到人烟稀少。花鸟平时是供欣赏娱乐之物,此时诗人看到花开而泣,闻到鸟鸣而悲,可知诗人的哀伤和时世的颓败。作者这种沉痛至深的感情,不是直说的,而是通过形象描写含蓄地表达出来。
2.以诵读为本,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划分节奏,把握重音,注意韵脚,读出感情。处理好语气的轻重缓急。
如读《游子吟》作如下停顿提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学生在读的时候可能会将字断开一字一顿地读,指导学生在读的时候应该要做到声断气连,并告诉他们声断气连是古诗所特有的特点,通过诵读,体会古诗的美。
二、体会文言文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中有很多描绘自然风光的精彩篇章,或四季美景,或名山大川,或波澜壮阔,或小桥流水,或边关大漠,或灵秀江南,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给人以美的享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画卷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迷人之景,“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的兰亭美景,多么让人心怡,让人神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春景之美。“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这充满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也陶冶了无数读者的心灵。走进文言文名篇就如同走进了胜地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既让学生视野辽阔、胸襟开展,也陶冶性情,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激发了学生对自然、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
三、体会文言文中的哲理美
学习《学弈》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能一心两用,三心二意的人到头来肯定是一事无成;相反,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的人,肯定是满载而归。
通过学习《两小儿辩日》,教育学生要不耻下问,自己有疑问,要大胆提出,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同学和家长,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河中石兽》,教育学生,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利用古诗文中的名句获得人生哲理,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还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让学生通过积累理解这些文言名句,获得人生哲理。
四、体会文言文中的人物情感美,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杜甫穷愁潦倒,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美好愿望,甚至喊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以及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值得后人学习。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师伐我”的背景下,“公将战”前求见鲁庄公,并主动提出“战则请从”,这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情怀,也令人敬佩。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及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令人称颂。
《过零丁洋》中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慨,表现了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祖国为民族视死如归、抛头颅、洒热血的大义大勇,让无数爱国人士仰慕。
《己亥杂诗》中诗人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通过分析古诗中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长歌行》中,诗人发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叹,鼓励人们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诗人借能西流的水,引导人们抓住时间,奋发向上,激励人们积极奋进。
《祖逖北伐》中,范阳人祖逖少年时就立下大志,闻鸡起舞,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东晋时代国家栋梁,为后人所崇敬。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宋濂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当时的太学生求学之易对比后得出认识。“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通过这些古代名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勤奋学习。
五、体会古文中的社会生活之美,激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表现社会生活美的作品。如《桃花源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景色奇异、没有剥削、没有战乱、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挚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当时的黑暗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过故人庄》描写田家优美开阔的环境,记叙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情趣。古文中表现生活美的作品很多,其中写田园、边塞、离乱、隐居、登临、凭吊、观书、会友等生活内容的,尤为人们熟知传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生活美。激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总之,我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先人们的思想认识、民族情感。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注重发掘和利用蕴藏在文言文中的美育资源,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认识,得到审美熏陶,同时也会使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氛围生气勃勃。
论文作者:段胜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文中论文; 学生论文; 文言文论文; 文言论文; 美育论文; 诗人论文; 让人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