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0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必须构建一个自身完整、能够“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技术技能提升、实现长远发展、潜能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使高职的知识、技能在中职课程中建立基础,中职的知识、技能在高职课程中得到延续、加深,避免重复、脱节,充分发挥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优越性,从而提高各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
1 引言
中高职衔接培养旨在改变中高职教育两个阶段各成一体、互不沟通现状,解决传统的中高职人才分段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使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实施、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整体,达到中高职教育紧密无缝的对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研究
2.1 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分层
中职教育不再是终结教育,因此为实现中高职的顺利衔接,必须适当调整我国中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中职课程其教学内容、工作任务的选取重点应体现在与中职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基础、初级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在打好专业初级基础及掌握好初级专业技能还有余力的前提下,可考虑适当提升即递进到中等专业技能的培养。而高职课程其教学内容、工作任务的选取重点应体现在与高职职业能力相匹配的中、高级专业技能的培养上,高职课程应同时兼顾到中等和高等专业技能,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于中等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予以重视,这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否则,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会因课程内容难度大而造成学习困难。
2.2 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设置和内容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要素,也是高职教育所提供的最主要产品和社会服务。高职课程着重专业技能顶岗实践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在职业现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三维思维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具备建筑施工图的识读、绘制与会审能力,能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框架的合理构建是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落脚点。在中职教育中首先应设置通过教学基本要求,满足其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课程,即必修基础课程和必修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课程,以满足继续深造等个性化需求的拓展课程,即扩展课程。踏入高职后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应有必修的提升基础课程,如建筑英语、应用文写作、应用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基础课程和建筑工程技术后续专业课程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它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核心专业课程和扩展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如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后者是为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升学开设的,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经济、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BIM技术应用等课程,这样不仅避免了中高职教育中的重复学习,还能使所学课程更加巩固。
2.3 中高职院校深度合作,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就目前来看,全世界范围内的中高职院校都在致力于特色化办学,但为了避免中高职教育出现断层,在教育教学中都要先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制订科学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对此,英国创立了单元衔接法,澳大利亚推出了培训包,法国创立了课程分类衔接法,德国采用学制的螺旋式上升和课程实行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衔接的方式。这些不同形式的课程衔接方式才是真正连接中高职教育的载体和落脚点。
2.4 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对口单独招生制度
扩大中职生在高职院校中的比例,由一所高职院校对应相同专业的多所中职学校招生,采用对口单独招生制度。这有利于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更有利于中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等的对接,可以使高等职业院校提早介入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促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通过课程共建实现教育体系的无缝衔接,提高职后人才教育的针对性,同时充分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对口单独招生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2.5 学分制和学分互认制
美、澳两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之一是学分的确定、获取和互认制度,因此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也可借鉴,统一课程考核办法,并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互认,逐渐形成以学分为阶梯的职业资格等级递进及相互融通的课程衔接模式。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可在中高院校建立相同学分标准,并与建筑工程测量证之间互认、互转。还可通过学前考核制度对学生已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并通过学分互认制来承认并免修相应的学分,使学生不再重复学习已掌握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连续的、有效衔接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和高职院校是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应用性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只有通过研究中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机制,设计衔接顺畅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相关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升各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吴青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西藏科技,2016,02:18-19.
[2]傅大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71-74.
[3]刘翔,郑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研究[J].价值工程,2016,26:258-259.
[4]辛建丽,蒋玲,彭涌涛.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层次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6,24:5-10.
[5]刘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合理构建[J].新校园(上旬),2016,07:49-50.
论文作者:汤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5期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高职论文; 课程论文; 专业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中职论文; 建筑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5期9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