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_经济周期论文

经济周期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_经济周期论文

经济周期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高等教育论文,经济周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内在倾向。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阿瑟·刘易斯(W.Arthur.Lewis)在《增长与波动》一书中按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分成四种周期,其中短周期三年左右(基钦周期)、长周期50年左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们注意到,大学本专科教育的培养年限2~5年,与经济短周期有时间上的相近性。如果配合得当,高等教育发展可以巧妙地利用经济周期的波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如果配合失当或踏错节拍,高等教育发展将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也阻碍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研究经济周期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成长。

经济周期与高等教育的逆向影响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1978年前的近30年中,我国经济波动性大,既有1958年和1970年国民收入增长22%以上的年份,又有1961年国民收入陡降29.7%的年份。巨大的经济落差,对高等教育事业带来沉重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虽有波动,但消除了负增长年份,主要表现为增长幅度的大小。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最高的1984年为1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最低的1990年为3.8%。中国高等教育经过1977~1982年的恢复以后,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到1996年中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达96.6万人,在校学生数超过300万人。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波动幅度依然较大。1977~1996年期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增长率最高的1978年为37.0%,增长率最低的1982年为-9.8%。中国高等学校招生数增长率最高的1985年为30.3%。剔除1977年恢复高考的影响,增长率最低的1989年为-10.9%。剔除恢复高考对毕业生数的影响,1985年以后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增长率最高的1987年为35.4%,增长率最低的1993年为-5.6%(见表1)。中国高等教育波动幅度超过国民经济波动幅度,对国家的人才供给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对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平衡、教学设施利用和教学力量配置等方面带来负面效应。

1977~1996年,我国经济大体经历了四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1977~1981年,历时五年,峰顶为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下同)11.7%,谷底为1981年的4.4%,最高与最低相差7.3个百分点。

第二个周期:1982~1986年,历时五年,峰顶为1984年的14.5%,谷底为1986年的8.8%,最高与最低相差5.7个百分点。

第三个周期:1987~1990年,历时四年,峰顶为1989年的11.3%,谷底为1990年的3.9%,最高与最低相差7.4个百分点。

第四个周期:1991~1996年,历时五年,峰顶为1992年的14.2%,谷底为1996年的9.7%,最高与最低相差4.5个百分点。

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人才需求旺盛,社会需要较多的高校毕业生。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人才需求疲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长下降。因此经济周期突出反映的是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需求变化。但是,我国经济周期对高校毕业生呈逆向影响。在1978年以来的四个经济周期中,经济谷底年份的毕业生增长率高于峰顶年份的毕业生增长率(表2)。高校毕业生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负相关关系,是造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突出的原因之一。10多年来,经济增长峰值时,人才供给增长下降;经济增长跌入谷底时,人才供给增长强劲。几个主要年份高校毕业生供求情况的分析说明了这一点。

198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上年增长10.4%的基础上又增长14.5%,工农业生产十分喜人,全社会高等教育人才需求殷切。但是1984年高校毕业生仅28.7万人,比上年减少4.8万人,下降14.3%,出现明显的高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状况。

199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2%。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精神鼓舞下奋力开展经济建设,再次掀起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热。但是1992年高校毕业生60.4万人,比上年减少1万人,下降1.6%。又一次出现高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1986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适度调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到8.8%,而高等学校毕业生增长率高达24.4%,达39.3万人,较上年净增7.7万人,出现典型供过于求的年份。

高等学校毕业生的供给周期与经济周期逆向运动,影响经济建设中的人才供求平衡。

在高等教育领域并非所有指标都与经济周期逆向运动。例如高等学校招生数变化与经济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2中招生数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几乎一致波动,仅峰谷差较大。这一方面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依赖国家财政状况。另一方面表明高等教育体制中静态计划控制的作用较大,市场调控或动态计划控制的作用较弱。招生数变化与经济周期的一致性并不能反映人才供给与经济周期的一致性问题。

高等学校学生弹性系数表明学生数变化与经济变化的关系。1978~1996年期间,我国在校生弹性系数在-1.1~3.2之间,新招生弹性系数在-4.2~4.0之间,毕业生弹性系数在-6.4~25.7之间。弹性系数总体变动大。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恢复到稳定发展,弹性系数的变动趋向稳定。1991~1995年期间,以上三类弹性系数在-0.4~2.5之间(表1)。

表1 高等学校学生数、增长率及弹性系数

年份学生数(万人) 较上年增长率(%) 国内生产

弹性系数

在校生 新招生 毕业生 在校生 新招生 毕业生 总值较上 在校生 新招生 毕业生

1977

62.5

27.3

19.4

1978

85.6

40.2

16.537.0

47.3 -14.911.73.24.0

-1.3

1979 102.0

27.58.519.2 -31.6 -48.5 7.62.5

-4.2

-6.4

1980 114.4

28.1

14.712.62.2

72.9 7.81.60.39.3

1981 127.9

27.9

14.011.8

-0.7

-4.8 4.42.7

-0.3

-1.1

1982 115.4

31.5

45.7-9.8

12.9 226.4 8.8

-1.11.5

25.7

1983 120.7

39.1

33.5 4.6

24.1 -26.710.40.42.3

-2.6

1984 139.6

47.5

28.715.7

21.5 -14.314.51.11.5

-1.0

1985 170.6

61.9

31.622.2

30.3

10.111.32.02.60.9

1986 188.0

57.2

39.310.2

-7.6

24.4 8.81.2

-0.92.8

1987 195.9

61.7

53.2 4.27.9

35.411.60.40.73.1

1988 206.6

67.0

55.3 5.58.63.911.30.50.80.3

1989 208.2

59.7

57.6 0.8 -10.94.2 4.10.2

-2.71.0

1990 206.3

60.9

61.4-0.92.06.6 3.8

-0.20.50.7

1991 204.4

62.0

61.4-0.91.8 0 9.2

-1.00.20.0

1992 218.4

75.4

60.4 6.8

21.6

-1.614.20.51.5

-1.0

1993 253.6

92.4

57.116.1

22.5

-5.613.51.21.7

-0.4

1994 279.9

90.0

63.710.4

-2.6

11.612.60.8

-0.20.9

1995 290.6

92.6

80.5 3.82.9

26.410.50.40.32.5

1996 96.6

4.39.7

0.4

表2 中国经济周期峰谷年份国内生产总值、招生数和毕业生增长率

峰顶谷底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招生增长 毕业生增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招生增长 毕业生增

增长率(%) 率(%)

长率(%)

增长率(%) 率(%)

率长(%)

1978

11.747.3 -14.9

1981 4.4

-0.7 -4.8

1984

14.521.5 -14.3

1986 8.8

-7.6 24.4

1988

11.38.6

3.91990 3.82.0 6.6

1992

14.221.6 -1.6

1996 9.74.3 N.A.

表3 1995年中国高等学校分科学生数及其增长率

科目

在校生 毕业生 新招生

学生数 较上年增长率 学生数 较上年增长 学生数 较上年增长率

哲 学

5826 -21.22 2110 -0.331747 -14.49

经济学 498084

9.47119042 47.00 152694

6.12

法 学 92618

8.96 23170 31.27

31939

4.63

教育学 117367 -0.43 41898 18.91

41258

1.90

文 学 365551

4.36115959 24.79 131587

5.21

历史学 48335 -4.47 18117 7.88

15672

1.02

理 学 309903 -1.51100566 14.48 100295

1.06

工 学1166931

4.41295839 29.23 352463

2.43

农 学 109791 -1.26 32975 18.38

32590 -0.87

医 学 256003

3.44 55711 18.31

65695 -0.62

合 计2906429

3.85805397 26.35 925940

2.90

注:①学生数单位为人;②增长率为%。学生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1996。

表4 中国分产业就业人数及其增长率

产业1990年

1995年

1990~1995

(万人)(万人)

平均增率率(%)

农林牧渔业 34117 33018 -0.65

采掘业 882932

1.11

制造业 8624

9803 2.60

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

192258

6.09

建筑业 2424

3322

6.51

地质勘查和水利管理业

197135

-7.2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1566

1942 4.40

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

2839

4292 9.61

金融保险业 218276

4.83

房地产业

44 8012.70

社会服务业 594703

3.43

卫生集体和社会福利事业 536444 -3.70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

1457

1476 0.26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173186 1.46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1079

1042 -0.70

其他

1798

4485 20.06

合计

56740 62388 1.92

注:表一基础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1996。

表二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年计算。

表三就业人数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1991、1996。

高等教育波动顺应经济周期变化,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经济周期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经济周期呈螺旋状上升。国民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不断提升的。近四个经济周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也由数量需求向结构优化方向发展。这四个经济周期反映在高等教育上表现为恢复、扩张、调整、优化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个周期:1977~1981年为高等教育恢复时期。除1978年大规模扩招外。这期间年招生数量在27~28万人之间,在校学生数到1981年为127.8万人,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

第二个周期:1982~1986年为高等教育扩张时期。在这期间在校生数、招生数、毕业生数持续大幅增长。到1986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数达188.0万人,招生数达57.2万人,毕业生数达39.3万人。

第三个周期:1987~1990年为高等教育调整时期。在这期间高校大学生规模变化较小。1990年在校生数为200多万人,招生和毕业生人数在60万人左右。

第四个周期:1991~1996年为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时期。在这期间高校数停止增长并不断减少,各校在校大学生规模适度扩张,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结构优化上来,

在以上四个周期中,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5%、15.4%、1.6%和8.0%。

高等教育结构优化首先表现在高校平均办学规模的增长。1988年起,全国高校数量不再增加,校均学生数增长。近两年,高校合并风潮迭起,跨行业、跨部门,以及中央、地方两级合作办学的学校在合并中增大办学规模并提高办学效益。

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学科结构调整。从表3看,1995年我国高校在校生数增长3.85%。在校学生数增长和下降的学科各占对半。经济学增长最多。1995年经济学在校生增长9.47%,毕业生增长47%,招生数增长6.12%。经济学大学生占全部大学生的15%,1995年经济学在校大学生达49.4万人,法学增长次之,1995年在校学生数增长8.96%,达9.6万人。工学、文学和医学的在校学生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1995年在校学生数下降最多的是哲学,较上年下降21.22%,其次是历史学,在校学生数较上年下降4.47%理学、农学、教育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1995年新招生与毕业生的比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经济学、法学、工学的招生数远高于毕业生数,经济学、法学、工学的人才培养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

就业增长反映人才需求。1991~1995年我国就业分产业人数及增长率如表4所示。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仍居我国第一位,1995年占全部就业人数的52.9%。但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制造业就业人数居我国第二位,1995年达9803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5.7%。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居我国就业人数第三位1995年达4292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8%,并呈高增长态势,1991~199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62%。另外,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也拥有数千万就业大军。这些产业高等教育人才需求旺盛,将推动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

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的高等教育发展

1997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从总体趋势看,本轮经济周期将呈现高增长、低通胀、低波幅的特征。在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9%~12%,通货膨胀率4%~6%,经济波动幅度2到3个百分点的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应当保持更平稳的发展。

1.消除负增长,降低波动幅度。

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已20多年没有出现过负增长,而高等教育增长率,每三五年会出现一次负增长。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应当通过规划、法律、经济等手段,保障高等学校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不出现负增长,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

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形成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稳步增长。高等教育事业的波动幅度也应逐步降低,防止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的大起大落。在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条件下,降低高等教育波动幅度,有利于毕业生均衡就业。

可以通过研究,确定大学毕业生数、招生数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保持高等教育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合理比例关系。

2.科学预测人才需求的周期性变化,以高校毕业生数为主要调控指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越来越密切地联系起来。我们应当科学预测人才需求的周期性变化,使高等教育适应这种变化,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预测指标体系。人才预测指标既包括经济发展、就业需求、技术发展、体制变化等等,也包括大学报考人数、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倾向、用人单位选聘意向与数量等等。从近几个经济周期看,经济周期上升期,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择业机会多;经济周期下降期。人才需求疲软。毕业生择业机会减少。

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财政状况决定当年招生数,把招生数作为调控主要指标。经济高涨时,招生数增长多。经济低潮时,招生数增长少,甚至绝对数减少。由于招生年份与毕业生年份的时间差,以及周期变化特征的不同。往往造成高校毕业生供求的不平衡,加剧经济低潮时毕业生择业困难;经济高涨时,毕业生供给不足。建议以年度高校毕业生数为主要调控指标。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随经济周期变化,较招生数随经济周期变化,更能体现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

3.改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提高高成长性产业人才培养的比重。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应当适应这一变化,大力培养高成长性产业人才和高成长性事业人才。如表4所示,“九五”期间,房地产业就业成长性最高,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7%,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建筑业、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就业成长性次之,年平均增长6%以上。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就业成长性也不错,年平均增长率达4%以上。制造业成长性略高于平均值,但由于制造业就业规模大,其中有一些高成长性行业。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服装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品业等等。另外,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各类设计人才需求旺盛。

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当更密切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主动收集并分析经济增长变化发出的信息,提高中长期人才预测的水平,努力使高等教育周期变化适应经济周期变化的需要。

标签:;  ;  ;  ;  ;  ;  ;  ;  

经济周期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_经济周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