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童宇豪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 项背肌筋膜炎是指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因急慢性损伤或受寒冷刺激所导致的无菌性炎症[1]。临床症状多为患者自述项背部有长时间酸痛点,在久坐低头后或受凉症状会加重,皮下可触及结节,疼痛一般在自行活动后可缓解。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单纯的运动疗法、消炎止痛药或针灸进行治疗,但疗效一般。所以我们选用针灸配合肌肉牵伸技术,对3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治疗,结果如下。

关键词:项背肌筋膜炎;针灸;肌肉牵伸技术;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30例项背肌筋膜疼炎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并随机分为两组各15人。在两组中治疗组平均年龄(20.23±0.4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0.12±0.37)岁。在年龄方面,两组差异(P >0.05),同时没有影响项背肌筋膜炎治疗效果的其他疾病。

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来制定。①可有疲劳损伤、外感风寒或外伤后治疗不当等病史。②项背部有持续或间断的疼痛、沉重以及肌肉僵硬感,如遇湿冷刺激或劳累症状可有所加重。③项背部肌肉存在明显的压痛点和结节,疼痛严重时项背部活动范围明显受限。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组

3.1.1 针灸

选取项背部阿是穴,然后选用1.5寸毫针刺入,进针的深度因人和部位而异。在已针刺的阿是穴中,取其项背部痛感最强处,进行悬灸,距离以患者合适为度。一般艾灸持续时间为15分钟左右,当表面出现红晕为完成一次艾灸。

3.1.2肌肉牵伸

待针灸结束后,针对患者项背肌筋膜炎疼痛部位。分别对患者颈部肌肉和肩部肌肉进行徒手被动牵伸。

治疗组以完成针灸和肌肉牵伸为1次治疗,每日治疗1 次,以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

3.2对照组

对照组先选取阿是穴,然后刺入毫针,并艾灸患者项背部最疼点,艾灸结束后不做处理。对照组以完成针灸为1次治疗,每日治疗1 次,以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

4疗效观察

4.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通过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自行滑动标尺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

VAS=0为正常,在静息和日常活动时均无疼痛,计0分;

VAS=1~3为轻度疼痛,静息时无疼痛,日常活动时产生轻微疼痛,计1分;

VAS=4~7为中度疼痛,静息时有轻微疼痛,在日常活动中疼痛加重,计2分;

VAS=8~10为重度疼痛,在静息时和日常活动中均有剧烈疼痛,计3分。

4.2疗效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2]。

4.3观察方法

在第一次治疗前和最后一次治疗后对患者疼痛进行VAS评分,并在10次治疗后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

4.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在统计学分析时,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使用平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结果。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两组患者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变化

表1 两组VAS指标变化( ±S)

注:*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2可见,两组间疗效相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6讨论

在传统针灸结束后,往往不进行放松或仅采用简单的按摩手法放松肌肉。而在针灸过程中,由于毫针刺入,引起项背部肌肉紧张,不利于治疗。所以在本治疗中,对针灸后的患者采用肌肉牵伸技术,通过刺激肌梭来调节肌张力,促进肌纤维重新排列,改善血液循环,因此相比于单纯的针灸和肌肉牵伸,本研究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7结论

7.1针灸和针灸配合肌肉牵伸技术均能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症状。

7.2针灸配合肌肉牵伸技术相较于单纯的针灸治疗,在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上效果更好。

7.3在每次针灸后,通过肌肉牵伸技术能有效放松肌肉和促进循环,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光云,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项背肌筋膜炎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8(8)59-60.

[2]徐敏,王润生,黄承军等.仰头缩颈扩胸锻炼法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60.

[3]张英,康明非.针灸治疗肌筋膜炎研究进展[J].2009,25(8):47-49.

[4]罗曼.牵拉锻炼配合小针刀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论文作者:童宇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针灸配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童宇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