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会计新体系的构建_会计论文

论知识会计新体系的构建_会计论文

试论知识会计新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体系论文,会计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临近,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人类社会也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传统的财务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试提出新的概念——知识会计,并就建立知识会计体系的若干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知识会计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驱动力,以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劳动力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知识、技术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能为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观点,一种反映和控制知识经济社会资本运动的新的会计模式必将出现,这就是知识会计,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所谓知识会计,就是对知识资源进行确认、计量并将其结果报告给有利害关系各方面的程序和方法。1964年美国赫曼森教授提出人力资源会计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不断发展,在如何计量和报告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建立会计核算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1994年我国会计学者徐国君博士又率先提出了劳动者权益会计理论,将劳动者权益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单列出来,构建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新框架。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创建新的会计分支学科——知识会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现实可能。

二、建立知识会计的现实意义

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领域,知识会计的贡献在于:它扩大了传统财务会计的视野,弥补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不足;作为传统会计的延伸,它把会计特有的计量、确认和报告拓展到了知识资源领域,使得会计理论、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更加完善,提供的信息更加完整;作为传统会计的内涵变化,知识会计冲破了传统会计思想的束缚,把知识资源视为有价值的资产而作为自己的对象,这无疑会引起会计的革命性变革。特别是知识会计对企业有关人员的知识价值进行计量,将有利于继续提高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局面,有利于调动企业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推进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通过对知识价值进行计量,可以避免人们低估企业价值的弊端,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潜在价值数量化、信息化,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重视对知识、技术的投资与开发,使其潜在的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变成最大的现实产出。

三、知识会计的主要内容

知识会计以企业的知识资源为对象。其内容主要包括确认和计量知识资产、知识成本及知识所有者权益。

(一)知识资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全部资产表现为物力资产和知识资产两种形式:物力资产与财务会计中所说的资产概念一致:知识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有赖于一定载体才能实现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知识资产的货币化即为知识资本。知识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智力资产。指企业杰出科技管理人才所具有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作为智力载体的人,本身不是会计资产,其资产性在于:(1)智力具有取得未来收益能力的潜力。1985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6号概念公告中将资产定义为:“一个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智力具有取得未来收益能力的潜力,这种潜力的价值可以认为是资产。(2)企业对职工拥有部分权利。智力资源的所有权属于人,但职工在其受聘任期间,必须服从企业管理,企业对其拥有使用权。智力资产是客观存在的,但作为资产处理的并不是知识载体的人本身,而是提供未来经济利益所耗费的智力投资。

2.无形资产。是体现企业职工知识成果或对外购置的不以实物形态表现的资产,如专利或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版权、商誉等。土地使用权虽属传统财务会计的无形资产,但土地本身是自然资源,并非通过人们的知识创造,不应属于知识会计的无形资产范畴。

3.组织结构资产。是体现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资产,如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企业目标、企业文化、职工价值观念等。

4.顾客资产。是指企业营销策略、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经营性资产。

在上述几项资产中,智力资产是知识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资产的基础,其他知识资产效益发挥得如何,都主要依赖于杰出人才的智力。

(二)知识成本。知识成本就是指企业在取得、开发、使用或重置知识过程中所花费的代价,由下列几项构成:

1.取得成本。包括招募、雇佣知识人才而发生的费用;购置专利技术、商标权、版权等费用支出。

2.开发成本。如科技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费用、技术研究费、组织结构调整及企业文化建设支出等。

3.退出成本。包括(1)科技管理人员的离退休工资、养老统筹金;(2)因公伤亡支付的医疗费、丧葬抚恤费;(3)淘汰陈旧过时技术而发生的费用。

(三)知识权益。现代经济学认为,不仅物资资源具有产权,人力资源同样具有产权。在研究知识会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知识的产权问题。无形资产等知识资源的产权是无疑的,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高级表现形式,其最终所有权属于人本身,人身具有自由的权利,有权接受或辞去企业的聘用。但当某一知识拥有者分配到企业或被企业聘用时,由于受组织关系或用工合同的约束,使该项知识权益被企业拥有或控制。因为知识拥有者为企业工作,创造财富,企业要向其支付工资及福利费用等,实质上意味着企业拥有或控制了知识所有者的使用权,并且有权发挥其服务潜力,以一定方式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这表明智力资源也具有产权。

四、知识会计的计量

计量是会计的核心职能。建立知识会计的关键必须解决计量问题。对以知识、技术形态表现的资产、资本及其收益等进行计量,应该做到两个方面的结合:

第一,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货币计量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历史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历史成本法以成本费用发生时的物价水平为计价标准,公允价值法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计价标准。由于知识资产、知识成本等,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在成本费用发生时就进行核算,知识会计应更多地采用公允价值法。知识的公允价值,应通过市场交易或专业技术人员评估进行确定,主要表现为可实现净值、重值成本和现行市场价格等形式。以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一定时点上知识资产的实际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知识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知识资产价值的许多特性是货币指标无法表现的,而其影响知识资源价值的个人、组织和社会诸方面因素,也非货币计量所能确定,因而知识会计必须合理地运用非货币计量方法。

第二,精确计量与模糊计量相结合。对会计所反映的价值运动进行精确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然而,精确总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使运用货币计理也不例外,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判断,从而使计量结果呈现一定的近似性,很难用常规的方法予以定量化。知识会计作为一门新的会计分支学科,在其计量中合理地运用模糊计量方法,把精确计量与模糊计量有机结合起来。

五、知识会计的核算

(一)账户设置。根据知识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要求,需要设置以下账户:

1.“知识资产”账户,属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知识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借方登记知识资产的增加数,贷方登记知识资产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期末知识资产的实有数。

2.“知识投资”账户,属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开发或购置知识资产的过程中发生的投资支出。借方登记资本化的知识投资支出,贷方登记知识投资的摊销数,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期末尚未摊销的知识投资的实有数。

3.“知识成本”账户,属成本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知识成本的发生数和转销数。借方登记成本的发生额,贷方登记成本的转销额,期末一般无余额。

4.“知识资本”账户,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减变化情况。贷方登记知识资本的增加数,借方登记知识资本的减少数,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期末知识资本的实有数。

以上各账户分别按“智方资产(智力投资、智力成本、智力资本)”“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无形成本、无形资本)”“组织结构资产(组织结构投资、组织结构成本、组织结构资本)”“顾客资产(顾客资产投资、顾客成本、顾客资本)”设置明细账。

(二)信息披露。为了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揭示和披露知识资源,首先,在资产负债表上,知识资产应作为一项资产项目单独列示,并将“无形资产”列作“知识资产”的子目:将“所有者权益”分解为“物质资本权益”和“知识资本权益”两部分,原在所有者权益上反映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列作“物质资本权益”的子目;将“知识资本”“知识资本增值”列作“知识资本权益”的子目。

六、知识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的区别

知识会计可以认为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深化和发展,与人力资源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理论基础相同,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其理论基础;二是计量方法一致,都需要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精确计量与模糊计量相结合的计量方法;三是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二者所反映的未来经济利益都不确定。

知识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间也存在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对象不同。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是人力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全部职工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职工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反映,在“实物形态”上表现为人力资产,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人力资本。知识会计的对象则是企业以智力为主的知识资源,是指部分具有较高理论实践水平、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这部分人员的智力。智力资源在“实物形态”上表现为知识资产,在“价值形态”上则表现为知识资本。

(二)范围不同。人力资源会计反映的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脑力资源和体力资源的价值总和;知识会计反映的则是企业部分员工的脑力资源和以脑力资源为基础而创立的无形资产、结构资产及顾客资产价值等。

(三)获得未来经济效益的大小不同。就同一企业来说,知识会计反映的未来经济效益远远大于人力资源会计所反映的效益,这是由知识、技术在企业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知识资产愈多,未来经济效益就愈大。而人力资源却不具有这一性质,人力多,普通职工比重过大,会增加企业负担,降低经济效益。

标签:;  ;  ;  ;  ;  ;  ;  ;  ;  

论知识会计新体系的构建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