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年群众工作专业的创建-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现实、传统和新探索论文

试论青年群众工作专业的创建
——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现实、传统和新探索

吴庆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089)

[摘 要] 本研究指出共青团工作理论建设没有跟上团组织建设的发展速度,困境来自于继承和创新都显不够。传统的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就团论团、组织分析色彩较重、宏观层面研究占据主体,急需突破。走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可探索创建青年群众工作专业的思路。该专业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理论中找到新的方向。青年群众工作专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专业目标是要达到方向坚定、价值认可、感情接近,行为趋同的认同目标;专业任务是要真正解决距离、服务、感情、价值这四个关键问题。要提升青年群众工作的九项本领:即提升党性修养本领、建设组织文化本领、完善覆盖阵地本领、把握青年需要本领、筹集工作资源本领、创新工作品牌本领、争取党政支持本领、打造个人魅力本领、传播政治思想本领。共青团干部的专业性提高也必将成为政党优秀的群众工作者,共青团也将成为政党重要的群众工作本领培养学校。

[关键词] 群众工作;青年;共青团;青年群众工作;专业建设

本研究要说明的是中国共青团工作理论的建设问题,提出是否可以将青年群众工作规律作为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重点建设方向。

共青团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于是我们就把它称作共青团工作理论。然而这个理论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它可否上升为共青团学?却始终存在争论。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团的工作对团的理论建设呼唤强烈,但当前团建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也落后于党建理论的发展,共青团工作的规律性问题还没有研究得十分透彻,共青团工作实践一直存在摇摆不定的问题,这与理论上的坚定性不够有关。

一、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现实和困境

共青团是中国现实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织,这一点谁都不会否认。1922年5月5日,在卡尔·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的这一天,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青团的诞生,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无论从政治意义还是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共青团组织在中国的重要性不必多言。

探头置于不同位置,声束的截面随着声束入射点至缺陷处的弧长而变化,调整相控阵探头位置及声束绘制的角度,使声束覆盖缺陷的最佳位置,采用超声耦合剂进行无缝粘结,再进行聚焦延迟校准、灵敏度校准和DAC曲线校准等,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A、B处的人工缺陷定位结果如图14、图15。

共青团工作发展需要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的指导,共青团组织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团干部不注重理论,就会缺乏远见,缺乏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就会使本来忙乱的基层更加忙乱。当前共青团改革要实现理论追随改革到理论指导改革的转换,不进行理论研究深化与指导,改革的步伐就会受到阻碍,探索的成果就难以巩固,新鲜的经验就难以推广,实践中的问题就难以解释,全团的着力点就难以集中。要走出团组织长期“实践有感受,思想讲不透”的局面,最根本的还是需要靠共青团工作理论的发展。

多年的实践证明,团组织做出了成绩,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事业都是符合组织发展规律的事业,绝不是以团干部个人意志为转移。而如果违反规律,即使是团干部个人决心再大,最后也终不能成事。纵观共青团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了解团组织本该如何发展,深刻认识其发展内在科学发展规律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前提条件。

近些年,共青团工作理论建设没有跟上团组织建设的发展速度,存在共青团工作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对许多问题无力解释与说明,许多基层团干部有许多迷惑得不到解决。在和各级团干的座谈中,我们发现一些团干对理论问题认识不清,存在这样和那样的认识误区,在一些共青团的重大理论问题上缺乏理论思考,包括:如何看待团的性质?对主责主业的长期模糊,少数团干把共青团团结教育青年和服务青年两方面的职能决然对立;如何看待当代青年的主流?对工作对象的把握不透彻,有些团干对工作主体青年缺乏基本的信任、热情和了解;如何看待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原理不明确,一些团干部不能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如何正确认识团组织的系统环境?对团组织的改革动力把握不准确,有些团干不能以系统的观点看待共青团组织,对变化不断的环境缺乏应对,在新情况面前束手无策,总是被外界因素牵着鼻子走而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如何看待团的职能?对职能的认识过于泛化,有的团组织在行使代表青年职能的时候,忽略了纽带的职能,淡漠自己的特殊身份,把党视为一方,把青年视为另一方而割裂其中的联系。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绝非偶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团组织理论建设滞后,团干部没能及时地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通过学习和研究达到正确的共识,并把它化为工作中的饱满激情、正确方法及有力行动,化为具有前瞻指导性的思路。

推动当前共青团改革获得成果最重要的路径是要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组织发展存在的核心矛盾,在这方面的理论支持亟待加强。这些核心的矛盾在近40年的团组织发展过程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值得团的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深思。这些矛盾包括:1.团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和行政化机关化的矛盾(团干部作风问题)。2.青年群体结构变化与基层团组织设置方式的矛盾(团组织基层组织建设和覆盖问题)。3.青年需求不断增长与团组织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团组织服务青年问题)。4.思想教育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和思想教育工作方法陈旧的矛盾(团组织引导青年的问题)。解决这些核心矛盾,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团干部与青年感情越深越好,团组织与青年距离越近越好,团组织服务对青年越实越好,团组织引导对青年越亮越好这四“好”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

共青团工作为什么缺乏理论指导?研究者认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过去已经总结出来的规律学习不够,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研究的成果传承不够。共青团一直在强调理论建设,我们过去对共青团工作的一些规律总结经过多年实践的证明是有效的,主要包括:共青团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独立活动;团要管团,团结青年;团的工作要贯彻起作用和受教育相结合;对青年要热情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要全面关心青年的健康成长;要加强两代人的团结合作等等[1]这些规律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远远不够。

另一个问题主要是理论的构建方式存在问题。就团论团,就工作论工作的现象比较突出。我们不缺团组织的现状描述,但缺少有力的对策研究;我们不缺针对现存问题的研究,但缺少前瞻性的判断。我们不缺宏观地把握,但缺少微观的操作。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吸收各学科最新发展的理论成果,与实际中的问题有机结合,提出规律性的建议。

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共青团工作理论前期研究中曾提出“多学科视角与共青团工作”的研究理念,提出对团的理论的构建方式重新认识。[2]在现实过程中我们发现把团组织当作一个组织而让各方面专家对它的发展做综合的“诊断”方法可能更为有效,而不可能指望单学科发展或者单独几个人的研究贡献。因此,一种可以探索的研究方法是多学科的视野。共青团建设需要理论支持,这种理论应该是基于团生动实践中问题导向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吸收各学科最新发展的理论成果,与实际中的问题有机结合,提出更符合规律和前瞻性的对策。我们可以继续探索“共青团学”学科体系,但更为现实的方向应该是将与共青团组织相关联的学科的最新成果加以研究并有选择和创造性地加以应用,真正做到用社会科学的主流理论综合性的开展研究。提出要建立多学科的团组织学习体系、建立多学科的团工作智囊体系、建立多学科的团干部培训体系等。这个思考代表了一个阶段我对推动共青团理论研究的认识,我认为今天这个思考依然可以作为开展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思维方法。

二、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传统与局限

回顾起来,20世纪80、90年代是共青团工作理论的蓬勃发展阶段,之后则陷入沉寂。1981年中央团校黄志坚主编了《共青团工作理论学习纲要》,1983年黄志坚著《青年特点和共青团工作》,1985年中央团校青年工作教研室主编《共青团工作理论》,1989年丁耀民、李建一主编《共青团学》,1990年黄志坚主编《青年组织学》,1992年张宝顺主编《马克思主义团学概论》,张修学主编《共青团学教程》,1993年黄志坚主编《共青团工作新走向》,1999年陈升主编《共青团工作新论》,2011年郗杰英等主编《共青团工作十二讲》等,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对共青团工作理论做出的有益探索,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团中央领导和学者一起力推《共青团学》的理论勇气看,今天无论是从实践工作者还是理论工作者,对学科的建立都比较谨慎。

笔者选取以上所列最重要的几个成果中的基本理论学术框架来加以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的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构建的方式① 参见宋德福,《挑战、思考、对策——共青团自身改革理论初探》,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张宝顺,《马克思主义团学概论》,红旗出版社,1992;黄志坚,《共青团工作理论学习纲要》,1981;张修学,《共青团学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陈升,《共青团工作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郗杰英、刘俊彦,《共青团工作十二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这种研究是有益的,它能让我们看到共青团工作的最重大的问题和系统边界,把握共青团工作理论应该包含的主要内容。

表一:主要共青团工作理论体系的梳理

从上表内容分析可以看到,传统的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关注比较多的规律问题包括:非常关注组织历史、组织性质、组织骨干管理(团干部)、组织伙伴等;很关注组织结构、组织工作原理和方法、思想政治引领等;比较关注组织客体(青年的研究)、组织职能、组织活动、基层建设和基层工作等;关注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组织成员管理(团员)、党的领导、组织领导体制、组织环境、组织发展、建功立业、组织资源等问题。

从学理来看,传统共青团工作理论以组织历史为基础,明确组织性质和职能,特别是思想政治引领、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建功立业功能的发挥;研究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包括组织骨干(团干部),组织成员(团员)、组织结构、组织环境、组织活动、组织资源等要素的发展;研究组织发展的两大变量及适应:党的领导和组织客体青年的变化。研究组织的系统要素:包括组织伙伴、领导机制、基层建设和基层工作等等。

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传统的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3.宏观层面研究占据主体。方向性研究较多,但微观研究不够,对于共青团工作操作化的指导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2.组织分析色彩较重。传统理论主要是从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出发,相对来看政治学理论的分析和青年学理论的分析不够。

1.就团论团比较多。研究政党部分比较少,特别是研究政党传递的深层逻辑比较少,和党建理论并没有成为一体,话语体系没有在党建理论的话语体系中。

笔者认为:共青团工作理论的传统模式对团的理论分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由于其局限性使得团的工作不能更好地从党的理论中寻找一体化构建,从政治学和青年学分析中寻找方向和对象的更深层机理,从实践工作中提炼出更具有指导性的微观理论。在一定历史时期,团的工作存在自娱自乐、大而不细等问题,团的工作的政治性和青年化问题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也正是和这种传统的理论构建方式有一定关系。

三、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新探索:青年群众工作专业的创建

走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应该如何发展?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创建青年群众工作专业是一个思路。

(一)青年群众工作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意见》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理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群团工作的理论体系,共青团工作理论理应在此理论框架中找到新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把党领导的群众组织作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壮大。列宁把党领导的工会等群众组织形象地比作无产阶级政权体系的“传动装置”和“杠杆”,功能是把党和劳动群众联系起来。早在1919年毛泽东也在《湘江评论》发表文章提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由于党的群众工作对象众多、层次多样,党需要建立旨在广泛联系各方面群众的群团组织来帮助党做群众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通过群团组织开展的群众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工作。党的群团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党怎样领导群团组织、依靠群团组织、支持群团组织做好群众工作,一方面指群团组织在党领导下如何遵照法案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一个成语叫“众星拱月”,如果说“月”是党,“众星”就是包括群团组织在内的党领导下的各种组织。做党的群众工作,就要月明星灿,不能月明星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要星光灿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基本特征是各群团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主要内容是“六个坚持”: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以上这些核心观点理应成为共青团工作理论的核心发展点。

在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理论的指导下,对共青团工作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亟待创立。中央团校改革方案指出:“要强化群众路线教育。帮助团干部牢记党对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要求,站稳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理解,把握青年群众工作规律,熟悉团的性质和任务,掌握团的业务知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推进青年学等群团工作学科的创建”。适应共青团改革的要求和党的群众工作新发展,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者当大胆探索和创新。

(二)青年群众工作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理论,共青团工作理论(青年群众工作专业)构建要紧紧围绕政党群众工作的基本属性,突出青年群体的工作特色,发挥青年组织的特色优势,这是共青团工作理论构建中最核心的几个原则。

从表面上看,共青团工作的学科和专业定位似乎很难用一个单独的专业来说明: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以要懂政党学特别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首要任务;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要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所以要懂青年学(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青年文化学等);团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组织,要会运营这个组织,所以要懂组织管理学。共青团工作似乎是政党学、青年学和组织管理学等学科的杂体。(“政党青年组织”就是这三个学科的集合,也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共青团工作的本质属性。)这种多学科认识团的工作是可以的,但实质上对共青团工作更为准确的认识,应该从党的群众工作的角度出发,考虑到青年性和组织性。共青团工作的专业构建理应在青年群众工作的范畴内构建,更为准确的定位是组织化的青年群众工作,它的目标是通过青年组织的工作在政党和青年之间建立一种认同联系,核心是做赢得青年人心的工作,是青年人心之学问,而青年群众工作本领是团干部的核心专业本领。

对于这个专业的分析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

所谓“内涵”困境,是指新大学运动第二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在扩招大潮中存在的重视“外延式发展”忽视“内涵式发展”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快、大、高、全”既是第二阶段新大学运动中创立的新大学的发展特征,也是导致这些大学存在“内涵”困境的主要原因,而“内涵”困境在“终端”上的反映则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的下降。

要懂组织化的青年群众工作,首要是要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什么时候坚持这个生命线,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没有坚持这个生命线,党的发展就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党的干部都要牢牢把握这条生命线,都要会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22个字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走向强盛的最核心思想秘方。政党的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把党的主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心里,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使得党的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1)提升党性修养本领(党性论)

当前,影响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干部会不会开展群众工作。就拿群众工作的首要工作——和群众说话来讲,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这也是政党现在正在解决的问题。干部一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在和群众摸爬滚打中建立感情,要和群众心心相印,党政领导要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目前来看还有不少的差距。

2.专业目标—青年群众工作要达到的四个认同

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目标是为政党赢得青年。中国共产党一直相信: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而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最核心的组织化形态。2018年中国共青团团章修改中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贯彻党管青年的原则,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特别在团的性质和职能中加上“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更加鲜明地提出了团的主责主业。

共青团工作到底做什么?如何评价共青团工作的全部效果?群团组织要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为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做出贡献。这是群团组织和一般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也应该成为衡量群团组织做得好不好的政治标准。对群团组织来说,谁能把自己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谁的工作就是做得好,反之就是做得不好。这个标准应该在群团工作中牢固树立起来,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更不能淡化和遗忘。

“听党话,跟党走”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但其最本质的是通过团的工作产生青年对党的认同。什么是共青团工作干得好的标准?最核心是通过开展青年活动达到方向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价值认可(接受政党的意识形态)、感情接近(形成和青年之间的感情),行为趋同(接受党所主张的行为要求)。

定义 3[9] (1) Hom-Jordan李代数(L,[·,·]L,α,δ)称为保积的,若α为态设,满足α([x,y])=[α(x),α(y)]; (2) 子空间η⊆L称为Hom-Jordan李代数(L,[·,·]L,α,δ)的Hom理想,若α(η)⊆η并且[x,y]η, ∀η, L。

团干部特别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懂得青年的语言和习惯,熟悉青年的愿望和心声,善于运用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知道青年需要特质、了解青年需要温度、掌握把握青年需要技巧,提升青年需要融合水平,掌握需求点、需求量、需求聚合点的分析方法,掌握需求分析和利益分析的工具。在青年最需要的时候推出活动。

因此共青团工作是任务更是方向——使青年达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方向向党;是工作更是感情——使青年达到对政党的情感认同,感情贴党;是形式更是价值——使青年达到对党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思想向党;是教育更是行为——使青年产生对党所倡导的行为认同,行为跟党。目前共青团工作的外在呈现形式是任务、工作、形式和教育,但其最终目标是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从外在呈现形式达到最终目标的一致性而不是仅停留在前者,这是共青团工作的深刻性所在。

该次研究显示,病例组血清CysC、RBP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应用灵敏度分别达到 77.50%、85.00%,超过出传统的肾功能指标。从联合诊断情况,任意一个阳性,扩大的诊断的标准,灵敏度明显上升,但是与此同时特异度下降。而双阳性则反之灵敏度下降,特异度上升。从糖尿病肾病的管理角度来看,及早诊断、筛查高危对象,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推荐任意一个阳性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标准,若两者均为阴性,也不应放松警惕,可以尝试定期复查,通过提升检测的次数,及早发现早期肾损伤的证据。

基于增长极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法、旅游区位熵计算法等构建旅游增长极模型,进行安徽省各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分类,得到以下结论:

3.专业任务——青年群众工作的四个环节

共青团干部如何通过组织开展青年群众工作?无论是什么层次、什么领域,青年群众工作都会遵循四个环节,也可以说是青年群众工作的“四部曲”。

原来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由种树、养花、采茶、做菜等琐碎的事情里,由亲自动手、浑身是汗里得到这么多的快乐,这是星雨之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第一步:要走近青年身边。团干部要和青年接触,距离越近越好。要在青年中生活,要深入青年,要密切联系青年,广泛覆盖青年。

第三步:要和青年建立感情。团干部要在青年中传递真情,感情越深越好。要和青年有那么一种亲近,要大力提倡“感动工作法”,要熏陶自己的感情,梳理自己的真心,要把工作做成热乎乎的情感传递,而不是冷冰冰的“任务完成”。

第二步:要为青年提供服务。团干部要为青年提供服务,服务越实越好。把团组织打造为青年有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组织,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要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维护青年的权益,把青年真正服务好。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从2004年的55起,降低到2016年的11起,安全管理工作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比较明显,但是事故依旧高发。目前,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排列世界第二。交通事故总量较大,事故起数占全国重特大事故总量的70%;死亡人员占比为80%。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例21中,作者以权威机构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观点;同样,在例22中,说话者以一个具体的调查来质疑“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增加其立场态度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压缩其他观点的可能性。

推荐理由:《大刈镰》是高建群先生倾尽心力著写且甚为看重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以一个退伍士兵的视角,叙述了其从故土到边防站,再到都市,种种空间身份转换过程中,所经历的一连串既浪漫又悲壮、既蛮野又孤独的故事。全书叙事大开大合,处处伏笔,多线并进,情节曲折多变又张弛有度,充满阳刚、坚韧、进取的性格,流淌着一种有力量、有美感的血液。

第四步:要引导青年价值,在青年对党所倡导的价值认识有想不顺、有困惑时能及时有效引导好,思想越亮越好。要紧抓思想政治引领这个主线,最后让价值高高大大的树立起来。

团干部特别懂得青年发展的趋势,懂得工作时间、工作空间、工作组织的变化规律,用新的时间观、新的空间观、新的组织观开展组织阵地建设,打通体制内和体制外、网上和网下,努力构建单位、社区、兴趣爱好等多元组织形态。不断激发基层公益小组,厚植公益根基。

4.专业本领——青年群众工作的九项本领

完成青年群众工作的任务需要青年群众工作本领。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可见群团组织对党做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为党组织化的开展群众工作上,群团干部的本领素质更是体现在群众工作本领上。修订后的共青团十八大章程,在“学习要刻苦上”也添加了“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青年学习,努力提高青年群众工作本领。”等内容,凸显了提高该本领迫切性。

共青团干部要成为最特别的人,主要是要拥有九项群众工作本领,做到九个“特别会”。解决“距离”问题:共青团干部要特别会提升党性修养(愿意接近青年群众),特别会建设组织政治文化,特别会建工作新阵地;解决“服务”问题:共青团干部要特别会抓青年群众需要,特别会筹集各类资源,特别会创新工作品牌,特别会争取党政支持;解决“感情”问题:共青团干部要特别会打造个人魅力,有着良好的作风;解决“价值”问题:共青团干部要特别会做政治思想引领工作。有了这九个“特别会”,共青团干部就能在政党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过程中做好忠实助手和忠诚后备军。九个“特别会”的青年群众工作本领内涵具体包括:

群众工作是个立体化的体系:个人层面,比如党政领导能不能感染和动员群众;组织层面:比如基层党政组织,群团组织会不会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国家层面,比如国家在法律和制度层面能不能努力形成人民群众拥护的政策和制度等。党的群众工作的综合效果是这几个方面工作效果的叠加。

团干部在青年群体中要特别像政治组织中的人,特别讲政治,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素养。有服务人民、服务青年的根本立场;有一切依靠青年的根本观点;有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根本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宗旨意识、人民情感、纪律观念、批评精神等。

(2)建设组织文化本领(文化论)

团干部要理解共青团组织政治文化的层次结构,会从组织价值信仰、组织制度纪律、组织成员特征、组织外化形象上建设组织政治文化。真正使团组织有好形象,团干部像团干部,团员像团员。注重打造成员的思想特征、语言特征、感情特征、行为特征和集体工作方向。把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突出出来。把政治上要强、思想上要强、能力上要强、担当上要强、作风上要强、自律上要强凸显出来、在社会上鲜明体现团干部的精气神。

在金融机构“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1996年,泰京银行进入云南,这是第一家进入云南的外资银行。之后,恒生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相继进入云南市场。到了2017年,进入云南的外资银行数量已达8家。同时,云南省金融业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积极支持辐射中心建设,重点改革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3)完善覆盖阵地本领(阵地论)

因此团干部要做“四好”干部,走近身边好,提供服务好,建立感情好,引导价值好。真正解决距离、服务、感情、价值这四个关键环节。实现距离越近越好、服务越实越好、感情越深越好、价值越亮越好。所有的共青团工作就是这四个环节的展开,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没有按照科学顺序推动工作,没接近人而想直接接近思想而让团组织劳而无功;二是最后一个环节引导的工作能力比较缺乏,不能将宏大的党的理论通俗化,有引导力、说服力和亲和力。

(4)把握青年需要本领(需要论)

1.2 模型训练方法 共分为 2 个阶段。第 1 阶段,基础操作训练。采用机器人模拟培训系统MimicTM(Mimic Technologies,Inc.,Seattle,WA)进一步熟悉操作,并完成“操作台简介”“镜头操控”“机械臂操控”“能量的运用”“腕部操作”“缝针的控制和缝合”训练。第 2 阶段,吻合模拟训练。采用机器人模拟培训系统进行“管腔吻合”训练,共完成训练 20 次(图1A~1C),记录每次训练的得分、吻合时间、运动距离、机械臂碰撞次数、机械臂离开视野次数和脱离目标次数。将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价模拟训练的有效性。

(5)筹集工作资源本领(资源论)

团干部特别能筹集各类资源。既能眼睛向内,又能眼睛向外。上下请示、左右求援、自我奋斗。把准党政领导的兴奋点、着急点、关切点、兴趣点、因势利导获得资源,不断实现跨界搭台,把自己拥有的团的系统独有的资源和优势做到极致。

(6)创新工作品牌本领(品牌论)

团干部会正确处理团的活动和团的品牌的关系,会打造核心品牌,不断推动传统团的工作品牌升级、彰显青年品牌特色、不断丰富适合基层的小品牌。深化传统品牌,打造新的时代品牌,形成共青团工作品牌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广大影响。

(7)争取党政支持本领(党政论)

团干部特别会争取党政支持,营造好的青年群众工作环境。深入分析党政领导心中的青年工作的真实存在,能以位势求资源。紧贴党位(党章所赋予的团的地位)、政位(国家青年发展规划中赋予的团的地位)、青位(提升青年在单位中的地位),己位(团干部的作风就是团组织地位、团干部作风就是团组织形象,不断靠自己的作为形成自己的地位,有活力、有细节、有人气、有特色、想干事、能聚人、能干事、干成事),不断扩大资源支持。

(8)打造个人魅力本领(魅力论)

团干部能实现团干部行政身份到“青年领袖”的重大转变,在青年中树立磁场强大的影响力,不做青年官,要做青年友,不是一般办事员,而是“青年领袖”。要引领时尚、引领风气。真正以形象吸引青年、兴趣融合青年、时尚引领青年、知识征服青年、语言感染青年、能力推动青年、沟通协调青年、真诚取信青年、责任感召青年、尊重归心青年、热情融化青年、远见引导青年、浑身上散发从外表到内心、从做事到做人的强大正能量、凝聚青年,凝聚其他青年领袖们。

肠道微生物与营养、消化、代谢稳态、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以及神经稳态有关[49-5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糖尿病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2-53]。但由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取决于个体和(或)种族背景差异,故难以详细阐明肠道菌群,尤其是其功能特征与病理生理状况的关系[54]。

(9)传播政治思想本领(引领论)

团干部能深刻把握好思想—好方法—好效果这个政治思想引领的基本规律线条,理解当代青年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政治思想引领会贴着利益做、贴着感情做、贴着文化做、贴着偶像做、贴着事实做、贴着规律做、贴着底线做、贴着自己做。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义。真正将政治思想有效地传播到青年心中。

团干部这九项本领都强大起来,团的许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西双说的确是这样。什么叫夫妻?患难与共才叫夫妻,对不对?现在我借给她们三万块钱,这三万块钱,她们必须得还。假如我们复了婚,这三万块钱,就变成共同财产,拥有者变成我和她,当然就不必还了。你听说过哪位妻子还他丈夫的钱吗?更何况还是给她治病的钱。

(三)青年群众工作专业建设的未来愿景

共青团干部专业性的提高必将为政党培养优秀的群众工作者,共青团也必将成为政党最重要的群众工作本领培养学校。新时代,团干部的来源已经发生变化,要把党政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年轻干部通过专职、挂职、兼职选入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使他们在这里开展青年工作的时间中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培养群众工作作风、丰富群众工作经验,这样的一种作用已经成为共青团为党政培养干部的最核心的着力点。

基于团干部的流动性,当前要更加系统地研究青年群众工作本领的体系,使得青年群众工作能力和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使得团干部在更快地获得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激活共青团改革。

团干部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努力实践,努力学习,成为人群中最会做群众工作的那一个,展露出出色的专业本领,让九个“特别会”的群众工作本领伴随一生。作为一种青年个体的力量,作为一种青年组织的力量,作为一种青年干部的力量,真正通过自己的群众工作产生更大的群众场,进而改变当前的团青关系。有了青年群众工作本领,有了群众场,团干部自然赢得了青年,也赢得了自己发展的未来。毫无疑问,一个优秀的青年群众工作者要成为高扬理想、传递活力、接续奋斗的永葆青春的人,青年群众工作专业的学习将使得团干部掌握赢得青年的学问并必将为党的发展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志坚.共青团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4,6-7.

[2]吴庆.中国共青团发展报告2015[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4,351.

[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88.

[中图分类号] D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297(2019)02-0030-10

[作者简介] 吴庆,管理学博士,教授,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所长,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政党与青年,政党青年工作,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戴婕

标签:;  ;  ;  ;  ;  ;  

试论青年群众工作专业的创建-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现实、传统和新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