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西供电公司 青海省 816000
摘要:电网调度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确保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一旦电网发生故障,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应针对电网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建立长效预警机制。从电网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入手,明确了主要的隐患类型,分析了建立电网安全运行预警机制的主要推动力,给出了具备较强适用性的预警策略。
关键词:电网运行;安全隐患;预警措施
引言
电力安全供应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整个工业体系,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小故障,都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并给电力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调控中心是整个电网系统的指挥中枢,通过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和县调5层架构,集中监控、状态检修等模式的运行,以及在发电端、变电端智能化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加之不断完善的调度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了电网的有序、稳定运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运维人员将安全隐患预警措施引入了电力调度系统,从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入手,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预警,采取主动有效的解决措施,降低电力供应故障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1电网运行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1电力系统自身存在技术特殊性
电力系统不同与其他公共服务系统,它具有相当高的实时性,其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共同进行的,不可能将其割裂开来,这就导致电网运行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大量的衍生事故,这些连锁反应无形中扩大了事故的影响范围。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都会出现由于电网发电厂设备出现问题,导致电力系统瘫痪的事故。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一次设备的质量关较低,难以匹配质量高的二次设备,在这一前提下,每一台新安全的先进设备都是一个隐患,大大增加了调度难度。(2)整个供电系统跨越的地域广泛,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果预警机制不到位,很容易导致电网系统因遭受自然灾害而瘫痪。
1.2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
在目前的电网调度过程中,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人力来完成,有的调度员不按照相关要求与规整制度来操作,经常会有人为的操作失误,在加上安全意识的缺失,致使电力系统中存在很大的主观隐患。其中隐患高发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调度命令下达过程出现偏差、失准。(2)交接班工作中对于一些安全隐患交待不明确,甚至未交待,导致已经发现的安全隐患没能及时处理。(3)由于调度员本身的职业技能存在问题,经验不足加上主观不重视,导致隐患被忽视,或者隐患交接不明确。
1.3延迟送电、误送电等不当操作
虽然现存的行业内规章已经十分明确,但是仍有部分电力企业存在有多个班组共同工作,工作结束后工作票据填写不规范的情况,这导致出现延迟送电、误送电等不当操作的行为,加剧安全隐患。同时在电力运行过程中,会有一些突发状况,面对这些情况,需要调度员迅速判断事故原因,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但是部分工作人员由于自身问题,使得事故错失最佳的处理时间,导致出现更大的安全隐患。
2电网安全运行预警策略
2.1事故类型的准确判定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断路器、负荷开关的故障预警是基于开关跳闸变位和保护动作等事故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无线通信技术大量应用于电力工业,电网运行故障的预警和事故处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对事故判别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基于厂站性质和根据保护信息定位开关状态。在基于厂站性质判别时,若跳闸开关属于无人值守变电站,且跳闸动作未由本系统进行遥控操作,需依据开关状态、遥测值等2个及以上的非同样原理、非同源指示信号同时发生变化来判别事故类型。当根据保护信息定位开关状态时,应首先观察故障开关的合分闸状态,确定是否存在变位、综合事故、异常变位信息和SOE报文判定故障类型,对异常数据应进行记录,做进一步分析。
2.2综合信息监控平台下的预警机制创新
电力电子测量、监控技术以及信息处理传输技术的低成本化和高可靠化,为电力设备的在线状态监测、故障识别定位和远程操作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实现手段。借助故障指示器,调度中心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整个网络的实时负荷参数和电压、电流信息。凭借环网柜和柱上断路器,其重合闸功能可以对某些突发故障进行自恢复供电,如果为永久性故障,可以实现自动跳闸,同时将故障信息通过光纤、无线途径传输至调控中心主站,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故障识别和处理工作。现代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大量保护信号和异常信息可以经由逻辑运算生成综合保护信号,即常说的合并信号,它可被认为是一个虚拟的事故总信号,可以对应着整个变电站,也可以对应某一间隔内的设备。综合保护信息概念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水平,缩短事故信号定位时间,提升预警处理效率。
3预警技术不断升级迭代的主要推动力
3.1电网量级逐步增大,电网结构趋于复杂
近年来,全社会用电量逐年攀升,原有供电容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区域电网的增容改造成为近些年基建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电源结构发生变化,新能源占比增加,电力供应的区域不平衡性凸显,大容量、远距离跨区输电,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使电网的拓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原有的单向潮流,控制逻辑比较简单;潮流变成双向后,调控逻辑难度倍增,不再是固定的控制逻辑,而是随着电网负载变动情况进行动态调控。电网拓扑结构的延伸、输电容量的增加,对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电力调度形式难以适应新的电网形态。
3.2电网经济、可靠运行需求更加坚强的调度系统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主干网架要坚强;二是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智能配电网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同时也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节。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模式,要求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电力系统深入结合,同时电子技术自身的进步提高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可靠性。电网整体自动化运行水平的提高,成为电网经济、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的网架拓扑结构的引入,随之带来许多异常信号,并且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现有预警处理技术对大量出现的异常信号难以进行准确判断,调度中心的运行安全预警机制以及突发事件预警处理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增强。
结语
电力调度系统是整个电网安全运行的神经中枢,技术性强,运行管理制度严密,科学调度是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针对电网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应采取针对性、适用性强的预警措施。面对电网的升级改造、新设备新技术的大量应用,预警措施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一方面要做好现有调度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调度员队伍建设,提升对新型故障和应急故障的处置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借助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识别能力,形成行之有效的电网运行安全隐患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罗亮琪,谢鹏.电网调度中的安全运行风险与预警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184.
[2]张进,陈单洋.浅谈电网调度安全运行及预警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4:198.
论文作者:朱艳丽,魏望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电网论文; 故障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事故论文; 电力论文; 工作论文; 调度员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2期论文;